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企業該如何測算企業碳排放量的?
2022年企業該如何測算企業碳排放量的?
以碳排放來看,準確可靠的數據是碳排放權交易市豎明知場有效規范運行的生命線。盟浪可持續數字科技開發了盟浪碳和通產品,可以實現對企業碳的全流程管控,從多源數據采集到多維智能核算,再到減排措施匹配和減排量預測。盟浪碳和通可以幫助企業實現項目全生余消命周期排放及減排效果的持續槐早統計、監測、報告和管理,從而助力綠色信貸、綠色供應鏈的減排績效動態考核、綠色債券的評級、綠色保險的風險核算等。
碳排量的單位是什么?怎樣簡單計算碳排量?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納說,在二氧化碳減排過程中,“普通民眾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如今這種力量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
減碳計算器: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地旁睜球變暖的“禍首”,卻也是受害者,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減少碳的排放量。然而我們每天都要呼吸、上網、用電、坐車,這些都能造成二氧化碳點的排放。如果減少碳的排放量會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要成為低碳一族,必須學會計算碳排放量
消耗100度電=78.5公斤碳排放量=1棵樹
消耗100公升汽油=270公斤碳排放量=3棵樹
...... b*@洎:鴯仿茭[ τāpāīfā.cōm
這是由一套精準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它反映“公眾日常消費――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補償”的環保鏈。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算引出了一個新詞――碳足跡。它標示者某個公司、家庭差毀或個人的“碳耗用量”,是一種新的用來測量某個公司、家庭或個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對環境影響的指標。碳耗用量越高,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跡”就大,反之“碳足跡”就小。
為了維持生態平衡,產生的“碳足跡”需要進行碳補償,這就是現在常說的“碳中和”
我們每天消耗的碳足跡:
家里電冰箱每個人0.65KG
燙衣服0.02KG
洗熱水澡0.42KG
搭電梯上下一層樓0.218KG
開冷氣機一小時0.621KG
看電視一小時0.096KG
聽收音機一小時0.006KG
聽音響一小時0.034KG
開節能燈一小時0.011KG
開鎢絲燈泡一小時0.041KG
開電扇一小時0.045KG
用筆記本電腦一小時0.013KG
開車一公里0.22KG
騎機車一公里0.055KG
每用一噸水0.194KG
每用一立方米天然氣2.1KG
搭高速列車一公里0.05KG
搭公交車一公里0.08KG
適用一公斤木炭3.7KG
外食一個便當0.48KG
丟一公斤垃圾2.06KG
吃一公斤牛肉36.4KG
買一件T恤4KG
碳補償:
種樹,通過植物光合作用來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氣是碳補償的唯一辦法,一棵樹生長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公斤二氧化碳,平均每天吸收1.27公斤的二氧化碳。
依據以上數據,我們可以根據每天不同的耗電量、耗水量、汽油消耗量以及肉類食用量等來計算出碳足跡以及需要的相應的碳補償
或許每個人的數據不同,但平均算下來需要的碳補償所需每天的種樹量去世不低于50棵。可見我們按照目前能源的消耗程度,碳補償對于維持生運慶歲態環境只是杯水車薪
我們正需要低碳生活這種以生活作息時盡量減少耗用能量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主的新綠色生活型態
什么是碳核算?
碳核算是測量工業活動向地球生物圈直接和間接排放賣指二氧化碳及其當量氣體的措施,是指控排企業按照監測計劃對碳排放相關參數實施數據收集、統計、記錄,并將所有排放相關數據進行計算、累加的一系列活動。
碳核算可以直接量化碳排放的數據,還可以通過分析各環節碳排放的數據,找出潛在的減排環節和方式,對碳中和目標的實現、碳交易市場的運行至關重要。
碳核算的核算標準是什么?
國內關于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核算規范主要有:
碳核算怎么算?
目前,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有兩種方式:碳計量、實測法并配態。
碳計量是指在給定的參數絕源下,按照不同的方法計算每個流程中的碳排放量,并加總得到企業的碳排放總量,進一步計算排放因子,并以此為根據設定企業未來的碳配額。
通俗來說就是,將企業的生產活動劃分為若干流程,基于現有數據和公式算出每個流程的碳排放量,并相加。其中包含排放因子法和質量平衡法兩種計算方法――
排放因子法是適用范圍最廣、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碳核算辦法。基本方程:溫室氣體(GHG)排放=活動數據(AD)×排放因子(EF)
看個例子,方便理解:以1度電為例,目前全國碳排放因子為0.6101千克/度,就是說我們使用1度電將會產生0.6101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質量平衡法根據每年用于國家生產生活的新化學物質和設備,計算為滿足新設備能力或替換去除氣體而消耗的新化學物質份額。
簡單來說,就是溫室氣體=(原料含碳量―產品含碳量)*44/12。這里的44/12指的就是二氧化碳與碳的相對分子質量比值。
再看個例子幫助消化:某化工有限公司生產標準電石(按月計),原料需要蘭炭和電極糊,原料含碳量總的為21871噸,產出的標準電石含碳量為9305噸,那么當月該企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為46075噸,即(21871-9305)噸*44/12≈46075噸。
碳計量是適用范圍最廣、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碳核算方法。但隨著外界對碳核算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劣勢也逐漸暴露:監管部門收集管理碳排放活動數據的難度明顯提升,且準確度低、誤差較大。
此時,實測法步入大眾視野。
實測法又分為非現場測量和現場測量。
非現場測量是通過采集樣品送到有關監測部門,利用檢測設備和技術進行定量分析。
現場測量一般是在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CEMS)中搭載碳監測模塊,通過連續監測濃度和流速直接測量其排放量。此外,監測系統還可以將企業的排放數據上傳至云端,以便監管部門能夠借此掌握不同區域、不同企業的實時數據詳情,提升評估、預警、管理等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今年3月1日,國網浙江電力研發的浙江電網電力碳排放指數監測系統完成整月測試并正式上線。通過對一定時間段(年、月、日和實時)內的全省發電量、含碳排放機組(煤電機組、燃氣機組等)電量、零碳機組(水電、新能源和核電等)電量,含碳排放的外來電量及其相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統計計算,從而全面直觀地反映該時間段內全社會消耗電力的碳排放綜合情況,實現電力碳排放可量化、可展示和可分析。
電力跟碳核算有什么關系呢?
能源系統對我國實現降低碳排放目標起決定性作用,而電力則是未來能源系統碳減排的主力。因此,電力行業正在為推動能源結構優化、用電企業節能減排、提質增效而積極努力。
針對電力企業自身,進行碳核算,摸清“家底”,制定出合理的碳減排策略。隨著電源結構的低碳化轉型,綠色電源將成為主體電源,需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同時,要強化低碳技術的研發和儲備,大力發展“新能源+儲能”產業。
針對其他用電企業,電力企業將梳理出不同的潛在減排策略,充分依托自身承擔建設的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首創研發企業用能“能源碳碼”“綠能碼”,為政府精準分析、科學決策提供數字化手段,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碳排放無法量化評價等問題,助力企業綠色發展,推動高質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某有限公司的能源碳效碼
8月底,國網嘉興供電公司完成了對嘉興阿特斯光伏技術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系統、輔助生產系統、附屬生產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收資工作,踏出了“碳核算”工作的第一步。后續供電公司還將為該企業進行測算并制定相應的減排策略,助力企業購買核證自愿減排量,獲得“碳中和認證”。
做好碳核算,精益求精!
碳排放量的計算方法以及與電的換算公式我國是以火力發電為主的國家,火力發電廠是利用燃燒燃料(煤、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氣等)所得到的熱能發電的。節約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兩個關鍵。那喊罩么,如何計算二氧化碳減排量的多少呢?以發電廠為例,節約1度電或1公斤煤到底減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根據專家統計:每節約1度(千瓦時)電,就相應節約了0.4千克標準煤,同時減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塵、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為此可推算出首世以下公式:節約1度電鄭芹鬧=減排0.997千克二氧化碳;節約1千克標準煤=減排2.493千克二氧化碳。(說明:以上電的折標煤按等價值,即系數為1度電=0.4千克標準煤,而1千克原煤=0.7143千克標準煤。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也能以自身的行為方式,為節能減排出一份力。以下是碳足跡的基本計算公式:家居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電度數×0.785;開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數×0.785;短途飛機旅行(200公里以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數×0.275;中途飛機旅行(200公里到1000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5+0.105×(公里數-200);長途飛機旅行(1000公里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數×0.139。
碳排量的單位是千襲唯克。
計算方法:
小轎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油耗數乘以2.7。
家用天旅襲然氣中,二氧化碳拆禪兄排放量(千克)等于天然氣使用度數乘以0.19。
家用自來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自來水使用度數乘以0.91。
碳排放是關于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總稱或簡稱。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詞作為代表。雖然并不準確,但作為讓民眾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簡單地將“碳排放”理解為“二氧化碳排放”。
碳排量漏緩亮的單位是千克。
計算方法:
小轎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油耗數乘以2.7。
家用天然氣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哪鉛等于天然氣使用度數乘以0.19。
家用自來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自來水使用度數乘以0.91。
注意:
低碳經濟概念是英國人首先提出來的,但西方在批評中國碳排放居世界前列時,卻似乎“忘記”了一個基本事實,即現在氣候變暖實際上是發達國家歷史上累積的碳排放造成的。
從工業革命到1950年,發達國家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累計排放量的95%。
1950年-2000年,發達國家碳排放量也占到全球的77%。而1904年-2004年的100年間,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只占全球的8%。就是在當下,中國人均排放量也不高。
2004年我國人均排放二氧化碳3.6噸,只有世界人均值的87%左右,為發達國家人均量的1/3,僅及美國的1/5。現在已經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任務的發達國家,卻要求尚未完成這些任務的中國等發展中返寬國家承擔同樣的減排量,這是對西方一直鼓吹的人權、自由的極大諷刺。
搶首贊 評論 分享 舉報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