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國家保護環境的措施
各個國家保護環境的措施
我們倡導:轉變觀念和思路,加強引導,樹立綠色低碳發展觀。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政府部門要從政策層面上支持和引導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引導、支持社會樹立綠色發展和低碳發展的理念。以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實踐和探索為起點,尋求適合國情的綠色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為遏止氣候變化不斷惡化的勢頭,積極采取自主行動,從多種環節入手,節能減排降耗,減輕環境災害,切實履行量化減排義務
我們希望:加強科技創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設生態環境。世界各國、全球企業應負擔起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應對資源環境壓力。以已開展的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為榜樣,尋求經濟發展新模式,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加大節能減排和低碳技術的研發,加快節能環保和裝備的推廣應用,推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發展低碳能源技術,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綠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和低碳社會生活消費模式
歐洲國家實行碳稅后,應對國內企業成本的提高,有提出了哪些措施
節能減排實際是兩個分類,一個是節能,一個是減排,兩者互有聯系,但又有區別.
我從我知道的節能回答吧:
企業節能,我看你是廣東地區的公司,那么估計主要的能源消耗是電力.
那么節能的話就要從節省電力消耗開始做.
我們知道,企業的電力消耗一般占企業成本支出排名第三的位置,如果降低電力使用成本,減低電費,就是降低了生產成本,直接幫助企業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
但是由于企業的接受程度和對節能相關知識的了解度不夠,企業往往在承受節能壓力的時候就會直接選擇一種技術改造的方式,往往這種技術改造由于沒有數據的支撐和校驗,會給以后的節能成果帶來風險.對節能的效果也難以準確評價和衡量.
我們都知道,一切改善的流程不外乎是了解數據、掌握數據、分析數據、評估風險、實施.
節能也同樣不例外.
90%的企業目前只是每月到交電費的時候,才知道這一個月花費了多少.并沒有像企業其它管理(生產管理、供應管理、行政管理)有準確的數據.
所以90%的企業在電力使用管理上還處于盲目無序的一種狀態,往往同企業其他管理的層次極度不相匹配.結果能源成本雖然是比較大的生產成本,但卻成為企業發展中的短板.
如果企業將電力使用和電能消耗作為一種有限資源和生產成本來重視,就必須將電能管理與生產管理放到同一個水平.
就像看病問診一樣,如果要解決病人的某個病癥,我們還是先要對病情和病因全面分析,才能達到準確治療.不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
企業開始節能措施的第一步是:測量和統計.
1、企業必須建立一個準確測量的系統,精確的統計電能消耗.
為了讓企業的改善更有效果,可以先從大功耗生產設備、不易于管控及管控不到位的生產設備開始測量和統計.現在有很多企業在意識測量和統計的重要性后,采取的方法卻不太科學性,往往還是采用比較落后的人工抄表方式在進行.人工抄表的弊端是抄錄的數據并不完整,沒有連續性,無法準確掌握在生產狀態下設備動態的能耗曲線,這樣的數據對企業來說有一定價值,但分析的價值太小.我們需要的是生產設備的完整的,動態的,實時的電能消耗數據,并且還需要有相關的分析輔助工具來幫助我們分析和診斷.所以這個第一步,相當關鍵,也很重要,是節能措施的基礎.
企業節能措施的第二步:分析
1、企業在測量和統計到電力能耗使用數據后,需要對之進行相關的分析,比如:
是否有存在直接浪費的地方,下班時間的設備是否按照規章制度準確操作,按時開關?
在生產過程中是否讓太多設備處于不必要的空轉狀態?
員工是否優先使用能效高的生產設備?
哪些設備的能效十分低下,需要做相應的技術改善?
企業的配電容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馬拉小車”的浪費情況?
等等等
通過對細節的掌握,我們才可以精準的分析.
企業節能措施的第三步:改善
在我們對企業的電力能耗使用狀態作出精準分析后,就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改善:
1、加強管理,減少直接浪費.
根據分析的結果實施完善的電能管理制度,用客觀數據讓員工加強執行的力度.也有很多企業的管理制度是相對完善的,但還是存在很多浪費的情況,原因在哪里呢?在于執行,不能夠被執行的管理制度只是一紙空文,沒有結果.所以,如果企業在推行管理的時候,加以一些監測的輔助工具,這樣可以幫助企業實時掌握員工執行的效果如何,并且可以事后追責!有很多專業的公司的能源管理系統已經可以提供完善的數據測量和統計,以及實時監測的功能.借助這樣的工具,我們企業的能源管理的措施、節能改善的管理措施執行會更好,節能的效果也會更明顯.
2、技術改造.
通過數據分析設備的能效情況,對一些能效不高的設備采取相應的技術改造.比如對大型電動機實施變頻改造,伺服改造都能夠大幅提升設備的生產能效,并且很快就可以將投資收回,大略統計一下有如下一些技術成熟,改造成本很低,效果十分明顯的措施:
空壓機余熱利用、變頻改造、綜合智能集中控制
注塑機伺服改造、注塑機的變頻改造
電動機的就地無功補償和集中無功補償
諧波的治理
中央空調的智能控制.
技術改造的技術經過市場的檢驗,現在已經不是一種概念了.很多注重能源節省的企業從戰略的高度,引入技術改造的技術,實施相關措施.已經為企業帶來了很多實效,在人力成本不斷攀升的情況下,降低生產成本從能源管理和能源節省方面著手,讓企業的競爭更占優勢,所謂強者恒強就是這個道理吧.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相關回答,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讓更多高手來參與回答!
小忻292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