中國最大的垃圾填埋場在哪里?
中國垃圾處理設施還非常落后,364個城市還沒有垃圾處理廠,發改委已經要求各個設市城市07年底要征收垃圾處理費,全部投入到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與管理,預計“十一五”期間我國生活垃圾廠的投資規模將在360億元以上。
我國垃圾處理量年增幅10%以上,處理率低。固體廢棄物是濃縮態最高的廢棄物,對于環境的污染也非常大,尤其是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直接威脅到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固體廢物產生量受生產過程中資源利用效率及產品生產和消費量的影響,因此,廢物產生量與P之前存在緊密的相關性。從我國的情況來看,近幾年隨著P的高速增長,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棄物增長率保持在10%上,2005年全年清運生活垃圾、糞便1.95億噸,綜合處理率在51%左右,工業固體廢物13.4億噸.其中危險廢物1000萬噸左右,有400萬噸沒有得到處置。
我國垃圾處理廠在規模和結構上非常落后。根據建設部對全國661個城市垃圾填埋場運行檢查情況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國661個城市有運行的生活垃圾填埋場372座,分布在297個城市,一半以上的城市垃圾處理率為0,全部生活垃圾的集中處理率僅僅為50.8%,近85%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填埋處理,而這部分填埋廠中只有15%能夠實現生活垃圾的基本無害化,
5%填埋場垃圾實現較完全的無害化,其余的垃圾只是被簡單的填滿,仍然在繼續對環境造成了污染。
建設垃圾處理廠正在成為各地的共識。根據環保總局“十一五”規劃,我國將投資450億元新建垃圾處理廠,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目前的50%提高到60%以上。“十五”期間我國新增垃圾處理能力約12萬噸/日,如果根據“十一五”新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24.2萬噸/日的規劃計算,每噸的建設成本在15萬-20萬之間,“十一五”期間生活垃圾廠的投資規模在360億-480億元左右。
從各地方的情況來看,對于垃圾處理也越來越重視,北京市和河南省都出臺了“十一五”垃圾處理廠的建設方案,我們預計其它省市也將在這方面加大投入。此外,國家發改委在07年2月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國將動用價格杠桿促進環境保護,推行“誰污染誰付費”,規定在07年年底前所有城鎮收繳污水處理費,所有設市城市都要在規定期限內收繳垃圾處理費,預計這一政策將提升地方在建設垃圾處理廠方面的資金實力。
建設部最新統計資料介紹: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建有生活垃圾處理廠(場)467座,處理能力8567萬噸;填埋場372座,處理能力7103萬噸,分別占80%和83%;焚燒廠69個,處理能力1138萬噸,分別占15%和13%;堆肥廠26個,處理能力326萬噸,分別占5%和4%;截至2006年底,焚燒處理量占全部垃圾處理總量的比例約為13%,與2005年相比,填埋下降2個百分點,堆肥下降1個百分點,而焚燒處理上升3個百分點;我國垃圾通過焚燒發電進行處理的比重已接近國際平均水平。
另外,一批焚燒廠在半年內建成或即將建成投產:宜興垃圾焚燒項目、福州紅廟嶺垃圾發電廠、廈門市環衛綜合處理廠、天津青光垃圾焚燒發電廠、溫州蒼南垃圾發電廠、寧波鎮海垃圾焚燒發電廠、淄博垃圾焚燒發電廠、昆明西郊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成都市第一垃圾發電廠等項目。其中80%的焚燒廠是在近5年建設的,若干從事焚燒廠投資或供貨的龍頭企業已經開始形成,可見,垃圾焚燒發電在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