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尾氣排放標準?
一、卡車尾氣排放標準?
汽車排放標準是指從汽車廢氣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煙)等有害氣,在我國新車常用的歐Ⅰ和歐Ⅱ標準等術語,是指當年EEC頒發(fā)的排放指令。 世界汽車排放標準并立,分為歐洲、美國、日本標準體系。歐洲標準測試要求相對而言比較寬泛,是發(fā)展中國家大都沿用的汽車尾氣排放體系。并且,由于我國的轎車車型大多從歐洲引進生產技術,中國大體上采用歐洲標準體系。 我國的尾氣排放標準一年一個臺階:2004年7月1日,全國范圍內開始實施國2排放標準; 2007年7月1日,全國范圍內開始實施國Ⅲ排放標準。 北京市2013年對全市新增機動車實施“國家第四階段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 國五標準,已于2017年1月1日起在全國實施第五階段國家機動車排放標準。 2018年6月22日,環(huán)境保護部、國家質檢總局發(fā)布《重型柴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自2019年7月1日起實施。
二、汽車尾氣co、hc、co2、o2排放標準是多少?
正常排放中,CO濃度含量為0.1%~1.0%,HC含量為0.5%~0.15,CO2為14%~15%左右,O2為1%~2%,另外NOx的含量0.2%~0.25%
三、跑車的尾氣排放標準?
國六排放標準相比國五排放標準在測試標準以及污染物排放方面更加嚴苛,測試循環(huán)由NEDC更改為WLTC標準,增加實際道路行駛排放測試,污染物限值更嚴苛,國六相比國五加嚴了40%到50%左右,CO和HC限值相比國五加嚴三分之一。(
四、國4尾氣檢測數(shù)據(jù)多少算不合格?
汽車環(huán)保尾氣檢測標準為一氧化碳的限值是6.3g/km,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總量是2.0g/km。以下是尾氣檢測的具體介紹:
1、檢測依據(jù):汽車尾氣排放檢測要以煙度值是否達標為依據(jù),而排放達標不達標主要以車輛檢測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根據(jù)煙度值確認車輛是否達標。
2、檢查部門:機動車尾氣檢查由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聯(lián)合進行執(zhí)法檢查,交通民警負責指揮、攔截車輛及超標車輛的處理,環(huán)保人員負責監(jiān)測,執(zhí)法人員當場向相對人說明情況。
3、標準值:根據(jù)不同的車型,不同的車輛總質量,不同的出廠年限,而且燃油形式的不同,標準值都不同。
五、公交車尾氣排放標準?
公交車大都為柴油車,根據(jù)下表:
歐洲汽車排放標準
法規(guī)名稱 車型 CO(g/km) HC(g/km) NOx(g/km) HC+NOx(g/km) PM(g/km) 實施日期
歐洲I號 汽油車和柴油車(形式認證/一致性認證) 2.72/3.16 0.97/1.13 0.14/0.18 形式認證1992.7.1
一致性認證1992.12.31
歐洲Ⅱ號 汽油車 2.2 0.5 形式認證1996.1.1
非直噴柴油車 1 0.7 0.08 一致性認證1997.1.1
直噴柴油車 1 0.9 0.1
歐洲Ⅲ號 汽油車 2.3 0.2 0.15 形式認證2000.1.1
柴油車 0.64 0.5 0.56 0.05 一致性認證2001.1.1
歐洲IV號 汽油車 1 0.1 0.08 0.025 形式認證2005.1.1
柴油車 0.5 0.25 0.3 一致性認證2006.1.1
所以公交車的廢氣排放歐三標準為
CO(g/km)0.64 ;NOx(g/km)0.5;HC+NOx(g/km)0.56;PM(g/km)0.05
六、汽車尾氣排放標準中CO濃度是多少?
一氧化碳不得超過2.2g/km;碳氫化合物不得超過1.13g/km;其中柴油車的顆粒物標準不得超過0.18g/km;耐久性要求為5萬km。汽車排放污染物主要有HC(碳氫化合物)、NOx(氮氧合物)、CO(一氧化碳)、PM(微粒)等,通過更好的催化轉化器的活性層、二次空氣噴射以及帶有冷卻裝置的排氣再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技術的應用,控制和減少汽車排放污染物到規(guī)定數(shù)值以下的標準。汽車排放是指從廢氣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煙)等有害氣體。它們都是發(fā)動機在燃燒作功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氣體污染物是指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及氮氧化物(NOx)。碳氫化合物以碳(C)當量表示,碳氫比為1:1.85。氮氧化物以二氧化氮(NO2)當量表示。這些有害氣體產生的原因各異,CO是燃油氧化不完全的中間產物,當氧氣不充足時會產生CO,混合氣濃度大及混合氣不均勻都會使排氣中的CO增加。HC是燃料中未燃燒的物質,由于混合氣不均勻、燃燒室壁冷等原因造成部分燃油未來得及燃燒就被排放出去。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