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碳排放概念?
去年,日本產業和學界成功研發出新的碳捕獲、儲存及再利用技術,協助發電廠轉型成負碳電廠,從而實現了“負碳排放”概念。
在節能減碳已成為顯學的今天,讀者可能常聽到“零碳排”或者“碳中和”,表示總碳排為零的減碳概念,但“負碳排”就比較少出現了??偺寂艦榱阋巡蝗菀祝撎寂庞志烤故窃趺椿厥履兀?/p>
最近,東芝能源系統公司發布新聞稿表示,包括該公司在內,東京大學、電力中央研究所等18個法人,參與三川發電廠建設的二氧化碳分離回收設備的啟用活動。這次啟用是全球首例,成功將生物質能發電廠所排出的二氧化碳大規?;厥绽谩Hòl電廠配備大型二氧化碳分離與回收系統的生質能電廠。
由東芝子公司經營、位于福岡縣大牟田市的三川發電廠,是東芝集團旗下第一座以生質能為主的發電廠,裝置容量為5萬千瓦,可供應相當于8萬家戶所需要的電力。三川發電廠最早是一座燒煤的火力發電廠,2008年開始混燒木材。在全球開始關注氣候議題的背景之下,2017年改裝成現在的生質能發電廠,主要使用椰子殼當作燃料。椰子殼是生產棕櫚油時的副產品即“農業廢棄物”,由于水分少、熱量高,于是成為生質能發電的常用燃料。主要從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進口。和過去相比,經營生質能發電廠后,三川發電廠一年碳排減少30萬公噸。
椰子殼在成為生質燃料之前的植物階段,經由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即使燃燒后產生的碳排,生質能發電還是能夠達成碳中和。再加上二氧化碳分離回收技術,燃燒后的二氧化碳不再蓄積于大氣,等于實現了碳的“負排放”。
早在2009年9月,三川發電廠就透過當時實驗性的分離回收設備,每天回收10噸的碳排。之后不斷研究開發,目前可以達到相當于500噸以上的碳排。而在三川發電廠順利地回收大量碳排后,也有其他的生質能發電廠準備跟進。此外,同樣的設備也應用在火力發電廠。回收高純度二氧化碳,可以成為合成氣的原料。利用合成氣和微生物觸媒,可以做成乙醇(酒精)。
三川發電廠之所以能夠回收大量碳排,源于東芝集團2014年開始、關于大規模二氧化碳分離回收技術的規劃。2014~2015年先做前導計劃,2016~2020年建設相關設施并實際運轉。最終,二氧化碳分離回收系統在2020年完工并開始運轉。日本環境省希望工廠碳排的分離、回收、利用與儲存技術能在2030年的民間社會達到商用規模,為氣候問題做出貢獻。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