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車間廢氣處理方法(注塑車間廢氣處理方法有哪些)
一、注塑車間管理最佳方法?
注塑車間最佳的管理方法應該是精細化管理或者可視化管理
二、注塑車間風扇安裝方法?
大風扇安裝條件:
①. 建筑結構:H 型鋼、工字鋼、磚混方梁、球柱結構等;
②. 建筑總高度不低于 4 米;
③. 扇葉距離障礙物安距離不低于 0.2 米;
④. 輸入電源:380V/220V 均可。
潤東方工業大風扇安裝步驟:
1.安裝底板 、安裝底板按照安裝位確定(劃線標記),底板兩邊等距,底板與 安裝梁要十字垂直,墊板頂面要緊貼工字梁,安裝壓板完與工字梁結合,安裝墊板墊平后采用 M16*70 高強度螺栓緊固,其他固定安裝方式達到同等標準。
2.安裝主機,風扇主機自重較大,安裝時應別注意。用水平尺測量延長桿安 裝垂直為 90 度,房梁本身有斜坡時可通過底板及機架吊耳的半月形 螺栓孔調整其垂直度。安裝時主機上平面、下平面要水平,確保風扇主體自然下垂,使用水平儀進行測量,后將所有緊固件(4 套 M16 ×140 高強度螺栓組)擰緊。M16×70 高強度螺栓 壓板 墊板 底板 工字鋼房梁 此處墊板需頂緊工字鋼,厚薄不適中時需增加其他輔助墊板,保證各部分零件緊貼壓緊。此處壓板折彎處需頂緊墊板,避免松動。
3.安裝安全繩、6mm 鋼絲繩繞過廠房大梁,將風扇主機與大梁連接,然后用 鋼絲繩卡鎖緊,加強安防護。
三、電纜廠車間廢氣怎樣處理?
電線電纜廠廢氣異味處理采用設備方案,活性炭吸附塔,是一種高效率經濟實用型有機廢氣的凈化與治理裝置;是一種廢氣過濾吸附異味的環保設備產品。
該設備是凈化較高濃度有機廢氣和噴漆廢氣的吸附設備,是利用活性炭本身高強度的吸附力,結合風機作用將有機廢氣分子吸附住,對有機溶劑的廢氣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在實際安裝和應用情況,總結國內外同類產品的生產經驗,改進設計制造,推出下料形式方便,表面平整度更好,結構強度更高,吸附能力更強的活性炭吸附塔。
四、噴涂車間的廢氣如何處理?
涂裝廢氣處理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直接燃燒法、催化燃燒法、吸附法、吸收法。
烘干室的廢氣一般還有油煙,且廢氣濃度較高,宜采用直接燃燒法處理;噴漆室、晾干室廢氣濃度低、排放量大,宜采用濃縮焚燒處理。
處理裝置的選定還需考慮具體排出廢氣的濃度和風量,結合項目實際狀況綜合分析,確定最終方案。
五、汽車廢氣處理方法?
1.
確保汽油是合格品。
如果添加任何不好汽油都會有一連串問題。 比如說冒黑煙、點火不良等等,此種狀況出現,所排放的尾氣或許就通不過排放檢測!
2.
在說明書基礎上提高個檔次。
車主要依照說明書去定時保養之外,對于機油還要在說明書基礎上要求要提高個檔次。 這樣一來不但有利于汽車發動機潤滑,還會節省些油耗,便于排放。 盡管汽濾一般在10000公里又或15000公里上更換,不過年檢錢最好是去換新!
3.
汽車電瓶更換時間一般是2到3年。
當下大多數所用都是免維護,最好是每月去檢測下狀況,看看電瓶上小燈是不是正常狀況,查看下正負極松緊狀況。 假如早上打不著,冒黑煙電瓶就要該更換。 假如說有一下子啟動不容易,電瓶2年之上就該換掉!
4.
購買空濾不可貪小便宜。
六、電鍍廢氣處理方法?
電鍍廢氣的治理方法
根據《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0-2008)規定,對電鍍工藝及設施必須安裝局部氣體收集系統,并進行集中凈化治理,才能統一由排氣筒排放到大氣中(由此可以將電鍍廢氣通過三種方式進行治理,分別為源頭減少電鍍廢氣、安裝排風系統、安裝電鍍廢氣凈化設備。
no.1 從源頭減少廢氣的產生
(1)電鍍前處理的堿洗除油、酸洗去銹或去氧化皮過程中,可在溶液中分別添加堿霧抑制劑和酸霧抑制劑,從而大大減少堿霧和酸霧的逸出。
與此同時,還可在各電鍍槽的槽口兩側各增加一塊窄窄的、可活動的擋風板,除可遮蓋陽極掛鉤、陽極板和加熱器而使槽面顯得整潔,更能因可視槽液面積的縮小而增強槽邊的排風效果,從而減少了廢氣對車間環境的污染。
(2)去除鋼鐵件上的氧化皮時,可采用噴丸工藝取代部分化學酸洗或采用無酸酸洗工藝,這樣便可在源頭上大大減少酸性廢氣的產生。
(3)對于銅件,用混合酸(硫酸加硝酸)清洗或用硝酸退鍍時,可通過加入少量尿素來抑制和削減氮氧化物的產生。不提倡單純用硝酸酸洗和退鍍。
(4)在鍍鉻槽中加入少量F-53(全氟烷基醚磺酸鹽),就可抑制鉻酸霧的產生。若鍍鉻槽中還有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空心塑料球漂浮在液面,則抑霧效果會更好。
no.2 安裝排風系統及凈化系統
考慮電鍍廢氣的治理,可以通過安裝排風系統,將被污染的廢氣輸送到氣體凈化系統,以達到將有毒有害氣體去除的目的。
由此可見,安裝排風系統和凈化系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電鍍廠的面積一般較大,且屬于同一生產過程,工作人員分布在整個房間中,為了維持室內一定的負壓,應采用全面通風的機械送風。
而污染物源都是一些電鍍槽,工作過程中污染物會直接從電鍍槽中釋放,所以只需先對各個電鍍槽進行局部排風,再按規定分質處理,達標后排到室外。
為了排風均勻,減少通排風系統阻力,風道的拐彎、三通聯接要順氣流走向設計。為調節合理的風量,風道中也可以做調節風門。
酸性廢氣的治理中,其中酸性廢氣凈化的主要方法是將酸性廢氣用三級堿液噴淋,再有煙囪排放,用該方法吸收酸性廢氣時,在真空抽氣泵上安裝密閉罩,將車間內氣體排放,進入裝有填料的噴淋塔。該工藝去除酸性廢氣的效率可達90%以上。
結 語
電鍍工業,“三廢”排放十分嚴重,要減少對“三廢”的排放,一方面要從源頭,改進工藝流程,改進電鍍生產技術,從工業生產的第一步減少污染物的排
七、噴漆房廢氣處理方法?
處理方法:過濾+催化燃燒法
噴漆房所產生的有機廢氣經收集罩,經過管道抽到車間外進漆塵預處理設備再進入吸附+脫附+催化燃燒廢氣凈化裝置。
廢氣首先通過粉塵過濾器中的過濾層,去除粉塵粒子,凈化后的氣體再進入放置有蜂窩狀活性炭的活性炭吸附塔(活性炭吸附床一備一用),與蜂窩狀活性炭充分接觸,利用活性炭對有機物質的強吸附性將氣體凈化,處理后的氣體可達標排放。
該設備性能穩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吸附床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后會達到吸附飽和,脫附----催化燃燒自平衡過程啟動1小時后自動循環工作,此時開啟脫附再生系統,對活性炭進行脫附再生(不需要更換活性炭),脫附出來的氣體通過催化燃燒裝置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部分的熱量等無害氣體,整套吸附和催化燃燒過程由PLC實現自動控制。
活性碳吸附飽和后可用熱空氣脫附再生。再生后活性碳重新投入使用,通過控制脫附過程流量可將有機廢氣濃度濃縮10-15倍,脫附氣流經催化床的燃燒機裝置加熱至300℃左右,在催化劑作用下起燃,催化燃燒過程凈化效率可達97%以上,燃燒后生成CO2和H2O并釋放出大量熱量,該熱量通過催化燃燒床內的熱交換器一部分再用來加熱脫附出的高濃度廢氣,另外一部分加熱室外來的空氣做活性碳脫附氣體使用。
八、中藥廠車間刺鼻氣味如何治理中藥廠車間廢氣處理有哪些方法?
惡臭氣體對人體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會使中樞神經產生障礙、病變,引起慢性病、急性病。所以如何除臭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么一般我們為什么會沾染上臭味呢?我們又該如何解決臭味的問題呢? 一般來說經常在以下地帶內活動的人群比較容易沾染上臭味。 城市污水站(泵站臭氣、預處理臭氣、污泥處理臭氣); 垃圾處理廠(收集站臭氣、分選車間臭氣); 涂料廠除臭/異味; 塑料、橡膠廠生產廢氣; 飼料加工廢氣; 食品飲料廠異味; 制藥企業除臭/異味; 其實我們也有了一些可以治療臭味的辦法,比如說用仙慈草就可以比較好的解決臭味問題,仙慈草屬中藥,無污染,無副作用,且可以除臭、止癢,價格也比較便宜,所以我覺得這還是一款挺適合我們大眾的產品。
九、車間地面瀝青處理方法?
1.
如果瀝青較厚,可先用扁鏟鏟掉。適當用電吹風加熱軟化后用扁鏟鏟除。
2.
剩下比較薄的瀝青,則可以選用車用噴劑(除瀝青專用)一噴一擦,快速清除。除瀝青專用噴劑可以車行買到。要是冬季零度以下瀝青會很脆一敲打即可掉下來。
十、車間里硫化氫廢氣是怎么處理的?
工業中硫化氫廢氣就是廢氣中所含的H2S氣體,它是典型的惡臭類氣體,具有污染范圍很廣,致使工藝條件惡化、設備腐蝕的嚴重影響。而硫磺在能源、化工、醫藥、農業等方面都是很寶貴的化工行業的原料,因此硫化氫廢氣的凈化方法在工業廢氣處理設備工藝多為回收類方法。
硫化氫在溶液中溶解度都比較大,故用溶液吸收時應注意加裝防倒吸裝置。
那么對于工廠硫化氫廢氣的處理都有那些有效的處理工藝方法呢?根據去除硫化氫的方法的不同特點把凈化方法分為: 吸收法:物理溶劑吸收法、化學溶劑吸收法; 分解法:熱分解法、微波技術分解; 吸附法:可再生的吸附劑法、不可再生的吸附劑吸附法; 氧化法:干法氧化法、濕法氧化法;生物法等。 按照硫化氫去除方法和工藝的不同,可以分為吸收法和吸附法。吸收法又可 以分為:物理吸收和化學吸收。
在工業中常用的硫化氫廢氣處理設備方法有吸收法和吸附法。
吸收法包括:物理吸收和化學吸收法。物理吸收法通常情況下是采用有機溶劑作為硫化氫的吸收劑。化學吸收法是將被吸收的氣體導入吸收劑中使被吸收的氣體中的一個或多個組分在吸收劑中發生化學反應的吸收過程,工業廢氣處理設備公司,適合處理低級濃度的氣體,排放時大風量的廢氣。
除此之外,還可采用一些弱堿,小型廢氣處理設備,如二甘醇胺、乙醇胺類、氨、二甘油胺、二乙丙醇胺等水溶液作吸收劑來吸收處理含H2S氣體的廢氣。
吸附法就是利用某些多孔性物質具有的吸附性能,對H2S氣體進行凈化。該處理的要求是需要處理的廢氣的濃度低的方法,該方法常用于的是處理排放的氣體中含H2S氣體濃度較低的氣體。
氧化法凈化氫廢氣,一般是把H2S氣體直接氧化為單質硫。在氣相中進行氧化的過程通常被稱作叫做干法氧化,在也相中進行的過程叫濕法氧化。
參考內容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