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大家都不去廣東打工了?
我14歲就去了廣東深圳,整整打了8年的工,本以為混的還可以本想回家在一起長大的伙伴們面前炫耀一下的,但是一回家感覺自己的眼光太狹小了,生活已經給 社會 脫軌了,完全給不上這個 社會 ,接下來立刻回深圳辭去辛苦爭取來的生產車間主任的職務,跟隨伙伴在老家從事房地產中介,剛入行時還有些別扭,感覺這個行業低人一等,沒想到干了一年下來,我既然賺了將近40萬,比起廣東打工收入簡直多太多了,而且工作很自由,我在一家房地產公司一干就是3年,自己名下已經有兩套三室住房和一輛大眾帕薩特,今年出來自己出來開公司了
春節剛過,正是廣東制造企業用工高峰,很多企業也是這個時候最頭痛的時候:春節假期比較長,基本上在臘月小年的時候,很多工廠就放假了。以前為了留住工人,工廠都會扣押一個月工資(或是一部分獎金),可隨著勞動法的約束和大家法治意識的增強,很多工廠都不會這么做了,所以很多務工人的時間意識上就比較松散,他們會選擇正月十五之后或是春運結束,再來確定確定今年的目標。
這幾天,我也到過幾個朋友的工廠,進廠門就可以看到幾個朋友的工廠都有派專門的招聘人員,現場招聘。雖然看到時不時有過來見工的,可大部分都是過來咨詢的,現場成交的很少。
和朋友聊天得知,工廠大部分工人都是正月十八才陸陸續續的來,還有一部分工人打電話聯系說還在老家,他們到底來不來的態度也是模棱兩可。在廣東中山一帶,主要以電器制造為主,對工人的實際操作以熟手為最好,所以工廠也是盡量挽留以前的工人。
這幾年經濟也不是很好,特別是廣東的一些中小制造企業,前兩年的環保大整頓,逼著企業,特別是配件供應企業,加大節能減排和污染整治方面的投入,企業成本增加不少,再加上家電企業低價沖市場的簡單營銷,各種成本增加,銷售價格始終漲不上去,致使利潤越來越低,日子越來越難過了。在中山很多家電制造企業與配件商之間的結算方式,以三個月支票為主,有的還更久,這樣成品廠的壓力就相當大的部分給了配件商,而配件商這邊的顧慮也多:正常的工廠,即時年前的貨款也要等到過年后兩個月才能接到;還有一部分工廠,在他們的心里也是沒有底的(這幾年跑路的工廠不計其數),所以在過年前很早就放假了(配件廠在臘月十五左右)。春節又是銷售旺季,在過完年后,每個工廠的訂單也不少,所以各個工廠也都會在這個時間段爭搶工人。
在工人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需求也增加了。勞動報酬是他們的基本要求,五險一金是否工廠有繳,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否按國家勞動法,加班時間和報酬,勞動強度,工廠年假及住宿條件,精神文化生活等,都是他們衡量是否來你工廠的依據。年后即時他們已經過廣東了,也會到很多工廠去比較,再來決定在哪個工廠呆下去。
站在雙方的角度,大家都沒錯。工人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要求工廠也是對的,誰都希望很有個好的工作環境和好的薪酬。但是,也要提醒在外打工的朋友,選擇沒有錯,要腳踏實地,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選好自己喜歡的工廠,認真做事才不會辜負家里親人對自己的期待。制造企業的老板們也要改善工人工作和住宿等各方面的條件,在產品上下功夫,用創新的思維,研發新的產品,來增加自己的利潤,這樣才能持久發展,工人各方面的待遇才有可能提高,才能真正留得住人。記住:承認工人的東西一定要落實到位。
這幾年,內地的經濟也都有突飛猛進,很多以前在廣東的企業也在內地開分廠或是搬遷,可中國大部分制造企業還是在廣東,其中就涉及到產品供應鏈、產品研發、物流、信息和一些高端人才等,這在很多內地是沒辦法可以比擬的,所以在成本上也不會比在廣東節省多少。因此在內地能找到的工作,大部分都是餐飲、物業、零售等服務行業。試想一下,如果中國的制造業徹底地癱瘓,中國的GDP怎么能上去,又怎么去促進消費,老百姓口袋里沒錢了,誰每天去上館子吃飯,誰還去買房,誰還去Shoping!制造業是中國的基本,認清勞務雙方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推進 社會 共同進步才是我們的事業。
這兩天我也和幾個工人在吃飯的時候也聊起來廣東打工方面的話題,他們很多人都認為,來廣東打工可以減少家里面很多不必要的人情禮。他們說,現在在內地,像朋友結婚要送禮,搬遷小孩過生日,考上好點學校要送禮,家里誰生病住院又要送禮,總之一大堆的人情世故都要花錢。而且現在的禮基本上都是幾百,真是亞歷山大。如果在廣東,就可以省掉這些。其實他們的這些想法真的很成熟,只是很多人都愿意去表達出來。在此,我也想提醒還在猶豫來不來廣東的朋友,綜合各方面考慮一下,讓自己賺到錢,讓自己生活好起來,才是我們的方向。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歡迎大家來共同探討。 新的一年祝在外打工的朋友,都能找到好的工作,祝工廠老板們生意興隆!
我是初心,我來回答。
我是一個八零后,九零年代末,我身邊的同學一個個都輟學,到廣東打工,那時候興起了打工潮,打工大軍都涌入了廣東東莞、深圳等地,特別是東莞,被譽為世界工廠,聚集了不知道多少全國各地的打工仔。那時候,成績稍微差一點的同學,覺得以后考不上大學了,就不讀書了,家里也很支持,反正以后也要去打工的,還不如早點去幫家里賺點錢呢!
但是最近這些年到廣東打工的人越來越少,為什么呢?原來的打工大軍現在去哪了呢?
一、廣東工廠工資水平不高,沒有優勢。
現在很多工廠招人的時候工資開的很高,但是那只是打的廣告而已,要想真正的拿到那么多錢,你要做比正常更多的事情,否則是拿不到這個錢的,往往是一個月下來,如果說招聘的時候說6000塊的工資,如果你不是使勁的加班,加上扣這個扣那個,最后到手可能只有4000塊錢。
二、外省各地經濟開始崛起,就業機會增多。
很多以前來東莞打工的人現在都選擇留在自家發展了,不僅離家近也少了在他鄉的牽掛,而且也不用每年春節長途跋涉的擠火車,每年春運時候擠火車可是一個非常痛苦的經歷啊!如果能拿到差不多的錢,誰不愿意在自家門口工作而背井離鄉跑到外省去呢?
三、廣東最近幾年爆發了工廠“倒閉潮”。
近幾年,廣東東莞等城市爆發了工廠“倒閉潮”,很多工廠倒閉,老板卷錢跑路等等,外地的打工仔對廣東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印象,生怕自己也碰到了這種老板,要不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老板卻跑了,一分錢掙不著,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外來人員來廣東打工的積極性。
四、工廠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需要的勞動力越來越少。
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工廠引進了智能化、自動化機械生產設備,不僅提高了效率,還大量節約人工成本,往往一個工廠的機器只需要幾個師傅維就行了。所以自動化程度高了,裁員是不可避免的,很多人看到這個形勢后,更不愿意過來了。
我從沒有去過廣東打工,所以不知道那邊的工廠每個月能開給工人多少錢的工資。
但我知道貴州的,就說說現在在這個相對落后地區打工的待遇吧。
在貴州,一般的小工,就是那種沒有任何技術性的工作,搬東西之類的吧,低于每天兩百是不會有人干的。一般小店里洗碗的、打雜的,低于每月2500也是沒有人干的,那種生意特別好的店鋪請人的工資一般在3500,有的還買五險;這里美團外賣白天配送費4塊,晚上過了六點是六塊,過了半夜十二點配送費是九塊,問題是貴州人是很喜歡吃夜宵啊之類的,一般半夜叫餐的人還是很多的。其他那些有技術的工種應該和其他地方都差不多吧,開挖掘機一般每個月7000,在工廠里打工的我沒有接觸過,不清楚。
但是就這種待遇,又在自己家門口,還有誰會到廣東去打工??更何況很多人還可以一天干幾份工,有的保安兼職做小區的保潔,兩份工資;有的白天干一份工晚上去跑滴滴跑美團,只要不懶怎么掙不到錢!還能就近照顧孩子和家人不用骨肉分離,為什么還非得去廣東打工呢?!
因為車票太難搶了!
我們一眾表兄弟,在廣東了3年,年年都在求爺爺告奶奶地搶車票,各種手段都用盡了,14年后,大部隊統一決定不混廣東了,趕著返鄉置業潮流,回了老家,現在大家都發展的不比廣東差!
當然了,離開廣東的原因,肯定不只是因為車票了,對于我們這種踩著80后尾巴的人來說,促使我們不去廣東打工的原因實在是太多了!
廣州深圳的房價多貴啊,關外一套房的價格,差不多可以在老家整一套小別墅,再不濟也是市中心大平層。
說老實話,我們這班表兄弟,要是14年沒有回老家發展,指不定現在都單著!
廣東那邊人很多,但是其實接觸的社交圈子也就這樣,你看上的人家看不上你,看上你的你自己又接受不來,惡性循環下來,如果不想將就,那就只能做單身狗了!
廣東是個創業的好地方,但這也是針對某特定人群而言的。
對于普通人來說,不要相信這個謊言。畢竟你擁有的才華,在老家這個競爭小,人脈廣的地方都發不了家,你怎么就會相信,你到了廣東這類競爭激烈的大都市里,能一句發家呢?
所以,我自認為是普通人,所以我回來了,事實上,在老家的發展其實也跟廣東差不多,甚至更好!16年的時候趕著教育創業的風口,自己開了少兒藝術培訓機構,現在發展也不錯,至少車也買了,看著也不寒酸,房也買了,地段也還不錯,老婆也娶了,特別漂亮!孩子也有了,特別可愛!
――總之,我個人是覺得,不去廣東之類的地方打工是正常且明智的決定!
/////////////
布米童藝,關注少兒藝術培訓加盟創業,樂于與大家分享創業的干貨信息,感興趣的可下方留言互動。
很多人都不去廣東打工,是因為諸多內地城市已經發展起來了。基于各項成本的考慮,很多打工者選擇回鄉,或者到長江三角洲二三線城市去發展,廣東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記得三十年前我在深圳工作時,四川人和湖南人在廣東打工者規模數一數二;其中,既有地域就近的原因,又有發展機會的緣故。當時的江浙滬,很少有四川人的影子;然而,今非昔比,“ 川軍 ”已經北上,不僅在長三角,而且全國各地都有他們的足跡。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國家基本建設的項目,正在向西部轉移,打工者的主力亦跟著項目走。何況第一批打工者中的成功人士,亦以老板的身份,回到中西部家鄉創業辦廠。
這樣風水就倒過來轉了。所以經濟分析切勿按照西方經濟學,還是要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一部分幾十年呆在一個城市、一個單位,僅靠混年份獲得職稱的教授學者,亦沒有切身體會,來了解民間出現的大規模人口遷移的。
去廣東打工的人還是很多的,只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其他城市的發展也很好,經濟也不錯,有的人在老家都可以有一份不錯的收入,還可以照顧家里老人,就選擇了在老家或者離老家近的地方發展。以前去廣東打工的人多,因為在2000年以前甚至以后幾年,廣東制衣業發展很好,只要肯干,拿的就多。而在內地是很少這樣的機會的,那時候很多內地的年輕人就涌向廣東,踏實肯干,一年都有不錯的收入。
時間轉眼到了最近幾年,各地都在抓緊時間發展經濟,工資穩定增長,信息產業也高速發展。2000年前后去廣州打工的那些年輕人也到了中年,可能大多都選擇在成本較低的地方做一些小生意。廣東的制衣業發展也受到了越來越高的用人成本的限制,制衣業工作時間長,工資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也不高,其他產業的話,各個省份都有發展比較好的城市,廣東的吸引力也就不那么大了,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去廣東打工的也變少了。
當然,廣東的信息產業也發展的不錯,但北京成都杭州這些城市也不錯,信息產業的從業者選擇很多。綜合以上,中年人去的少了,年輕人選擇也多了,感覺總體上去廣東打工的人變少。
人挪活,火挪滅!例如湖南株洲市是一五計劃的老工業區,為了減少污染,工廠先后關閉或倒閉了。這些失業人員先后去了廣東珠三角或長三角等地,還能生活得下去,去得早的人有房有車或無房有車,有些人在老家買了房。我的同事子女們有些人留在株洲的,很多人妻離(婚)子散……這些人絕大多數人是專業操作工“,技術不通用,加上年齡較大無法就業,有些職工雖然專業基本上可以通用,因年齡大人家不要,例如長沙某企業,招收檢修工只要25~39歲的,還要有多年的專業工齡。不去廣東或長三角等地打工只是一句牢騷話,實際上走的少來的人多,廣州、深圳等地外來打工的人并沒有減少。有人號召大家不要去珠三角、長三角等地打工是一句牢騷話可以理解,其實天下老虎都吃人,到那里打工都一樣。
因為現在很多地方都開啟了返鄉創業有補貼的政策,而且廣東的工作雖然多,工資也高,但是架不住它的房租高、消費高呀,而現在大部分打工的都是90后,獨生子女多,可能為了父母返鄉工作,我自己也是90后,我沒有多大的抱負,不會想著賺很多的錢,也不追求名牌啥的,出來工作的原因也僅僅是因為家里沒有我想要的工作跟工資太低,如果家鄉的工資能達到我正常的開支,我不會選擇出來工作,在家鄉的幾百塊就能租到一間兩室一廳,不想租房還可以買輛車每天回家,家里空氣好,朋友也多,有時間約出來聊天吃飯啥的,不想遠嫁還能找到三觀合得來的對象,有的吃有的穿一切都好,我也不知道我在說什么了,反正就是完美!
做為一個以前身邊很多朋友都去廣東的人,必須來答一答這個問題了
首先 我身邊以前去打工的朋友多是初中畢業,或者是讀職高的一些朋友,學歷不高且家庭條件不怎么好的同學,這些輟學的同學呢也就十七八歲,小一點的呢有16歲左右的,都是出于叛逆期的孩子,小不懂事的時候就想離爸媽遠一點管不著,就有著親戚朋友帶去廣東浙江這些地方,去了之后呢年級不大,沒經驗沒學歷就只能進廠去做普工,流水線上的工作,一站就是一天的那種,每個月的1號是休息時間,其余都是上班時間,工資的話3000-5000不等,看你手快手慢做的多不多。這種工作說實話對很多叛逆的小年輕來說是枯燥留不住人的,我好幾個朋友回來后都不出去了,就由著家里面的人在家里找個活做,或者跟著親戚學一些技術,他們給我說的是,在外面感覺是漂著的沒有歸屬感,物價這些也高一個月花費下來也沒有什么存款,還不如回來找活干呢,掙得是少一點但是至少過的自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