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銀廢液;定影廢液;顯影廢液提取方法
一、含銀廢液;定影廢液;顯影廢液提取方法
guowei型貴重金屬提取機裝備特點 1、使用純物理方法的雙電解方式,只使用少量電力,無二次污染之憂。 2、提銀深度在99%以上,提取銀純度高達 98%以上。 3、可以處理離子交換法、氣浮法處理不了的藥品濃度很高的廢定影液。 4、可以處理目前國內外電解法都無法處理的含有很高漂白液成分的彩擴漂定液。 5、殘留廢液銀含量可達到0.02克/升,經過后續環保處理后,可以將廢液銀含量降至0.2ppm以下,滿足最為嚴格的歐洲排放標準。 6、運行實現微機全自動化控制,無需專人看管,耗能低。 7、設備體積小巧緊湊,占地面積少,處理量大,可達1500-1800升/月。 8、本設備不需任何耗材和電解促進劑,運營及維護成本低。 采用了全自動的智能化工作方式,能有效的將銀的各種絡合物直接還原成塊狀的、閃閃發光的金屬銀! 收益比率--物有所值 使用提銀機提取白銀的效益是非常可觀的,以一個普通規模的制版公司為例:每個月產生的定影廢液約 300升,按每升含銀量 20克計算,可提取白銀約 6,000克,每克按 3.5元計算,價值為 21,000元 ;一個普通醫院的 X光、CT沖片室,每月的廢液約 90多升,按每升含銀量 10克計算,每月可回收銀 900克,價值為 3,150元。 提銀機處理后的廢液含銀量不超過 0.020g/L,經過簡易的化學處理后,可滿足最嚴格的歐洲排放標準,提銀機體積小巧美觀,僅有其他廠家類似產品的1/6,就像一臺小洗衣機,兩個人就可以抬走,便于安放,處理廢液的能力卻高達 100升/24小時。 提銀機是按照全防腐設計的,機件壽命長,全自動無人值守,從進液、電解、排水全部自動進行,潛水式電泵設計,無需引水,更無意外斷電落水之憂。優化的結構設備,取銀時不需用專用工具,就能輕易地將銀塊取出;大屏幕的液晶顯示,可選擇適用中國用戶的全中文菜單,操作起來十分方便。應用場合:提銀設備主要應用于彩擴攝影、印刷輸出、電路板制版、醫療 X光及電鍍等行業中含銀危險廢液銀離子的回收;
二、急!重金屬鉻對人體會有什么危害?
鉻是銀白色的堅硬金屬,有二價、三價和六價化合物,其中三價和六價化合物較常見。環境中鉻的污染主要來源有鉻礦的采礦場、選礦廠、冶煉電鍍工廠、機器制造廠、汽車制造廠、飛機制造廠、染料廠、印刷廠、制藥廠等工業部門排出的廢水與煙塵。所有鉻的化合物都有毒性。六價鉻的毒性最大,三價次之,二價毒性最小,六價鉻的毒性比三價鉻幾乎大100倍。鉻的化合物常以溶液、粉塵或蒸汽的形式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和黏膜侵入人體。鉻對人體的毒害為全身性的,對皮膚熟膜的刺激作用,引起皮炎、濕疹,氣管炎和鼻炎,引起變態反應并有致癌作用,如六價鉻化合物可以誘發肺癌和鼻咽癌,對人的致死量為5克。
六價鉻之危害
在電子業之用途:
六價鉻常在電化學工業中作為鉻酸。此外還用於色素中的著色劑(亦即鉻酸鉛)及冷卻水循環系統中,如吸熱幫浦、工業用冷凍庫及冰箱熱交換器中的防腐蝕劑(重鉻酸鈉)。
六價鉻之危害:
六價鉻為吞入性毒物/吸入性極毒物,皮膚接觸可能導致敏感;更可能造成遺傳性基因缺陷,吸入可能致癌,對環境有持久危險性。但這些是六價鉻的特性,鉻金屬、三價或四價鉻并不具有這些毒性。
禁用范圍:
在歐盟,會致癌或突變的六價鉻都不允許公開販售。但電化學工業中鉻酸被還原成CrO態(零價),而磁帶工業則還原成CrO2。所以不影響電化學工業或磁帶工業。
RoHS:
該指令所規范的電機電子設備自2008年起不得含有六價鉻。
以下除外
吸收式冷藏柜冷卻系統使用六價鉻防腐蝕劑
TCO’01- Mobile Phones:
目前對六價鉻尚無管制規范。
三、聚合氯化鋁怎么自動投加
方法如下:
1、 采用現場模擬裝置來確定和控制聚合氯化鋁投藥量是較簡單的一種方法。常用的模擬裝置是斜管沉淀器、過濾器或兩者并用。當原水濁度較低時,常用模擬過濾器(直徑一般為100ram左右);當原水濁度較高時,可用斜管沉淀器或者沉淀器和過濾器串聯使用。采用過濾器的方法是:由水廠混合后的水中引出少量水樣,連續進入過濾器,連續測定過濾器出水濁度,由此判斷投藥量是否適當,然后反饋于生產進行投藥量的調控。由于是連續檢測且檢測時間較短(一般約十幾分鐘完成),故能用于水廠混凝劑聚合氯化鋁投加的自動控制系統。不過,此法仍存在反饋滯后現象,只是滯后時間較短。此外,模擬裝置與生產設備畢竟存在一定差別。但與實驗室試驗相比,更接近于生產實際情況。
2.燒杯試驗法:燒杯試驗法具有方便、靈活、簡單、設備投入少的特點,因而目前在我國的一些水廠(尤其是一些小型水廠)中被廣泛采用。這種方法的試驗結果只對取樣瞬間水質有代表性,確定的聚合氯化鋁量存在不連續性和滯后性問題。因此,適宜作為評價聚合氯化鋁投量的輔助手段,而不適宜用于混凝投藥的在線實時控制。
3.數學模型法:數學模型法是以若干原水水質參數(如濁度、pH、水溫、堿度等)及水量參數為變量,建立其與投藥量之間的相關函數,即數學模型。在水處理中,最好采用前饋和后饋相結合的控制模型。前饋數學模型應選擇影響混凝效果的主要參數作為變量,例如原水濁度、pH、水溫、堿度、溶解氧及水量等。前饋控制確定一個給出量,然后以沉淀池出水濁度作為后饋信號來調節前饋給出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