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值?
一、什么是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值?
風險管控值是指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過該限值的,對人體健康通常存在不可接受風險。土壤污染物含量介于篩選值和管制值之間的,農用地應當采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安全利用措施,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建設用地應當開展進一步評估,判斷是否需要開展風險管控或治理修復。
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
污染土壤轉運不是風險管控的手段,不得把轉運污染土壤作為解決土壤污染問題的方法。如果在實施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過程中需要進行異位修復或對修復后土壤進行再利用,確要轉運的,需要符合以下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實施風險管控、修復活動,不得對土壤和周邊環境造成新的污染。
2.《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試行)》(HJ25.5-2018)中規定,若修復后土壤外運到其他地塊,應根據接收地土壤暴露情景進行風險評估確定評估標準值,或采用接收地土壤背景濃度與GB36600中接收用地性質對應篩選值的較高者作為評估標準值,并確保接收地的地下水和環境安全。風險評估可參照HJ25.3執行。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修復施工單位轉運污染土壤的,應當制定轉運計劃,將運輸時間、方式、線路和污染土壤數量、去向、最終處置措施等,提前報所在地和接收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轉運的污染土壤屬于危險廢物的,修復施工單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的要求進行處置。
4.接收地接收的土壤污染濃度超過第一類用地風險篩選值的,需要對接收地實施風險管控,并按照HJ25.5-2018提出后期環境監管建議。接收地接收污染土壤之后,如果對土壤污染狀 況普查、詳查和監測、現場檢查表明有土壤污染風險的,或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應當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對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表明污染物含量超過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的,則轉運污染土壤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承擔土壤污染責任。
三、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何時出臺?
生態環境部印發《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以下簡稱《農用地標準》)《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建設用地標準》),將從2018年8月1日起實施。
修訂后的《農用地標準》與原《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有本質區別,不宜直接比較兩者寬嚴。《農用地標準》遵循風險管控的思路,提出了風險篩選值和風險管制值的概念,不再是簡單類似于水、空氣環境質量標準的達標判定,而是用于風險篩查和分類。這更符合土壤環境管理的內在規律,更能科學合理指導農用地安全利用,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農用地標準》《建設用地標準》的出臺,將為開展農用地分類管理和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對于貫徹落實《土十條》,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四、騰格里沙漠土壤污染修復意義?
一則環境保護和治理首先還是得注重預防。很多污染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像騰格里沙漠這類生態脆弱的地方,尤其如此。這要求必須抓好防護關,真正做到“早治”“治小”。
二要避免出現“三不管”式的治理盲區。此事中,位于寧夏的涉事企業將造紙黑液偷排到了遠離廠區16公里之外的騰格里沙漠邊緣,而該區域從行政區劃或者執法屬地而言,已經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這種特殊情況下的排污行為,到底如何監管,治理成本又如何分擔,需要有針對性的機制規范,從而有效避免“無人管”的尷尬。
三是要確保整改不能有僥幸心理。此事引發關注,一個重要原因是其發生在引發全國關注的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之后。按說,上次的典型事件發生后,當地就應該舉一反三,加大系統性的污染排查和清理,不應是由環保志愿者的舉報,然后地方政府被動“揭開蓋子”。此中所折射出的某種治理心態無疑耐人尋味。如果環保治理只能是被一步步推著走,治理的誠意和效果,難免打折扣。
五、修復土壤污染稀釋法優缺點?
1.生物修復技術
生物修復技術是上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質的能力,達到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目的,主要包括植物修復技術、微生物修復技術和生物聯合修復技術。
優點是不破壞土壤有機質,不對土壤結構做大的擾動,成本低;缺點是修復周期長,通常不適宜對高濃度污染土壤的修復。
2.物理修復技術
物理修復是指通過各種物理過程將污染物從土壤中去除或分離的技術。目前常用的技術包括客土法、熱脫附、土壤氣相抽提、機械通風等。優點是修復效率高、速度快;缺點是往往成本偏高等。
3.化學修復技術
化學修復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學物質,通過對重金屬和有機物的氧化還原、鰲合或沉淀等化學反應,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或毒性的技術。主要包括土壤固化穩定化、淋洗、氧化還原等。優點是修復效率較高、速度相對較快;缺點是容易破壞土壤結構、因添加化學藥劑易產生二次污染等。
六、質量管控重點和管控方法?
質量管控重點主要包括產品質量、過程質量和體系質量,管控方法主要有質量計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質量計劃是指在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過程中制定的質量目標、質量標準和質量措施。質量控制是指對產品或過程的質量進行檢查和驗證,以確保產品或過程符合質量要求。質量保證是指通過建立完善的質量體系,確保產品或過程的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質量改進是指通過持續不斷的改進,提高產品或過程的質量。
七、管控人員和非管控人員區別?
區別如下:
管控人員包括兩方面的意思:
1、指的是公安機關根據規定,對存在危害行為嫌疑或前科進行記錄的人員,主要包括涉恐人員、涉穩人員、涉毒人員、在逃人員、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員、肇事肇禍精神病人、重點上訪人員及本地需要關注其他人員等。
2、在疫情防控期間,社區要求居家隔離的,或者集中隔離的人。
非管控人員:
在疫情期間,沒有被社區要求居家隔離,或者沒有要求集中隔離的人員,也就是沒有被社區進行自由管控,出行自由的人員。
八、靜態管控和動態管控的區別?
一、動態管控:動態管理是為適應社會經濟的不穩定性和市場的多變性,隨時改進、修訂經營業務,使企業活動與管理保持一定彈性的管理理論。其要點有:
1、以人為主體,而人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隨時注意對人的分析使其適應企業環境。
2、企業應全面掌握達到既定目標所需的各種經營職能,不能把職能片面化。
3、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管理程序、方法,制度不能一刀切。
4、實行彈性組織,加強人際關系及公共關系工作,以適應外部環境。動態管理應注意的原則是:經濟根基穩定,廣開人、財、物資源,結構要合理; 重視發展與創新,加強競爭能力。加強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機制,采取靈活的應變對策。
二、靜態管控:即靜態頁面也就是HTML即超文本標記語言或超文本鏈接標示語言,是目前網絡上應用最為廣泛的語言,也是構成網頁文檔的主要語言。
靜態頁面的結構包括頭部、主體兩大部分,其中頭部描述瀏覽器所需的信息,而主體則包含所要說明的具體內容。注:靜態頁面并非網站上沒有動畫的就是靜態頁面。
九、重點管控區域和集中管控區別?
重點管控區域和集中管控區域有很大區別,首先是管控的區域不同,重點管控區域比集中管控區域要嚴格,情形更嚴重,區域相對更有針對性。其次是管控的方式方法不同,重點管控區域措施會更加有力,方法會更有效果。第三是管控的手段也不一樣。
十、農田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技術有哪些?
通過植物修復技術治理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 一、生物修復 1、選擇金屬耐性物,既能夠耐受金屬毒性,也能夠適應干旱和極端貧瘠的基質條件,特別適用于穩定和改良礦業廢棄地。在一定管理條件和水肥條件下,耐性植物能在廢棄地上很好地生長,隨著耐性植物對基質的逐漸改善,其他野生植物也逐漸侵入,最終可形成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 金屬富積植物能夠在含不同重金屬的基質上正常生長,在植物體內往往積累大量的重金屬(1 000Ⅱlg/kg以上,干重),因此,可以通過反復的種植和刈割的方法,即可除去土壤中的大部分重金屬,它特別適用于解除輕度重金屬污染的礦業廢棄地土壤。 2、引入固氮生物。利用生物固氮作用在重金屬含量較低的廢棄地進行土壤改植被重建顯出很大的作用和潛力。 。對于具較高重金屬毒性的廢棄地,必須用相應的工程措施(如摻入一定比例的污水污泥等)以解除其毒性,保證植物結瘤固氮。 菌根能夠有效地利用基質中的磷,而且不受尾礦中富含金屬的毒害,所以將其接種于相應的共生樹種,可以較好地適應廢棄地的生境,這對尾礦上植物定居起著重要作用,達到一定的改良目的。 二、利用物理的方法進行污染土壤的修復,主要包括換土法、翻耕混勻法、去表土法、表層潔凈土壤覆蓋法等。 換土法指重污染土壤則多采用客土或換土的方式,但換出的土壤應進行妥善處理;稀釋法(翻耕混勻)指在污染土壤中加入大量未被污染的土壤來降低重金屬含量;去表土法指將受到重金屬污染的表層土壤清除,然后進行翻耕;深耕翻土法(旋耕法)指污染程度輕、土層厚、面積小的污染場地可采用深耕翻土的方法。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