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空氣與大氣在組成上有什么區別?
一、土壤空氣與大氣在組成上有什么區別?
土壤空氣存在于無水的土壤孔隙中,它的含量取決于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土壤空氣與大氣的組成相似,但是在含量上存在一些差異。
土壤空氣中CO2含量比大氣高十幾倍甚至幾百倍。主要是因為土壤中有機質分解釋放出大量的CO2;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釋放出CO2;土壤中碳酸鹽溶解會釋放出CO2。
b、土壤空氣O2含量比大氣低,主要是因為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O2,OM的分解也會消耗掉O2。
c、土壤空氣相對濕度比大氣高。除表層干燥土壤外,土壤空氣濕度一般都在99%以上,處于水汽飽和狀態,而大氣只有在多雨季節才接近飽和。
d、土壤空氣中含有較多的還原性氣體。當土壤通氣不良時,土壤含O2量下降,OM在微生物作用下進行厭氧分解,產生大量的還原性氣體比如CH4、H2等,而大氣中一般還原性氣體很少。
e、土壤空氣的組成不是固定不變的,比如土壤水分、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深度、土壤溫度、pH、栽培措施等都會影響到土壤空氣的組成,而大氣的組成相對比較穩定。
二、為什么土壤空氣與大氣并不相同?
土壤空氣存在于無水的土壤孔隙中,它的含量取決于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土壤空氣與大氣的組成相似,但是在含量上存在一些差異。
a、土壤空氣中CO2含量比大氣高十幾倍甚至幾百倍。主要是因為土壤中有機質分解釋放出大量的CO2;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釋放出CO2;土壤中碳酸鹽溶解會釋放出CO2。
b、土壤空氣O2含量比大氣低,主要是因為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O2,OM的分解也會消耗掉O2。
c、土壤空氣相對濕度比大氣高。除表層干燥土壤外,土壤空氣濕度一般都在99%以上,處于水汽飽和狀態,而大氣只有在多雨季節才接近飽和。
d、土壤空氣中含有較多的還原性氣體。當土壤通氣不良時,土壤含O2量下降,OM在微生物作用下進行厭氧分解,產生大量的還原性氣體比如CH4、H2等,而大氣中一般還原性氣體很少。
e、土壤空氣的組成不是固定不變的,比如土壤水分、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深度、土壤溫度、pH、栽培措施等都會影響到土壤空氣的組成,而大氣的組成相對比較穩定。
三、為什么土壤空氣中氧氣低于大氣?
由于根系呼吸、耗氧微生物代謝等過程消耗了土壤中的氧氣,土壤空氣中的氧含量略低于大氣,尤其是在土壤與大氣間氣體交換不良的情況下尤為明顯。
二氧化碳是植物根系呼吸以及微生物對土壤含碳有機物分解的產物,因此土壤中二氧化碳濃度要高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同時二氧化碳濃度還與土壤與大氣間氣體交換難易程度有關。
此外,當透氣性差時,土壤中還會產生H2S和CH.,等還原性氣體。
四、什么導致空氣由土壤向大氣流動?
土壤氣體運動的方式有兩種:即對流和擴散,影響土壤氣體運動的因素有氣象、土壤性質及農業措施,氣象因素主要有氣溫、氣壓、風力和降雨等。
土壤氣體對流
土壤氣體的對流是指土壤與大氣間由總壓力梯度推動的氣體的整體流動,也稱為質流。土壤與大氣間的對流總是由高壓區流向低壓區。
對流原因
許多原因可引起土壤與大氣間的壓力差,從而引起土壤氣體與大氣的對流。如大氣壓力上升、一部分大氣進人土壤孔隙;大氣壓下降、土壤氣體膨脹,使得一部分土壤氣體進入大氣;當土壤溫度高于大氣溫度時,土壤中空氣受熱上升,擴散到近地表大氣中。而大氣則下沉,通過土壤孔隙滲入土中,形成冷熱氣體的對流,使土壤氣體獲得更新。
影響因素
降雨或灌溉也可導致土壤氣體的整體流動。當土壤接受降雨或灌溉水時。土壤含水量增加。更多的孔除被水充塞,而把部分土壤氣體排出土壤孔隙之外;反之,當土壤水減少時,大氣中的新鮮空氣又會進入土體的孔隙之內,在水分緩緩滲人時。土壤排出的空氣數量多,但在暴雨或大水漫灌時,會有部分土壤氣體來不及排出而封閉在土壤之中,這種被封閉的空氣往往阻礙水分的運動。
地面風力對土壤氣體的更新也有一定的影響,另外翻耕或疏松土壤會使土壤氣體増加,而農機具的壓實作用使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氣體減少。
五、土壤當中的空氣和大氣有何差異?
(
1)土壤空氣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氣 (
2)土壤空氣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氣 (
3)土壤空氣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氣 (
4)土壤空氣中含有較多的還原性氣體 。
六、土壤空氣的來源?
土壤中的空氣來自于大氣,土壤之中存在許多孔隙,氣體就存在于土壤中的孔隙之中。
土壤空氣雖來自于大氣,但由于土壤尤其特有的生化活動,所以在組成上又與大氣不同。
土壤中的根呼吸、耗氧微生物的繁殖和生理活動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這就使土壤中的氧氣含量低于大氣,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則比大氣中的濃度高。
在通氣不良的土壤中還能產生還原性氣體,如硫化氫、甲烷等。
土壤中的水汽則遠超大氣,常常達到飽和狀態,水分常常向大氣擴散,這形成了土壤水分的蒸發。
七、空氣的浮力與大氣壓的區別?
答:區別一、空氣的浮力是物體排開空氣時,空氣對物體產生力,大氣壓是因為空氣有重力且會流動而產生的壓力作用效果,所以概念上有區別。
區別二、空氣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氣體體積的多少有關,而大氣壓與空氣的稀薄即空氣的重力有關。
區別三,浮力是豎直向上的,而大氣壓向各個方向的。
八、大氣循環對土壤氮的影響?
土壤氮被植物吸收,氮氣通過大氣循環再進入土壤
九、空氣和大氣的區別?
1. 空氣是一種物質定義,特指地球表面附近的氣態物質;大氣就是包圍地球的空氣。
2. 空氣是指地球大氣層中的混合氣體,因此空氣屬于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氣、氧氣、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質(如水蒸氣、雜質等)組合而成。其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約為78%,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21%,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氡)的體積分數約為0.934%,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約為0.04%(2017年數據),其他物質(如水蒸氣、雜質等)的體積分數約為0.002%。空氣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隨著高度的改變、氣壓的改變,空氣的組成比例也會改變。
3. 大氣是指包圍在地球外部的空氣層。由大氣所形成的圍繞地球周圍的混合氣體稱為大氣圈,又稱大氣環境。大氣圈是環境的重要組成要素,也是維持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的物質基礎。大氣圈的厚度大約在2000~3000千米。像魚類生活在水中一樣,人類生活在地球大氣的底部,并且一刻也離不開大氣。大氣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類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它的狀態和變化,時時處處影響到人類的活動與生存。
十、空氣大氣壓多少?
標準大氣壓的值為:101.325kPa,是在標準大氣條件下海平面的氣壓,1644年由物理學家托里拆利提出。
一個標準大氣壓是這樣規定的:把溫度為0℃、緯度45度海平面上的氣壓稱為1個大氣壓,水銀氣壓表上的數值為760毫米水銀柱高(相當于1013.25百帕)。
1標準大氣壓=760mm汞柱=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9m水柱。1標準大氣壓=101325 N/㎡。(在計算中通常為 1標準大氣壓=1.01×10^5 N/㎡)。100kPa=0.1MPa。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