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知識點
一、初一生物知識點
生物圈,對照試驗
二、森林的作用
森林作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資源及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歷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世紀即將到來之際,不斷增長的經濟和人口對森林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
人們對森林消失和森林破壞的關注,已成為國際環境問題的重要方面。
在綠色植被中,森林有地球之肺之稱。
這是因為森林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制造人類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氣。
樹木是氧氣制造廠、樹木是粉塵過濾器、樹木還是天然蓄水庫和天然空調……
樹木帶給我們無窮無盡好處……保護森林和植被
一、森林的作用
森林是孕育人類的母親;
森林是人類的資源寶庫;
森林能保護土壤;
森林能涵養水源;
森林能調節氣候,制造氧氣;
森林能凈化空氣;
森林能消除噪聲。
二、一棵樹的價值
一棵樹到底值多少錢?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的一位教授,對一棵樹算了兩筆不同的帳:一棵正常生長50年的樹,按市場上的木材價值計算,那么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態效益來計算,其價值就遠不止這些了。據粗略測算,一棵生長50年的樹,每年可以生產出價值31250美元的氧氣和價值2500美元的蛋白質,同時可以減輕大氣污染(價值625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1250美元),還可以位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棲息環境(價值31250美元),等等。講這些價值綜合在一起,一棵樹的價值就不是300美元了,而是20萬美元了。
近年來,不少國家都在著手研究森林的間接效益。自1971起,日本用了3年時間對森林的見解效益進行了測算。日本有森林2500萬公頃,每年能儲存雨水2200萬億噸,防止水土流失57億立方米,棲息鳥類8100萬只,產生氧氣5200萬噸。翌年間接效益總值和人民幣1280億元,相當于日本1972年全年的總預算。芬蘭的森林一年生產木材的價值僅為17億馬克,而森林在環境中的見解效益所產生的價值則為53億馬克。美國森林的間接效益價值為木材價值的9倍。我國云南省林業調查隊,對全省的森林效益進行過測算,結果是森林的生態效益的總價值占森林總效益價值的94%,直接效益僅占6%。由此可見,評價森林的作用,不能單純看它能生產多少木材和其他林產品,更重要的是要看她對蓋上生態環境、促進農牧業生產等方面的間接效益。
三、森林的危機
森林的危機主要是由人類引起的。人口的增長,農業用地不斷擴展,大量森林、草場被破壞。掠奪是的開采使得全世界的森林越來越少。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目前地球上每分鐘就由20多公頃的森林被毀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時間,全世界的森林面積就減少了一半。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也給植物帶來了災難。
三、相互制約的生物有那些
生物圈與食物鏈
生物圈是一個巨大而又極其復雜的生態系統。它由無數個大小不等的各類生態系統所組成。這些生態系統基本可歸為3類:陸地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
陸地生態系統是指構成陸生動植物的生態環境,比如我國西雙版納的亞熱帶叢林,叢林中的亞洲象、華南虎、云豹,加上各種鳥類和其他小動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再比如我國北方的許多草原,不僅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那兒也是各種野生動物和鳥類的樂園。高原雪域、沙漠戈壁,看上去十分荒涼,但它們不僅有生命存在,相互之間的依存關系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同樣形成自己的生態系統。
淡水生態系統通常指江河、湖泊以及沼澤中淡水生物相互構成的依存關系和由此而形成的自然環境。在這一生態系統中,主體是淡水,其他各種水生動植物都屬客體,只要主體的淡水環境不被破壞,客體一般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那么,這個生態系統也就基本上能夠保持平衡。
海洋生態系統顧名思義就是指海洋這一主體條件下各類動植物的群體所形成的自然環境。表面上看,大海洶涌澎湃,桀傲不馴,而水下攝影機拍到的海底世界卻是那樣恬靜、祥和、溫馨而又奇妙!
構成生物圈的各類生態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有各自的特點,起著特殊的作用,共同維持著生物圈的正常功能,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生態平衡。
食物鏈是指生物相互制約、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網絡關系。如草原生態的食肉動物—食草動物以及昆蟲—鳥類等,它們互相制約,共生共榮。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自然和諧的。在非洲大草原,以獅子、獵豹和獵狗為代表的食肉動物專吃食草動物,它們對角馬甚至斑馬的獵殺是兇殘的,但這種殘酷的捕殺既是食肉動物生存繁衍的需要,同時也是保持草原植物繁茂和生態平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沒有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控制,食草動物就會迅速發展起來,當食草動物發展到一定數量,草原就難以承受,草原退化,食草動物也就失去生存和發展的條件。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捕殺,不僅能控制食草動物種群的數量,從某種意義上說同時也是提高食草動物的質量。生物學家經過長期的野外考察證明,食肉動物在獵捕過程中,選擇的對象往往是病殘弱小的食草動物,這無疑有利于物種的優勝劣汰。從這一點說,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兇殘捕殺,就顯得自然合理,天經地義了。
食肉動物以食草動物為食,在控制食草動物種群數量的同時保護了草原,各類飛鳥對昆蟲的捕食和食肉動物一樣,也起到保護草原的作用。而飛禽走獸的糞便則成為上好肥料,促使各種植物的生長。這種以植物為主體,食草動物、食肉動物以及昆蟲—鳥類為客體所形成的食物鏈,對維護草原的生態平衡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兒牧草豐茂,牛羊成群,是我國最大的牧業基地??墒牵瑲v史上由于這兒野狼成群,對牧業的發展構成嚴重的威脅,為了保護人畜的安全,當地牧民曾經組織過大規模的獵捕野狼活動,使野狼的數量銳減,剩下為數不多的狼再也不敢以草原為家,以牛羊為食,統統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野狼不見了,畜牧業空前發展,在牛羊種群不斷增加的同時,野兔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野兔和牛羊爭食牧草,草原難以承載,導致草場急劇退化,使草原面臨沙化的危險。
事實使人們認識到,食物鏈的任何一個環節一旦出現了問題,災難也就快要降臨了。野狼在饑餓的時候,固然偷獵牛羊,但在正常情況下,野狼是以野兔為食的。從這一點上說,是野狼控制了野兔的繁殖和發展,避免了野兔和牛羊爭食的現象,保證了草原的正常生態環境。當牧民認識到這一自然規律后,對野狼也就寬容了許多,再也不談狼色變、見狼就打了。
人類不僅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而且對生物圈中的各個生態系統起支配作用。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保護各個生態系統,促進生態平衡;人也能夠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掠奪資源,破壞生態平衡。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類不能超自然而存在,保護生態平衡,也是保護人類自己,一旦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危及整個生物圈,人類自身也在劫難逃
網上找的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