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的一項課題是如何將CO2轉化為可利用資源.(相對原子質量 C-12 H-1 O
為實現“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的一項課題是如何將CO2轉化為可利用資源.(相對原子質量 C-12 H-1 O
(1)25℃,1.01×105Pa時,16g 液態甲醇物質的量為0.5mol,完全燃燒,當恢復到原狀態時,放出363.3kJ的熱量,依據書寫熱化學方程式的方法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H3OH(l)+
3
2
O2(g)=CO2(g)+2H2O(l)△H=-726.6 kJ?mol-1;
故答案為:CH3OH(l)+
3
2
O2(g)=CO2(g)+2H2O(l)△H=-726.6 kJ?mol-1;
(2)①平衡常數等于生成物的濃度冪之積除以反應物的濃度冪之積,則k=
c(CH3OH)?c(H2O)
c(CO2)?c3(H2)
,故答案為:
c(CH3OH)?c(H2O)
c(CO2)?c3(H2)
;
②CO2(g)+3H2(g)?CH3OH(g)+H2O(g),
開始(mol/L):1??????? 3????????????????0????????? ?0
變化(mol/L):0.75???? 2.25?????????????0.75????? ?0.75?
平衡(mol/L):0.25??? 0.75???????????? ?0.75???????0.75
從反應開始到平衡,CH3OH的平均反應速率v(H2)=
0.75mol/L
10min
=0.075?mol?L-1?min-1,
氫氣的轉化率=
2.25
3
=75%,
故答案為:0.075?mol?(L?min)-1;75%;
③A.消耗1mol?CO2和生成1mol?CH3OH,都是正反應方向,不能明確正逆反應速率的關系,故不能判斷反應是否處于平衡狀態,故A錯誤;
B.CO2、H2、CH3OH和H2O的物質的量的比與反應是否處于平衡狀態無直接關系,故B錯誤;
C.由于該反應是體積減小的反應,在反應到達平衡的過程中,壓強是不斷減小的,當容器中氣體的壓強不再改變時,說明反應已經處于平衡狀態,故C正確;
D.由于該反應在恒容條件下進行,氣體質量守恒,所以密度也守恒,故容器中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不能斷送反應是否處于平衡狀態,故D錯誤;
故選C;
④A、由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故A錯誤;
B、CH3OH(g)是生成物,將其從體系中分離出來可以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B正確;
C、催化劑對平衡移動沒有影響,故C錯誤;
D、恒溫恒容再充入1mol CO2和3mol?H2,相當于給原體系加壓,由于反應是體積減小的反應,故平衡正向移動,故D正確;
故選BD.
我國倡導“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依據是什么?
從國內看,“十二五”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
化深入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仍不斷增加,能
源資源和環境約束將更趨嚴峻。工業發展對能源的需求繼續增
加,工業和高耗能行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呈下降趨勢,
國家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要求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同時,
實施能源消耗總量控制,也將對工業發展形成硬約束。另外,
傳統的能源資源高消耗的粗放型工業發展道路已難以為繼,工
業轉型升級為節能降耗提供良好契機。加大節能降耗力度,進
一步提高工業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生產率,改造提升傳統制造
業,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破
解能源資源環境制約,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選擇。
從國際看,競爭環境的變化對我國工業節能降耗構成嚴峻
挑戰。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博弈日趨激烈,綠色貿易壁壘正
在加速形成,一些發達國家對出口國產品的能效水平和碳足跡
提出更高要求。我國制造業總體上處于產業價值鏈中低端,產
品資源能源消耗高,出口將面臨巨大壓力。全球范圍內發展綠
色經濟、倡導低碳生活越來越受到重視并逐漸成為新趨勢,大
力發展節能環保低碳產業,成為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核心價
值觀。
從現實情況看,重工業發展增速快于輕工業,主要高耗能
產品產量處于較高水平,單位工業產品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
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節能潛力仍然很大,要實現工業又好又快
發展,要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出路在于能源節約。從長遠戰略
看,節能減排是解決能源安全和保障供應的優先舉措,只有加
大節能減排力度,進一步挖掘工業節能潛力,才能確保實現工
業可持續發展。
從長遠發展看,改革開放30多年工業發展歷程表明,發展方式
粗放是工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增長主要依靠資源消耗支撐
,重外延、輕內涵現象仍較普遍,尤其是支撐發展付出的資源
環境代價過大。工業發展靠投資、出口拉動和資源能源支撐是
不可持續的。必須注重內涵式增長,把工業節能降耗作為工業
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和重要切入點之一。
我覺得應該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學發展觀”吧
十六屆五中全會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奮斗目標。
十七大報告中進一步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