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產生的廢氣該如何處理?
實驗室排放的目標污染物,按照潛在排放強度和控制必要性,排序為:小分子氣體污染物、特定有機污染物(甲醛、二甲苯、甲醇)、生物性污物(病原微生物及其氣溶膠)、臭氣、其他 TVOCs(醚、苯等大分子有機物)、顆粒物。廢氣各類繁多,不能簡單統一采用一種方法來處理,針對不同類型的廢氣應采用合適的處理方式和裝置。廢氣處理工藝包括高效過濾、活性炭吸附、光催化分解、水噴淋、濕式化學、燃燒法等。考慮實驗室的固有特性,高效過濾、濕式化學、燃燒法不適用,多采用活性炭、噴淋、光催化的廢氣處理工藝。
(一)活性炭吸附技術
針對有機類廢氣多采用活性炭吸附或吸收液十活性炭處理方式,活性炭裝填量必須保證對主要有機排放物(非甲烷總烴、苯胺類)去除率大于90%,設備風阻不大于400Pa,活性炭裝填方式要便于取出更換或再生,箱體材質采用阻燃PP或304不銹鋼材質。
(二)噴淋吸附技術
針對無機類廢氣采用臥式水霧噴淋塔或噴淋水洗箱進行堿液吸收處理,廢氣經排風機導入噴淋塔,通過擾流球的擾動作用形成微渦旋,與向下散布霧化噴淋液充分交融,將廢氣中的污染物由氣相轉入液相,從而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凈化后的尾氣排放滿足GB1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設備風阻不大于400Pa,箱體材質采用阻燃PP或304不銹鋼材質,裝置材質必須堅固、耐腐、耐火。
(三)混合類廢氣吸附技術
混合類廢氣宜采用水洗(堿液)+活性炭吸附的處理方式,對主要有機排放物(非甲烷總烴、苯胺類)去除率大于90%,凈化后的尾氣排放滿足國家標準,設備風阻不大于400Pa,裝置必須堅固、耐腐。水洗裝置與活性炭裝置之間必須具備有效的除霧措施。
(四)再生處理裝置
為減少運行成本,鼓勵使用活性炭再生處理裝置,保證活性炭可再生循環使用五次以上,且再生活化過程不產生二次污染
(五)納米半導體光催化技術
采用MnOx-TiO2復合物作為催化劑,通過溶膠-凝膠法將催化劑附著于鈦網,選用特定波長的真空紫外燈管作為催化光源。通過光催化作用產生電子-空穴對,氧化分解氣流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從而清除病原微生物,使部分難溶于水的大分子分解為可溶性小分子。
(六)樓宇尾氣處理中央控制監測系統
在廢氣排放系統出口終端適當位置安裝TVOC監控設施,可在線監測TVOC指標及超標報警、活性炭前后安裝壓力傳感裝置,實時測活性炭的阻力及超標報警,對噴淋裝置安裝pH控制儀及電子位控制器,控制和調整廢氣處理裝置運行過程的主要參數及異常報警。
(七)實驗室室內排風設備和配件
實驗室常用排風設備主要有:通風柜、原子吸收罩、萬向排氣罩、吸頂式排氣罩、臺上式排氣罩等。
目前處理實驗室產生的廢氣、尾氣有以下幾種方法:1、冷凝法。利用蒸汽冷卻凝結,回收高濃度有機蒸汽和汞、砷、硫、磷等。2、燃燒法。將可燃物質加熱后與氧化合進行燃燒,使污染物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從而使廢氣凈化。3、吸收法。利用某些物質易溶于水或其他溶液的性質,使廢氣中的有害物質進入液體以凈化氣體。4、吸附法。使廢氣與多孔性固體(吸附劑)接觸,將有害物質吸附在固體表面,以分離污染物。5、催化劑法。利用不同催化劑對各類物質的不同催化活性,使廢氣中的污染物轉化成無害的化合物或比原來存在狀態更易除去的物質,以達到凈化有害氣體的目的。6、過濾法。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氣,須經過濾器過濾后排往大氣中。7、定制帶報警器雙段活性炭吸附裝置:根據吸附(效率高)和催化燃燒(節能)兩個基本原理設計的。即吸附濃縮一催化燃燒法。經過除塵之后的廢氣進入吸附床,系統采用兩臺以上吸附床,交替使用,一個催化燃燒室,裝置采用自主編程的PLC系統,實現全自動運行,系統凈化率可達90%以上。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