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廢液處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廢液處理原則
對高濃度廢酸、廢堿液要經中和至中性時排放。對于含少量被測物和其他試劑的高濃度有機溶劑應回收再用。用于回收的高濃度廢液應集中儲存,以便回收;低濃度的經處理后排放,應根據廢液性質確定儲存容器和儲存條件,不同廢液一般不允許混合,避光、遠離熱源、以免發生不良化學反應。廢液儲存容器必須貼上標簽、寫明種類、儲存時間等。
詳細的可以到水天藍環保里面看有詳細的解答
二、含不同化學物質的廢液處理方法
含汞、鉻、鉛、鎘、砷、酚、氰的廢液必須經過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實驗室處理方法如下:
含汞廢棄物的處理
若不小心將金屬汞散落在實驗室里(如打碎溫度計)必須及時清除。如用滴管或用在硝酸汞的酸性溶液中浸過得薄銅片、銅絲收集與燒杯中用水覆蓋。散落在地面上的汞顆粒應撒上硫磺粉,生成毒性較小的硫化汞;或噴上用鹽酸酸化過的高錳酸鉀溶液(5:1000體積比),過1至2小時后清除;或噴上20%三氯化鐵水溶液,干后再清除(但該方法不能用于金屬表面,會產生腐蝕)。
對于含汞廢液的處理,可先將廢液調至PH8~10家入過量硫化鈉,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再加入硫酸亞鐵作為共沉淀劑,生成硫化鐵沉淀可將硫化汞微粒吸附沉淀,然后靜止分離,清液可排放,殘渣可用焙燒法回收汞或制成汞鹽。
鉛、鎘
用堿將廢液PH調至8~10,生成Pb(OH)2和Cd(OH)2沉淀,再加入硫酸亞鐵作為共沉淀劑,沉淀物可與其他無機物混合進行燒結處理,清液排放。
鉻
含鉻廢液中加入還原劑,如硫酸亞鐵、亞硫酸鈉、鐵屑,在酸性條件下將六價鉻還原成三價鉻,然后加入堿,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鈉等,使三價格形成Cr(OH)3沉淀,清液可排放。沉淀干燥后可用焙燒法處理,使其與煤渣一起焙燒,處理后可填埋。
砷
加入氧化鈣,使PH為8,生成砷酸鈣和亞砷酸鈣沉淀,在Fe3+存在時共沉淀。或使溶液PH大于10,加入硫化鈉,與砷反應生成難容、低毒的硫化砷沉淀。產生含砷氣體的試驗在通風櫥中進行。
酚
低濃度含酚廢液可加入次氯酸鈉或漂白粉,使酚氧化城市和二氧化碳。高濃度可使用丁酸乙脂萃取,在用少量氫氧化鈉溶液反復萃取。調解PH后,進行重蒸餾,提純后使用。
氰
低濃度廢液可加入氫氧化鈉調節PH為10以上,再加入高錳酸鉀粉末(3%),使氰化物分解。若是高濃度的,可使用堿性氯化法處理,先用堿調至PH為10以上,加入次氯酸鈉或漂白粉。經充分叫板,氫化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氮氣,放置24小時排放。含氰化物費也不得亂倒或與酸混合,生成揮發性氰化氫氣體有劇毒。
如何有效的降低橡膠硫化煙氣排放量
硫化是橡膠制品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環節之一,生膠大分子只有經過硫化,交聯,形成具有三維網狀結構的體型大分子,才會獲得優異的高彈性、高強度,成為有實際使用價值的材料。最早的天然橡膠是采用硫黃進行交聯的,因而橡膠交聯過程通常稱硫化。
硫化反應是一個多元組分參與的復雜化學反應,包含橡膠分子與硫化劑及其它配合劑之間的系列化學反應。橡膠膠料在硫化時會產生藍色的煙霧氣,是橡膠與各種化工添加劑在加溫、加壓條件下發生復雜化學反應所生成的氣體產物。硫化煙氣具體特殊的惡臭,是橡膠制品在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廢氣污染源之一。目前國內大部分的橡膠企業對于硫化煙氣未采取凈化措施,主要通過局部或全面換氣的方式將煙氣擴散至大氣環境中,對人體和環境有一定的危害。
橡膠硫化煙氣化學組分十分復雜,過去我們曾研究過,不同膠種,不同配合劑(即不同配方)其組分也在變化,主要有烷烴、烯烴、芳香烴、稠環化合物、CR(會有、鹵代烴產生)、配合劑含硫化合物產生如硫化氫、二氧化硫,硫醇、噻吩、嗎啉(致癌物)、CZ有苯并噻唑,環己胺等,TT會有二硫化碳產生,還有二甲基胺等。配方中低硫或無硫黃有利于降低有毒害的含硫化合物。
硫化煙氣太大,如何從配方上解決?
建議:
1、油料采用高閃點,低揮發性的品種;
2、減少配合體系中低熔點物質用量;
3、控制原材料的水分及揮發分;
4、硫化溫度適當降低。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