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中毒后水產品如何處理
砷元素(As)屬于類金屬,單質砷不溶于水和酸,幾乎沒有毒性,若暴露于空氣中,極易被氧化成劇毒的。常見的砷化合物有(砒霜)、二硫化二砷(雄黃)、三硫化二砷(雌黃)、三氯化砷等。砷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物的形態存在于鉛、銅、銀、銻及鐵等金屬礦中,空氣、水、土壤及動植物體內一般含量很少。由于砷的廣泛存在和廣泛使用,在環境化學污染物中,砷成為了最常見、危害居民健康最嚴重的污染物之一。特別是隨著現代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砷對環境的污染日趨嚴重,消除砷的污染已經成為當前環境保護的重要任務之一。
1砷的用途
砷的污染源于砷的多方面的用途,砷的有些用途要追朔到很久以前。最早民間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因此,常將雄黃研磨成粉末炮制成白酒或黃酒,在端午節時飲用,由于雄黃真正藥用價值的存在,雄黃在中醫上仍然是一種常見的中藥藥材。砷的用途還很廣泛,在農業上用作除草劑、殺蟲劑、土壤消毒劑、殺鼠劑(一般為砷酸、亞砷酸鹽類)等;醫學上制成砷酸鹽藥物,用于治療梅毒、變形蟲等,最近又被研究用來治療白血??;工業上用于木材防腐、羊毛浸洗、毛皮工業的脫毛劑和防腐劑等。還用于制造硬質合金(如鉛彈中加35%的砷)、玻璃工業脫色劑、玻璃、鏡子、激光器件,激光二極管,半導體等。另外,雌黃還可以用來制成顏料或做退色劑,是提取砷和硫的重要礦物,雌黃與雄黃都是制造硫酸的重要原料。
2 砷的主要污染源
由于其廣泛應用,帶來了環境中砷的積累和污染。砷污染的主要來源是開采、焙燒、冶煉含砷礦石以及生產含砷產品過程中產生的含砷三廢,還有其它在使用砷的過程中造成的污染??梢钥隙ǖ卣f,凡是存在或使用砷的地方,都會成為砷的污染源,最常見的污染來自于工農業生產。
2.1 砷化物的開采與冶煉
含砷化物的礦藏主要有:二硫化二砷(俗名雌黃?、砒霜)、砷黃鐵礦(毒砂,FeAsS)??、硫化砷(又稱雞冠石、雄黃)?等。當砷化物被開采出來以后,經氧化或直接對環境造成砷污染,一些含砷的其它礦物在開采、選礦,甚至在冶煉的過程中,也會以“三廢”的形式向環境排放含砷污染物,成為砷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如不少有色金屬礦石中都含有砷化物,所以在有色金屬冶煉過程中(如礦石培燒),均有砷化物(如白砒)排出。另外,采用土坑爐或坩堝爐焙燒、簡易冷凝設施收塵等落后方式煉制氧化砷或砷制品,給環境帶來的危害絕不是資源的浪費,更是嚴重的污染,特別是土法煉砷在我國流傳廣泛,在某些地區相當普遍,常常造成砷對環境的持續性污染。
2.2工業排放物
砷在工業上主要是通過“三廢”的形式排放,以廢水排放為主要污染形式。據國家環保總局2002年發布《全國鄉鎮工業污染源調查公報》介紹,僅1997年全年通過工業廢水排放的砷高達1875.3 t,而且排放量還在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在許多金屬,特別是有色金屬的冶煉過程中,還以廢氣或廢渣的形式向環境排放砷的污染物。在少數土法煉砷比較集中的地區,以選礦、洗礦產生的廢水和冶煉過程中排放的煙氣及廢渣的形式排放的砷非常嚴重。
2.3 砷化物的廣泛利用
砷在工農業生的利用非常廣泛,由于超限量使用、使用不當或發生事故,都可以造成環境污染,以農業上砷的利用污染最為嚴重。如,農業上大量使用含砷農藥,也可造成水體及土壤污染,砷污染水體和土壤后可以被動植物攝取、吸收,并在體內累積,產生生物蓄積效應,造成累積中毒。
2.4煤的燃燒
煤的主要成份為碳元素,但也存在許多有害元素,砷是其中有害元素之一。煤中含砷平均可達25 ug/kg,故煤的燃燒可使周圍空氣的砷濃度達0.02 ug/m3,含砷煤燃燒所產生的煙氣也是砷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以高砷煤的燃燒最為嚴重,有些地區甚至發生燃煤型為主的地方性砷中毒。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發生的原因多是當地農民燃高砷煤做飯取暖,爐灶無煙囪,玉米、辣椒等放于爐灶上層烘烤,使食物受到室內煤煙污染,農民通過食入與吸入途徑攝取大量的砷。
3 砷污染的主要危害
砷污染的主要危害表現在砷化物的毒性上。元素砷呈無毒,但極易被氧化為毒性很強的。砷的毒性大小與其水溶性有關,水溶性越大,其毒性也越大,危害也就越大。
3.1 砷污染侵害主要形式
人長期飲用含砷0.1—4.7mg/L的水會引起慢性中毒、口服15—50mg即可中毒,致死量為60一200mg。
3.2 砷引起人體中毒的機理
砷是一種原漿毒。進入體內的砷能與多種重要巰基酶結合,特別是與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琉璃酸酶的氧化體系結合,形成砷的復合體,使酶失活,阻礙細胞的呼吸和正常代謝,造成細胞損害。磷酸酪酶被抑制,影響細胞有絲分裂。此外,砷酸和亞砷酸在許多生化反應過程中能取代磷酸,如砷酸進入線粒體與磷酸競爭,可使氧化磷酸化過程拆偶聯,抑制高能磷酸鍵生成,從而干擾能量代謝。砷還可以損害毛細血管,也可作用于血管舒縮中樞,使血管平滑肌麻痹,毛細血管擴張,血管滲透性增加,血容量降低。因此,在臨床上出現一系列中樞神經、心血管及肝腎損害中毒癥狀。
3.3砷污染的危害
單質砷因不溶于水,進入體內后幾乎不被吸收而排出體外,基本無毒性作用。有機砷除砷化氫衍生物外,一般其毒性也較弱。砷化合物毒性最強的是,其次是三氯化砷、亞砷酸、砷化氫。砷急性中毒主要表現為胃腸炎癥狀,患者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繼而尿量減少、尿閉、循環衰竭,嚴重者出現神經系統麻痹,昏迷死亡。環境污染引起的砷中毒多是蓄積性慢性中毒,表現為神經衰竭、多發性神經炎、肝痛、肝大、皮膚色素沉著和皮膚的角質化以及周圍血管疾病?,F代流行病學研究證實,砷中毒與皮膚病、肝癌、肺癌、腎癌等有密切關系。此外砷化合物對胚胎發育也有一定的影響,可致畸胎。
4 砷污染的防治
4.1 防治污染
最高允許排放濃度 單位:0.5 mg/L
4.2 消除危害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