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的目標定位
宿遷市的目標定位
法律分析:宿遷市的目標定位
必須更加自覺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在“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中勇于擔當作為、必須堅定不移把改革創新的基因注入現代化
法律依據:《中共宿遷市委關于制定宿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二、明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不斷把“強富美高”新宿遷建設推向前進 7.主要目標。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十四五”時期宿遷經濟社會發展要實現如下主要目標。――經濟質量效益顯著增強。綜合實力不斷攀升,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再上一個千億、百億臺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成為現代產業體系支撐,三次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優化、總產值達萬億元;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工業主導產業基本定型、產值實現翻一番,科技支撐明顯增強,改革開放邁出更大步伐,完成新型工業化中期關鍵階段。――區域融合進程顯著加快。深度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省內全域一體化,合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區域合作和產業分工日趨深入,對外開放空間不斷拓展,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更加健全,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等級規模合理、空間分布有序、特色優勢互補的城鄉空間格局逐步形成,項王故里、中國酒都、水韻名城“三張名片”更加響亮。――鄉村振興水平顯著提高。全面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與全省同步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逐步完善,美麗宜居城市、美麗特色城鎮、美麗田園鄉村有機貫通,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美麗鄉村建設走在蘇北前列,新時代魚米之鄉美好模樣初步呈現;鄉村基層治理模式不斷健全,鄉風文明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生態文明建設顯著進步。主體功能區布局進一步優化,生產生活方式向綠色循環低碳加快轉變,資源利用更加節約高效,生態保護和修復體系逐步健全,生態產品供給水平不斷提高,環境治理體系鞏固完善,節能減排達到省定目標,美麗宿遷建設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日益凸顯,以生態為底色、產業為支撐,綠水青山得到充分展現、金山銀山得到充分體現的“江蘇生態大公園”特色更加彰顯,“江蘇綠心、華東綠肺”品牌更加響亮。――人民生活品質顯著改善。創新創業氛圍更加濃厚,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GDP增幅,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優質均等化水平穩步提升,教育供給水平明顯提高,公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城鄉居民住房條件全面改善;覆蓋全民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城鄉低收入人口幫扶救助機制、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全國文明城市群”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社會治理效能顯著提升。市域治理各方面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法治宿遷、平安宿遷、信用宿遷建設達到新水平,營商環境建設走在全省前列,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化解機制不斷健全,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控制、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明顯增強,智慧城市建設有序推進,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本質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創成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市。
建筑行業的前景怎么樣?
本文核心數據:建筑全壽命周期碳排放總量占全國能源碳排放的比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與傳統建筑能耗對比、裝配式與現澆式建筑碳排放對比、各省份裝配式滲透率目標、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及占比
建筑全過程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超過一半,建材生產和建筑運行為主要碳排放階段
從能源終端碳排放來看,建筑部門的碳排放量與工業和交通領域大體相當;但若從建筑全過程的碳排放來看,建筑部門幾乎是碳排放量最高的部門。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公布的數據,全國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總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比重超半數,其中建筑材料(鋼鐵、水泥、鋁材等)占比28.3%;運行階段(城鎮居建、公共建筑、農村建筑)占比21.9%,施工階段占比1%。
裝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具有節能環保特點,在建造和使用階段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裝配式建筑是由預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與現澆式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在建材生產及施工階段碳排放量均有一定程度的節約,一方面,裝配式建筑采用集約規模型數字化生產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材料消耗;另一方面,其后期采用機械化安裝方式,大幅度規避了建筑廢棄物出現,能耗減少超20%,節能減排優勢明顯。
裝配式建筑的節能優勢主要體現在施工過程中節約的用電量以及在使用階段節約的能耗。碳排放方面,根據《裝配式建筑綜合效益分析方法研究》中的測算結果顯示,裝配式建筑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可減少碳排放,在建造階段減少碳排放645.66噸,在使用階段減少碳排放2415.9噸。
政策大力支持裝配式施工方式的推廣,新建裝配式建筑規模不斷擴大
目前我國各地的政策也在大力支持裝配式施工方式的推廣。廣東、安徽、陜西等多數省份均對此設立了2035年滲透率達到30%的目標,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則更為嚴苛,分別設定了2020年滲透率達到30%、50%的目標。隨著“碳達峰”“碳中和”政策的持續加碼,以數字化技術支持綠色環保的新型施工方式將有更大發展空間。
隨著各地積極推進裝配式建筑項目落地,我國新建裝配式建筑規模不斷壯大。截至2020年末,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共計6.3億平方米,較2019年增長50%,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約為20.5%。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深度分析報告》
你是指做建筑公司的發展前景還是個人從事建筑行業工作的發展前景?
一、建筑公司的發展前景:
1、市場的方向在逐步轉變,目前國內二、三線城市開始大規模開發建設,一線城市的開發規模目前持穩定狀態,今后將規模將逐步削減。
2、利潤空間將逐步降低,隨著市場競爭的逐步規范,限制競爭的地區保護措施將逐步取消,市場報價競爭將更加激烈;人工成本將高速增長,兩者直接沖擊企業利潤。
3、科學管理將日顯重要,企業只有練好基本功,從管理挖掘效益。
4、我國除沿海城市基礎建設基本完善外,中西部地區尚有較大市場,且國家現今政策對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重要日程之一,總體市場前景較好。
二、個人從事建筑行業,如能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建筑行業是具有發展前景的。以下工作崗位可從事:
1、工程設計類(主要在設計所等);
2、項目管理人員(如取得建筑師證書,今后一段時間,具有建造師人員仍將緊缺);
3、專業管理崗位人員(安全管理人員今后將十分緊缺);
4、工程造價方面的(將持續緊缺)。
智能建筑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達實智能(002421)、延華智能(002178)、中電興發(002298)、佳華科技(688051)、南京熊貓(600775)等
本文核心數據:涵蓋領域、業務占比、考慮因素
智慧城市包括智能建筑、智慧公安、智慧政務等
智慧城市包括智能建筑、智慧公安、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能源等。其中,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智能建筑可實現建筑物高效節能、安全舒適和提高不同系統共享信息能力的需求。通過優化建筑物內的基礎設施,城市將更可持續、宜居與高效運行。
代表性企業由“智能建筑系統集成商”向“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
2013及2014年,智能建筑行業內代表性企業延華智能、達實智能、延華智能分別開始從“智能建筑系統集成商”向“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進程,企業智能建筑/智慧建筑業務占比逐年下降。2018及2019年,延華智能、達實智能智能建筑及智慧建筑及節能業務占比分別下降至55.4%與15.9%。
2018-2019年,延華智能智能建筑業務劃為其他類智慧城市服務;2019-2020年,達實智能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社區及智慧建筑及節能業務劃為解決方案類業務。
根據上市企業的描述,布局智慧城市將帶來一定的業績不確定性。從轉型效果看,延華智能其他綜合智慧城市服務業務較智能建筑業務毛利率有所提升,同時,達實智能解決方案業務包含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社區等多領域,與2019年相比,業務毛利率變化幅度不大。
智慧城市生態圈的潛力較大或是企業轉型的因素之一。根據IDC數據,2018年,中國智慧城市技術支出達200.53億美元,金額占比前三的應用場景與其重點投資領域保持一致,依次為智能電網(屬于彈性能源管理與基礎設施)、固定智能視頻監控(屬于數據驅動的公共安全治理)以及智慧公交系統(屬于智能交通);至2023年,上述三個場景占比將下降至37%,智慧城市技術支出達389.23億美元。
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生態圈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建筑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構成部分,預計融入智慧城市生態圈將成為發展方向。
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需考慮的因素包括智能建筑體系架構確定、設計理念更新、標準與規范完善、云計算服務平臺建設等。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建筑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建筑工程行業發展作為一種絕對傳統的一個行業,確實已經沒落西山,不復當年勇了。
今年疫情的原因是為了提振經濟,后續基建投資又會出來。
一、國內市場
此前還表示,國內建筑業的下滑是不可避免的,鐵路、公路、傳統基礎設施已經飽和,而房地產經過這么多年的快速發展,現在增速已經大幅下降,未來主要以新建基礎設施為主,國內建筑業的下滑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未來國家仍有機會,這就是農村市場。
有些朋友忍不住問,農村有市場嗎?現在每個家庭都住在一個小房子里,這里不缺房子。目前,這里不缺房子,但是這些房子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資源。因此,目前,國家將提出[新農村]建設,建設美好的村莊,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將會有10萬億個市場,足夠整個建筑業再繁榮5到10年。
近年來還有一個熱點領域,就是水環境改善領域。經過多年經濟發展造成的大規模水污染,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正在積極治理。這個將會流行很長時間。
二、國外市場
隨著國內市場逐漸飽和,政府和企業將注意力轉向國外、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不發達地區。近年來,一帶一路,中國的高速鐵路走出去,所以很多項目都是為了出口國內生產能力。作為一個基建狂熱者,我們強大的施工能力在國際上頗有名氣。建筑行業要想在未來生存下去,多出國是必然的。也許很快大家都會過上出國賺美元的生活。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進入黃金發展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將更加密切。國內建筑業憑借豐富的施工經驗和良好的工程信譽,可以拓展海外業務,降低國內投資風險。
相比之前幾年建筑行業如日中天、遍地是金的發展勢頭,如今的建筑行業似乎有點日落西山的感覺,錢不好掙了,蛋糕也越來于小,市場接近飽和,但其實相比其它新興行業來說,建筑行業只是從熱度最高的發展階段來到了一個穩定周期,目前的建筑行業依然是支柱產業,創造的產值和價值是非常高的,占比也非常大。
現在城市化率還不到50%,其實建筑行業還是大有可為,居民對住房的要求提升以及建筑新材料新技術的改造升級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未來綠色建筑也會成為發展的一大主要目標,因此不能說建筑行業已經是夕陽產業了,市場仍然是有較大需求,前景還是很好的。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