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寫以“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為主題的議論文,請問有什么好的論據么? 感激不盡啊~
隨著于2009年12月19日召開的長達13天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的結束,清晰地預示著低碳時代已經來臨,所有的國家和企業都將很快地卷入到這股低碳趨勢的大潮中。而在3月份的兩會上,低碳,節能環保也成為與會代表熱議的話題之一。
低碳經濟可謂是這幾年最熱門的詞匯之一,就在幾年前,可能很多人根本都沒有聽說過低碳經濟這個名詞,可是到現在,這個詞匯卻已經無處不在,甚至連街坊鄰居大媽的口中都會說出這個詞匯。所謂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經濟。其核心是推動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
目前包括中國在內,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已經在積極開展低碳經濟,掀起一場低碳經濟的革命。以我國為例,不但在大力對能源行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增加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核能發電等新興能源的比重、降低火力發電比重,將能源產業向低碳化、無碳化方向發展,而且還在積極地發展低碳的新材料、生命科學、生物醫藥、信息網絡、伍銷空間海洋開發和地質勘探等新興行業,以實現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減少40%至45%的重要承諾。
勾勒完美碳足跡
在低碳經濟中,企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因為企業和個人相比,無疑具有更大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同時作為個人,一天的大部分時間也是在企業中度過,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小也同所在企業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因此,為了積極參與到低碳經濟,企業要從我做起,盡到企業的公民責任,從企業的各個方面都注意節能環保,描繪清晰的碳足跡。
最容易做到的,是企業可以按照國家要求控制好空調溫度(夏天別太低,冬天別太高)以及多采用節能燈具等余橘差措施,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更進一步,則是加強對IT產品的碳足跡監控。隨著企業辦公自動化以及信息化的不斷完善,企業對IT產品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所擁有的IT設備也越來越多。如果我們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企業員工在單位中,幾乎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利用各種IT設備(如電腦、打印機、網絡等產品),企業也必須重點關注這些IT產品在節能減排中的重要作用。
實際上,隨著電腦等產品在企業中的廣泛普及,這些產品的碳排放在整個碳排放的比重中也不斷上升——數據顯示,ICT行業(信息通信技術行業,包括IT行業和通信行業)的碳排放在2002年是5.3億噸的當量,這個數字在2020年將很快攀升到14.3億噸當量,占據整體碳排放的4%。這無疑是個龐大的數字。作為豎皮企業,就必須選擇那些綠色節能的IT產品、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企業可以選擇機器整體的性能功耗比很高的電腦或者服務器,降低整體功耗。同時多考慮類似電源轉換效率超過90%的電腦和服務器產品,這樣能完美有效地降低電能消耗。或者,企業也可以用筆記本電腦代替臺式機,從而降低整體功耗。
而在企業網絡環境的搭建上,企業也可以通過多種策略使其更綠色。例如,企業可以多用無線局域網代替有線局域網,這可以減少線纜,降低能耗和環境污染。更重要的是,企業在網絡設備的選擇上要注意選擇綠色產品——與PC相比,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設備多數需要24小時全天候運行,這就更要關注產品的綠色節能特點。因此,采用能源效率高、熱耗散低,極大減少能源消耗和電力成本的惠普 ProCurve系列網絡產品,將能夠極大提高投資回報,描繪出完美的碳足跡。例如,惠普ProCurve網絡產品帶有可變速度的冷卻風扇,這種節能設計可以實現高效冷卻;分布式計算結構可根據交換機的部署規模進行調整,從而優化電力消耗;而支持按每個端口進行遠程管理,也能夠減少電力消耗和能源成本;針對高達55
低碳經濟”的理想形態是充分發展“陽光經濟”、“風能經濟”、“氫能經濟”、“生物質能經濟”。但現階段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是煤殲物電水電的5-10倍,一些地區風能發電價格高于煤電水電;作為二次能源的氫能,目前離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取的商業化目標還很遠;以大量消耗糧食和油料作物為代價的生物燃料開發,一定程度上地引發了糧食、肉類、食用油等物品價格的上漲。從世界范圍看,預計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也只達到世界電力供應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將分別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盡。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時代”向“太陽能文明時代”(風能、生物質能都是太陽能的轉換形態)過渡的未來幾十年里,“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重要含義之一,就是節約化石能源的消耗,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時間保障。特別從中國能源結構看,低碳意味節能,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彎伏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經濟”環境日主題提示人們,“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制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為代價的“便利消費”嗜好。“便利”是現代商業營銷和消費生活中流行的價值觀。不少便利消費方式在人們不經意中浪費著巨大的能源。比如,據制冷技術專家估算,超市電耗70%用于冷柜,而敞開式冷柜電耗比玻璃門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開式冷柜一年多耗約4。8萬度電,相當于多耗約19噸標煤,多排放約48噸二氧化碳,多耗約19萬升凈水。上海約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門冰柜,顧客購物時只需舉手之勞,一年可節電約 4521萬度,相當于節省約1.8萬噸標煤,減排約4.5萬噸二氧化碳。 在中國,年人均CO2排放量2.7噸,但一個城市白領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積,開1.6L車上下班,一年乘飛機12次,碳排放量也會在2611千克。由此看來,節能減排勢在必行。 如果說保護環境、氏鬧液保護動物、節約能源這些環保理念已成行為準則,低碳生活則更是我們急需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雖然是個新概念,提出的卻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它反映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產生的擔憂,世界對此問題的共識日益增多。全球變暖等氣候問題致使人類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態環境。人類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盡管仍有學者對氣候變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順應了人類“未雨綢繆”的謹慎原則和追求完美的心理與理想,因此“寧可信其有,不愿信其無”,“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漸漸被世界各國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現不僅告訴人們,你可以為減碳做些什么,還告訴人們,你可以怎么做。在這種生活方式逐漸興起的時候,大家開始關心,我今天有沒有為減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達嶺,一個碳匯林林場已經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來這里購買碳匯林或種樹。林業碳匯是通過實施造林和森林經營管理、植被恢復等活動,吸收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從而起到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開車、少開空調,購買碳匯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歡迎。目前,減緩氣候變暖的主要措施是減排和增匯。與減排手段相比,林業碳匯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為減緩氣候變暖的重要手段。
可以參考一些文獻
我國是一個資源短缺的國度,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不到世界平均程度的1/4,耕地不到1/2,森林不到1/7。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資源短缺都將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能不考慮的一件大事。正因如喊戚此,國度把節約資源確定為基本國策。07年夏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所有大鄭銀陵眾建筑內的搏閉單位,包括國度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和個體工商戶”除某些特殊情況外,“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于26攝氏度,冬季室內空調設置不得高于20攝氏度”
據有關部分公布的數字,今朝全國每年垃圾總量約5億噸,價值250億元,其中32%為生物垃圾,18%為塑料垃圾,8%為紙垃圾,4%為紡織品,3%為金屬,1.5%為玻璃制品,而這些占量2/3以上的垃圾是可以回收哄騙的。一噸廢紙可造紙800公斤;一噸廢塑料可煉汽油700公斤;易拉罐和玻璃瓶再生可節約事物成本的90%以上;一次性木筷可以用來造紙;生物垃圾可制成優質肥料;不能回收的紙屑、布頭等仍可燃燒發電。
低碳生活是現在非常流行的,而且它也非常環保,就比如說,你用一度電,那么要燒多少煤,而且燒煤所釋放出來的有害空氣,會污染大氣層,我們的大氣層已經很可憐了,咱們也就別給他添堵了。況且我們少用一度電,根本沒有什么壞處。想想古人是怎么生活的吧!而且還有最好少開私家車,同樣蠢早用汽油,坐公共汽車會節約一些能源,而且汽車尾氣大家也都知道,釋放出來的都是有毒氣體,更何況,汽車成災,是交通一點都不方便。還有隨著生活越來越城市化,新鮮巧御空氣對于繁忙的城里人來說,已經是奢侈了。綠化的越來越少,污染的越來越多,孝檔巖空氣已經變得可拍了。罪魁禍首的我們應該要適應低碳生活,這樣或許能夠挽救一下我們一部分的環境吧!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