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實驗室廢棄物處理的方法啊越全面越好
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
一、實驗室一般化學廢棄物(化學廢液)的處理
實驗室化學廢液產量大,處理任務重,是三廢處理中的重要環節。廢液處理必須分類收集、安全存放,嚴禁隨意排放。在廢液桶上將廢棄物的詳細情況,如廢棄物的成份、含量、性質、收集日期、負責人等信息填寫在廢液收集單上,貼上標簽,由專職人員定期交由學校回收處理。
二、實驗室氣體廢棄物(廢氣)的處理
1、對少量的有毒氣體可通過通風設備(通風櫥或通風管道)經稀釋后排至室外,通風管道應有一定高度,使排出的氣體易被空氣稀釋。
2、大量的有毒氣體必須經過處理如吸收處理或與氧充分燃燒,然后才能排到室外,如氮、硫、磷等酸性氧化物氣體,可用導管通入堿液中,使其被吸收后排出。
3、對于生物安全柜、超凈工作臺、紫外燈等采用紫外臭氧殺菌的設備,由于臭氧分解的半衰期為20~50min,因此消毒結束后,需關閉紫外燈至少半個小時以上再進行無菌操作實驗。
三、實驗室固體廢氣物(廢渣)的處理
對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同廢液處理類似,需根據其性質進行分類收集處理,禁止隨意混合存放。其中,需特別的注意事項如下:
1、存放實驗廢棄物必須使用標記有“醫療廢物”的專用黃色塑料袋,存放生活垃圾必須使用黑色塑料袋。
2、使用過的微生物、細胞等培養材料的固體廢棄物,如:培養基、培養瓶、培養皿、培養板等需經過有效的消毒處理(如高壓蒸汽滅菌30min、或有效氯溶液浸泡2-6h)后方可丟棄或清洗。
3、鑒于溴化乙錠(EB)的強誘變性,研究院不鼓勵使用EB染料,建議選用毒性小的新型替代染料(如熒光染料、花箐類染料等)。如果一定要使用EB,則EB污染過的廢棄物嚴禁隨意丟棄,必須經過有效的凈化處理(如使用專業的EB清除劑或采用活性炭吸附、氧化使其失活等方法)。
擴展資料:
化學廢棄物按污染物形態分類
(1)廢水。實驗室產生的廢水包括多余的樣品、標準曲線及樣品分析殘液、失效的貯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滌水等。幾乎所有的常規分析項目都不同程度存在著廢水污染問題。這些廢水中成分包羅萬象,包括最常見的有機物、重金屬離子和有害微生物等及相對少見的氰化物、細菌毒素、各種農藥殘留、藥物殘留等。
(2)廢氣。實驗室產生的廢氣包括試劑和樣品的揮發物、分析過程中間產物、泄漏和排空的標準氣和載氣等。通常實驗室中直接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實驗都要求在通風櫥內進行,這固然是保證室內空氣質量、保護分析人員健康安全的有效辦法,但是月直接污染了環境空氣。實驗室廢氣包括酸霧、甲醛、苯系物、各種有機溶劑等常見污染物和汞蒸汽、光氣等較少遇到的污染物。
(3)固體廢物。實驗室產生的固體廢物包括多余樣品、分析產物、消耗或破損的實驗用品(如玻璃器皿、紗布)、殘留或失效的化學試劑等。這些固體廢物成分復雜,涵蓋各類化學、生物污染物,尤其是不少過期失效的化學試劑,處理稍有不慎,很容易導致嚴重的污染事故。
參考資料:
重慶醫科大學-實驗室廢棄物處理辦法
實驗室廢棄物,一般指:在實驗室日常研究、實驗和生活中產生的,已經失去其使用價值的氣態、固態、半固態記憶盛裝在容器內容的液態物品。
主要包括實驗過程中產生的三廢(廢氣、廢液、廢固)物質、實驗用劇毒物品以及麻醉品、藥品的殘留物、放射性廢棄物和實驗動物尸體及器官等。
它們具有量少、種類繁多、形態復雜、有毒性、易腐蝕、易爆炸以及感染性等特點。
因而,他們不能簡單地按照生活垃圾那樣,進行干濕分類處理。在此,我們主要對實驗室三廢進行分類分析。
廢氣處理
通常情況下,實驗室產生的廢氣相對較少,但多具有毒性。
因此需要嚴格執行相關規定,產生少量有毒氣體的實驗應在通風柜中進行,通過排風設備將少量毒氣排到室外。
產生毒氣量較大的實驗室必須有吸收或處理裝置。如NO2、SO2、H2S、HF等可用導管通入堿溶液中,以使其大部分被吸收后排出;CO可點燃使其生成CO2。
固體廢棄物
分類及處理
固體廢棄物除了一般性固體廢棄物外,主要可分為:生物性廢棄物、尖銳、易碎廢棄物、實驗動物廢棄物、一般生活垃圾這四種。
固體廢棄物分類
01
生物性廢棄物
包括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感染性廢棄物主要指:
感染性菌(毒)株及其相關生物制品、人體解剖組織或標本(血液、分泌物、組織等)基因重組廢棄物(質粒等)、接觸過感染性物質的實驗耗材(手套、口罩、塑料試管、細胞培養瓶、培養皿、離心管、槍頭等,不包括銳器)。
非感染性廢棄物主要指:
無感染性菌株及其相關生物制品、接觸過上述物質的耗材(不包括銳器)、為接觸感染物質的實驗耗材(手套、口罩、塑料試管、細胞培養瓶、培養皿、離心管、槍頭等,不包括銳器)。
尖銳性廢棄物
主要包括:
感染性的尖銳廢棄物(針頭、注射器、解剖刀、縫合針等),需要滅菌消毒;非感染性尖銳廢棄物;少量破碎器皿(試管、載玻片等)。
實驗動物廢棄物
主要包括:
感染性動物尸體、組織、排泄物和墊料,需消毒滅菌;非感染性動物尸體、組織;非感染性動物墊料、排泄物等。
固體廢棄物處理
02
實驗室通常會設有兩種垃圾箱:針對無生物危害垃圾的黑色垃圾箱和有生物危害的黃色垃圾箱。
對于非感染性垃圾,可裝入黑色垃圾箱中;
對于感染性垃圾,應放入黃色垃圾箱中。
總結歸類如下:
廢液分類及處理
一般而言,實驗室廢液具有廢水排出形態復雜;排出的廢水量變化大且不定時性等特點。我們可以粗略地把它們分為有機廢液、無機廢液兩大類。
液體廢棄物分類
01
有機廢液
有機液體廢棄物主要包括有機廢溶劑、廢試劑等。
例如油脂類、含鹵素有機溶劑、不含鹵素有機溶劑、甲醛有機溶劑等。
無機廢液
無機液體廢試劑主要有無機重金屬溶液、無機酸、堿溶液。
例如含重金屬廢液、銀及其化合物、含六價鉻廢液、含汞廢液、含氟廢液等。
液體廢棄物處理
02
有機廢液
不得將有機廢溶劑、廢試劑等直接倒入下水道進行排放,須按照“碳氫化合物”、“鹵代烴”等進行分類,分別存放于專門的有機廢液桶中。
廢液桶裝滿后,轉移存放于廢棄物存放房間,等待統一處理。
無機廢液
不得將含無機重金屬的無機廢液直接通過下水道進行排放,而須存放于專門的廢液桶中。
廢液桶裝滿后,轉移存放于廢棄物存放房間,等待統一處理。無機廢酸液必須用堿中和后,通過污水房進行排放。
總結歸類如下:
含有GB8978《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第一類污染物(包括總汞、總鎘、總鉻、六價鉻總砷、總鉛、總銀、總鎳等)的廢液和含鋅、銅、錳等第二類污染物的廢液,應建立廢液桶,集中分別處理后排放。
單純含高濃度的酸堿廢液應建立統一的酸堿廢液桶,進行中和處理后稀釋排放。
含高濃度有機物的廢液(主要有各種有機廢液如廢丙酮、廢甲醇、廢酒精、廢醋酸、廢油等)應建立貯液桶,集中貯存,桶滿后按規定焚燒處理。
沒有被污染的分析剩余液體產品如HAc、液堿、H2SO4、HCl、甲醇等回送生產廠。
其它一般廢液排放時用大量水稀釋。
但是要注意,大量廢棄物混合填裝前需做廢液相容性試驗。
凡是會產生熱、起火、產生有毒氣體、易燃氣體、發生爆炸、劇烈反應以及不能確定是否有危害性的廢棄物均不能混合填裝。
詳情表格及內容可去本文出處:檢測家-實驗室垃圾分類及處理
如何減少實驗室垃圾
要減少實驗室廢棄物,需要從源頭做起。
改變實驗室使用的
毒性化學物質
實驗室使用者對使用藥劑的購置,很少考慮到藥劑對環境的污染性,尤其使用藥劑的毒性或有害的藥劑。
實驗室所排放的廢棄物量,雖比其它污染源為少,但排放毒性物質所造成對環境的危害,是不可以忽視的。
實驗方法的修正
使用精密分析儀器替代傳統的分析方法;盡量使用微量分析技術。
藥劑交換再利用
某一實驗室不需要的藥劑或廢液對于其它實驗室并非完全無用,在有效的資訊交換及確實分類原則下,交換再利用是可行的處理方法。
不可購置過量藥劑
實驗室使用者對使用藥劑的購置,必須對藥劑量嚴加控制,以免造成藥品的浪費,以及增加實驗室產生的廢污量。
登記制度
制度性登記藥品種類及存量,以減少重復購置藥品的機會。
適量儲備溶液的配制
貯備溶液一般都按標準方法配成一升或更多,但實際上使用僅僅數毫升,其余的貯備溶液容易造成實驗室廢液來源,故可依實際用量配制的。
實驗室每天都會產生很多含有酸、堿、有機等有毒有害廢物。如果隨意排放或處理必將會對水質和環境產生危害。
所以作為實驗室的分析人員,大家在強化自身安全意識同時,也要強化垃圾分類處理意識。不隨意傾倒化學廢液,減少有毒有害廢液對人體、環境的傷害。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