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國煤電發電量?
一、2020年我國煤電發電量?
我國發電結構進一步優化!隨著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快速發展,2020年我國新增裝機中清潔電力比重超過70%,煤電裝機歷史性降至50%以下,清潔電力裝機容量則歷史性超過50%。一減一增,碳減排效應顯著。
根據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2020年,全國電源新增裝機容量1.90億千瓦或9.5%,總電力裝機達22億千瓦。新增裝機中,水電1323萬千瓦或3.4%、風電7167萬千瓦或34.6%、太陽能發電4820萬千瓦或24.1%。新增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達1.20億萬千瓦,新增占比約63%,成為我國電源增長主導力量。如果再加上水電、核電、天然氣和生物質發電新增量,新增清潔發電裝機占比則超過7成,為71%左右。
根據上述統計數據,2020年新增火電裝機容量5590萬千瓦或4.7%,火電容量12.45億千瓦。剔除其中超過1.5億千瓦的天然氣發電、生物質發電和余溫余壓余氣發電(我國油電極少),我國煤電裝機容量2020年成功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為10.95億千瓦左右,占22億千瓦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49.8%左右,歷史性進入50%以內。
根據中電傳媒記者數據庫,2012年以來我國煤電設備容量保持低位增長,從2012年的7.55億千瓦增長到2020年的10.95億千瓦左右,年平均增長4.5%左右。同期,清潔發電裝機比重則從2012年的3.89億千瓦增長到2020年的11.06億千瓦左右,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3.9%。
作為長期以來的電源“主力軍”和“壓艙石”,煤電為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因為能源密度高,即使裝機比重已下降到50%以內,煤電在發電量上仍是絕對主力。在2020年全國7.4萬億千瓦時的發電量中,煤電發電量占比仍高達65%左右。電力結構調整仍任重道遠。
近年來,煤電行業還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升級改造,淘汰落后產能,加大供熱改造,煤電煤耗和廠用電率不斷降低,主要大氣污染物及廢水排放水平降至低位,為全國主要污染物減排做出重要貢獻?!笆濉逼陂g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達到8.9億千瓦,占煤電總裝機容量的86%,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潔煤電供應體系。同時,煤電行業還積極開展靈活性改造,挖掘燃煤機組調峰潛力,提升運行靈活性,為全面提高電力系統調峰和新能源消納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節能減排的緊迫性與重要性是什么?十一五計劃中的相關指標是什么?
節能減排的緊迫性與重要性-----當前,全國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仍然相當嚴峻。去年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目標,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節能減排工作的難度。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今年是關鍵。今年的節能減排任務完成得好,可以為今后幾年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完成得不好,就會增加以后三年的工作壓力。從一季度看,工業特別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過快,同時,節能減排工作中存在認識不到位、責任不明確、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實、協調不得力等問題。這種狀況如果不及時扭轉,今年節能減排就難以取得明顯進展,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的難度就更大。 節能減排既是一項現實緊迫的工作,又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關鍵在于加強領導,狠抓落實。不抓落實,再完善的方案也是一紙空文,再明確的目標也難以實現,再好的政策也難以發揮作用。 抓好落實,首先要統一思想認識。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統一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上來,統一到中央關于節能減排的決策和部署上來。要正確處理經濟增長速度和節能減排的關系,真正把節能減排作為硬任務,使經濟增長建立在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礎上。
三、碳中峰與碳達峰哪個好?
這個好像沒法比較好壞。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經濟發展需要消耗能源。但隨著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猛增,由此引發的氣候變化成為了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對生命系統形成了威脅。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我國明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由此提出了碳達峰和碳中峰目標。
“碳達峰”就是我們國家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而到2060年,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峰”。
今年的7月份,在歐盟宣布碳中和計劃之前,已有30多個國家宣布碳中和目標,包括墨西哥、馬爾代夫等,此后中國、日本、韓國接連提出碳中和目標。全球重要的經濟體,也就是占全球GDP75%、占全球碳排放量65%的國家開始碳中和。
中國積極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采取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推進碳市場建設,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措施。十三五期間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溫室氣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重點領域節能工作進展順利,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主動適應氣候變化進展順利。
對于碳達峰目標,中國正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
而碳中和的目標,就不僅僅只是能源的事,它與產業鏈等方方面面都有關系。碳中和目標將深刻影響下一步產業鏈的重構、重組和新的國際標準。這對全球產業鏈的重組、重構都有深刻影響。比如:蘋果手機要實現碳中和,那么,負責組裝的企業要實現碳中和,為其提供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環節要實現碳中和,為其提供芯片的企業也實現碳中和,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實現碳中和。這就會對產業鏈形成一個新的標準。而全球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進行新的國際合作、國際分工、形成國際標準。
“碳中和”意味著一個以化石能源為主的發展時代開始結束,一個向非化石能源過渡的時代來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