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項管理常規要求?
原則上學生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
學生可以帶手機到學校嗎?學校應當告知學生和家長,原則上學生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學生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
同時,學校要建立手機申請進校園制度,學生手機進校后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學校要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
如何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學校可采取設立校內公共電話、建立班主任溝通熱線、探索使用具備通話功能的電子學生證或提供其他家長便捷聯系學生的途徑等措施。
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引導,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并合理使用手機,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簡單粗暴的管理行為。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的有關要求告知學生家長,講清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性和加強管理的必要性。
家長如何配合學校做好手機管理工作?家長盡量不要為孩子購買智能手機,盡量不讓孩子把智能手機帶進校園。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共同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同時,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培養孩子健康的興趣愛好,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睡眠管理方面】
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不早于8:20 中學不早于8:00
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學校、家庭及有關方面應共同努力,確保中小學生充足睡眠時間。
學校作息時間有哪些規定?一是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20,中學一般不早于8:00;學校不得要求學生提前到校參加統一的教育教學活動,對于個別因家庭特殊情況提前到校學生,學校應提前開門、妥善安置。二是合理安排課間休息和下午上課時間,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應保障學生必要的午休時間。三是寄宿制學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確保學生達到規定睡眠時間要求。
學校要指導家長和學生制訂學生作息時間表,小學生就寢時間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個別學生經努力到就寢時間仍未完成作業的,家長應督促按時就寢不熬夜,確保充足睡眠。
此外,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線上直播類培訓活動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00,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以課前預習、課后鞏固、作業練習、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業。
如何提高學生的睡眠質量?學校要在課堂教學、教師培訓、家校協同工作中加強科學睡眠宣傳教育,大力普及科學睡眠知識。教師要關注學生上課精神狀態,對睡眠不足的,要及時提醒學生并與家長溝通。指導學生統籌用好回家后時間,堅持勞逸結合、適度鍛煉。指導家長營造溫馨舒適的生活就寢環境,確保學生身心放松、按時安靜就寢。
【讀物管理方面】
不得在校內通過講座、培訓等銷售課外讀物
對于讀物管理,既要治理以往課外讀物進校園過程中產生的亂象,又要鼓勵優質讀物進校園,充分發揮課外讀物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啟迪智慧、塑造良好品質和健康人格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達到良法善治的目標。
課外讀物進校園的審核、推薦程序有哪些?進校園課外讀物原則上每學年推薦一次。學校組織管理人員、任課教師和圖書館管理人員提出初選目錄;學科組負責審讀,對選自國家批準的推薦目錄中的讀物,重點評議適宜性,對其他讀物要按推薦原則、標準、要求全面把關,提出評議意見;學校組織專門小組負責審核把關,統籌數量種類,確認推薦結果,公示并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進校園課外讀物要符合哪些基本標準?要堅持方向性、全面性、適宜性、多樣性和適度性的推薦原則,嚴格把握主題鮮明、內容積極、可讀性強和啟智培慧的基本標準,推薦優秀課外讀物進校園,充分發揮課外讀物育人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校園內通過舉辦講座、培訓等活動銷售課外讀物。校園書店要建立進校園讀物的審核機制,嚴格落實管理辦法的原則標準和要求。學校要明確受捐贈課外讀物來源,由學校或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審核把關,明確價值取向和適宜性把關要求。
學校要大力倡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可設立讀書節、讀書角等,優化校園閱讀環境,推動書香校園建設。發揮家長在學生課外閱讀中的積極作用,倡導親子閱讀,營造家校協同育人的良好氛圍。
【作業管理方面】
嚴禁布置機械性、重復性、懲罰性作業
對于書面作業總量有什么規定?學校要嚴控書面作業總量,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可在校內安排適當鞏固練習;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高中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周末、法定節假日、寒暑假期間的書面作業一般每天平均用時小學不超過90分鐘,初中不超過120分鐘。堅決防止校外培訓機構給中小學生留作業。
作業布置方面有什么要求?作業難度不得超過課程標準要求、不得超出學生認知和能力水平,不將各種練習冊、復習資料不加選擇地作為作業使用,嚴禁布置機械性、重復性、懲罰性作業。作業應當堂布置,不得通過短信、QQ、微信等載體布置作業或課后臨時增加作業。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不得指派家長參加本該由師生完成的事宜,如打掃教室衛生、班級文化布置、裝飾美化演出場所等。
作業減量,如何才能達到作業育人的效果?教師要在課堂教學提質增效的基礎上,提高自主設計作業能力,針對學生不同情況,精準設計作業,精選作業內容,布置科學合理有效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培養習慣;學校要把作業研究作為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加強作業統籌管理;教育部門要經常性組織開展作業設計與實施的教師培訓與教研活動,教研機構要加強對學校作業設計與實施的研究與指導,提升教師作業設計能力,提高作業育人質量。
學生作業完成有困難怎么辦?三至六年級學生21:00點前、初中學生22:00前、高中學生23:00前確有困難,不能完成書面家庭作業的,第二天向教師說明情況后可以緩交作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自習課和課后服務時間加強學生作業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時間管理能力,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加強幫扶。
教師要嚴格遵守“有布置必批改”的原則,對布置的書面作業要及時進行批改、反饋。學校和教師不得要求家長代為批改作業,不將家長的簽字作為評判學生完成作業的依據,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教師要通過作業精準分析學情,對學生作業中的問題,及時進行歸因分析并反饋給學生,調整教學設計。
【體質管理方面】
確保不以任何理由擠占體育與健康課程
體育與健康課程開設上,中小學校要嚴格落實國家規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剛性要求,小學一至二年級每周4課時,小學三至六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每周2課時,有條件的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確保不以任何理由擠占體育與健康課程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
體育活動時間上,學校要合理安排學生校內、校外體育活動時間,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中小學校每天統一安排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每節課間應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松。
如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中小學校要聚焦“教會、勤練、常賽”,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學校體育教學模式,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要創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鼓勵學生利用課余和節假日時間積極參加足球、籃球、排球等項目的訓練。要組織開展“全員運動會”“全員體育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構建完善的“校內競賽-校級聯賽-選拔性競賽”中小學體育競賽體系。
各中小學校每學年開展覆蓋全體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落實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制度和抽查復核制度,及時分析測試結果,研判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趨勢,加強反饋應用,實施精準干預,建立完善“監測—評估—反饋—干預—保障”閉環體系。建立市、縣(市、區)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公示制度,中小學校每年以班級為單位公示學生體質健康總體狀況。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