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溶解性有機碳和土壤活性有機碳的區別?
一、土壤溶解性有機碳和土壤活性有機碳的區別?
土壤有機碳指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的合成
土壤微生物量碳主要指微生物細胞物質的總重量,只是土壤有機碳的一部分
二、土壤重組有機碳和輕組有機碳怎么測定?
輕組有機碳( LFOC) 和重組有機碳( HFOC) 的測定[ 17]: 取過2mm 篩風干土20.0g, 加入50mLNaI( 密度1.8g / cm 3) 溶液, 震蕩60min。分散后的懸濁液在離心機上( 3000r /min) 離心10min, 如果懸濁液比較渾濁則加大離心機的轉速或增加離心時間。混合物表面懸浮的輕組有機物包括上清液輕輕倒入抽濾裝置, 在剩余的懸浮液中加入30mLNaI溶液, 輕組殘留物在離心管中再次懸浮, 重復上述過程2~3次, 直至無可見輕組有機物。離心管中所剩物質為土壤重組有機碳, 最后將濾膜上的輕組物用0.01mol / LCaCl 2( 1.11g定容1L) 沖洗, 當濾液變成無色再用蒸餾水沖洗數次, 直至用 AgNO 3 檢驗無沉淀產生為止。然后將其沖入預先稱重的器皿中, 于55℃烘干, 測定輕組物中的有機碳含量, 乘以它所占土壤的百分比計算出 LFOC, 而 HFOC 為原土壤有機碳含量減去LFOC
三、土壤容重與土壤有機碳密度的關系?
土壤容重也稱為土壤假比重,是單位容積的原狀土壤中干土的質量,原狀土就是沒有壓縮或者膨脹擾動的土壤,包含了空氣和水的體積,一般用小錘將環刀打入土壤,連環刀帶土挖出來,用刀切掉多余的土,密封環刀的兩端,帶回實驗室分析,用105℃烘干法測定。
土壤密度,也稱為土粒密度,是單位體積土壤的烘干重量,其體積不包含空氣,一般認為它的值是2.65g/cm3(范圍是2.6~2.7g/cm3),單位體積固體顆粒的質量,單位為克/立方厘米。
土的容重和密度關系是:用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的數據可以計算出土壤總孔隙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密度類似,兩者并不需要相互計算,只要進行單位換算就行。
土壤容重的計算公式:
土壤容重是由土壤孔隙和土壤固體的數量來決定的。根據土壤容重可以計算出任何單位土壤的重量。其式為:土壤重量=體積×容重
四、土壤有機碳礦化的意義?
土壤有機碳礦化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關鍵過程,正確了解土壤有機碳礦化過程與作用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學界普遍認為土壤有機碳礦化速率受土壤微生物活性控制,然而該理論無法解釋土壤經氯仿熏蒸殺死大量微生物后仍以相同速率持續礦化這一矛盾現象,對此,國際上提出一種 調節閥新學說,認為土壤有機碳礦化包括非生物可利用有機碳向生物可利用有機碳的轉化過程(K1)及生物可利用碳的微生物直接礦化過程(K2),但是,調節閥學說是否成立目前仍沒有定論。
因此,本項目將從土壤有機碳的非生物釋放規律、熏蒸土壤微生物群落變化、土壤擾動和植物種植對生物與非生物碳釋放的影響等方面深入研究,為證明或否證土壤有機碳礦化過程調節閥學說提供科學證據,研究結果將修正土壤有機碳礦化現有相關知識理論,有助于探明土壤有機碳與全球變暖交互作用等土壤復雜生物化學過程。
五、土壤有機碳的測定方法有?
土壤水溶性有機碳的具體測定方法:
1.稱過2mm篩的風干土樣10g,
2.按水土比2:1添加蒸餾水,
3.在25℃下恒溫振蕩30min后,用0.45μm濾膜抽濾,
4.濾液直接在TOC-1020A有機碳分析儀測定。 各種有機質的測定方法 (1)活性有機碳(CL):高錳酸鉀氧化法。秤取過0.25mm篩的風干土樣1.59于l00ml離心管中,加入333mM(或167mM、33mM)高錳酸鉀25ml(易氧化態碳),振蕩1小時,離心5分鐘(轉速2000次/min),取上清液用去離子水按1:250稀釋,然后將稀釋液在565nm比色。根據高錳酸鉀濃度的變化求出樣品的活性有機碳。 (2)總有機碳:重鉻酸鉀氧化法。 (3)非活性有機碳(CNL):總有機碳與活性有機碳的差值為非活性有機碳(CNL) (4)碳庫活度(L):土壤碳的不穩定性,即碳庫活度(L)等于土壤中的CL與CNL之比:L=樣本中的活性有機碳CL/樣本中的非活性有機碳CNL。 (5)碳庫指數(CPI)=樣品總有機碳含量(mg/g)/參考土壤總有機碳含量(mg/g) (6)活度指數(LI):碳損失及其對穩定性的影響,LI=樣本的不穩定性(L)/對照的不穩定性(L) (7)基于以上指標可以得到碳庫管理指數(CMI):CMI=CPI*LI*100 土壤活性有機質是土壤有機質的活性部分,是指土壤中有效性較高、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利用、對植物養分供應有最直接作用的那部分有機質。土壤活性有機質在指示土壤質量和土壤肥力的變化時比總有機質更靈敏,能夠更準確、更實際的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物理性質的變化、綜合評價各種管理措施對土壤質量的影響。土壤活性有機質還可以表征土壤物質循環特征,作為土壤潛在生產力和由土壤管理措施變化而引起土壤有機質變化的早期預測指標。 碳水化合物是土壤中最重要、最易降解的有機成分之一,其對氣候變化、耕作、生物處理等外界影響的敏感程度高于有機質總量。而且作為土壤微生物細胞必需的組成物質和主要能源,碳水化合物與土壤微生物存在密切的關系。 按Grandy 等的方法測定,操作過程為:稱取一定量的風干土(根據有機質含量而定) 加入去離子水(水土比為10:1) ,在85℃下培養24 h 后用孔徑為0.45μm的玻璃纖維濾紙過濾,將慮液按1:4的比例進行稀釋,然后吸取5 ml 稀釋液放入比色管中,再加入10 ml 蒽酮溶液,最后在625 nm 處進行比色測定,其含量用葡萄糖表示。
六、什么是土壤有機碳含?
土壤有機質(SOM,soil organic matter),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機物質,包括各種動植物的殘體、微生物體及其會分解和合成的各種有機質,包含有機碳。土壤有機碳(SOC,soil organic carbon),是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二者存在換算關系,即SOM=SOC*1.724。
七、土壤中有機碳等于有機質么?
土壤全碳包括有機碳和無機碳,有機碳包括頑固性有機碳和活性有機碳,頑固性有機碳是土壤中比較穩定,不容易分解的碳,而活性有機碳顧名思義就是比較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而改變的碳,一般土壤中無機碳含量比較少,有機碳含量比較多。
八、土壤有機碳是怎么被分解的?
土壤有機碳主要是靠土壤中的細菌把有機碳分解成無機碳。
九、som和土壤有機碳soc關系?
土壤有機質(SOM,soil organic matter),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機物質,包括各種動植物的殘體、微生物體及其會分解和合成的各種有機質,包含有機碳。
土壤有機碳(SOC,soil organic carbon),是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
二者存在換算關系,即SOM=SOC*1.724。
十、土壤有機碳影響因素都有哪些?
自然中,土壤有機碳大部分由植物殘骸構成,少部分由土壤微生物(真菌、細菌、放線菌等細胞組成元素中含碳)和動物尸體構成。
冬天,落葉枯草多(在沒有園林清潔工和不噴除草劑的環境下),氣溫低,微生物活躍度低(通俗的說就是吃的不多,繁殖的也慢),微生物通過酶促反應分解動植物殘體的過程就會變慢。
而當氣溫升高又有一定濕度時,微生物大量繁殖,土壤碳(動植物殘體)便會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為二氧化碳、水、無機鹽和腐殖質。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