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土容易發生土壤酸化?
產生原因:
①氣候 高溫多雨的地區,風化淋溶較強,鹽基易淋失,容易形成酸性的自然土壤。
②施肥 造成土壤酸化的肥料主要是生理酸性肥料和氮肥。如長期施用硫酸銨或氯化鉀等生理酸性肥料時,當其中的銨離子及鉀離子被作物吸收后,酸根離子就殘留在土壤中而酸化土壤。氮肥對土壤的酸化主要是銨態氮在土壤中進行硝化作用形成的酸所致。
③灌溉 農田灌溉在一般情況下有“復鹽基”的作用,能降低土壤酸度。但在南方紅壤區的山攏中,往往由于引灌山坡徑流水,其水質常受林帶滲出的酸水(黃腐酸影響)及酸性紅壤濁流的影響,提高土壤的酸度。此外,在黃鐵礦區或基巖中含高黃鐵礦山區的農田,其灌溉水源往往受這些黃鐵礦氧化后產生的硫酸所影響,導致土壤變酸。
④酸沉降 近代環境污染形成的酸沉降是導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酸沉降包括干沉降和濕沉降兩個方面。干沉降是指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一部分直接滲入地表,即通過氣體擴散、固體物降落的大氣沉降。濕沉降即酸雨和酸霧。
應對措施:
一、增施農家肥,培養土壤肥力 在作物種植前一定要施足底肥,并以農家肥為主,借以增 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改善土壤通透性,促進根際微生物活動,敦促土壤中難溶性礦質元素變為可給態的養料,達到改善耕性和培肥地力的效果,以及提高單產和增加效益的目的。
二、種植耐酸作物,邊利用邊改造 耐酸作物有綠豆、紅茹、油菜、蕎麥、紅蘭花草子和水稻,通過整地、施肥、管理,使土壤活化,加深耕層,調整酸度,適應作物良好生長。
三、實行水旱輪作,改善理化性狀 實踐證明,酸性土實行水旱輪作(2年—3年—換)既可改善土壤耕性和理化性狀,又能有效消滅雜草和病蟲害,同時又利于有機質的積累,提高單位面積的整體效益。一般輪作田比沒有輪作田增加效益達20%以上。
四、適時增施石灰,定向進行改良 酸性田在整地時,頭年施石灰40公斤,第二年施20公斤,第三年施10公斤,直到變為微酸性或中性土壤,這項方法是改良酸性土的關鍵措施。
五、改進栽培技術,防止水土流失 栽培中實行播后蓋膜,雨后適墑中耕,調整復種方式(如肥—稻—稻,改為油—稻—稻或麥—瓜—稻)、選用堿性肥料(如碳銨、磷礦石粉、氨水)。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