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大氣層有哪幾種氣體組成?
一、地球的大氣層有哪幾種氣體組成?
大氣層(atmosphere)又叫大氣圈,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占78.1%;氧氣占20.9%;氬氣占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氦氣、氖氣、氬氣、氪氣、氙氣、氡氣)和水蒸氣。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米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二、大氣中的哪種氣體可以吸收紫外線?
“大氣中起吸收紫外線、保護地球生命作用的是臭氧。 臭氧存在于大氣中,靠近地球表面濃度為0.001~0.03ppm,是由大氣中氧氣吸收了太陽的波長小于185nm紫外線后生成的,此臭氧層可吸收太陽光中對人體有害的短波(30nm以下)光線,防止這種短波光線射到地面,使人類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臭氧存在于大氣中,靠近地球表面濃度為0.001~0.03ppm,是由大氣中氧氣吸收了太陽的波長小于185nm紫外線后生成的,此臭氧層可吸收太陽光中對人體有害的短波(30nm以下)光線,防止這種短波光線射到地面,使人類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臭氧層是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層次。濃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處。紫外輻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對大氣有增溫作用,同時保護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遠紫外輻射的傷害,透過的少量紫外輻射,有殺菌作用,對生物大有裨益。
三、氖氣是大氣中的氣體嗎?
是。氖氣(Ne)是一種無色、無味、非易燃的稀有氣體。通常氖可以作為彩色霓虹燈的充裝氣體用于戶外廣告顯示;此外,它還可用于可視發光指示燈、電壓調節,以及激光混合氣成份。
氖氣為無色,無味,不燃燒的惰性壓縮氣體,在空氣中的氖氣含量18ppm。氖氣的自然豐度:
氖(20Ne, 90.92 atom %)
氖(21Ne, 0.257 atom %)
氖(22Ne, 8.82 atom %)
四、改變地球氣候的主要氣體是?
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稱為溫室氣體,能引起溫室效應.
五、污染大氣的3種主要氣體是?
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在標準狀況下,一氧化碳純品為無色、無臭、無刺激性的氣體。氧一化碳極易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組織窒息,嚴重時死亡。一氧化碳對全身的組織細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對大腦皮質的影響最為嚴重。在冶金、化學、石墨電極制造以及家用煤氣或煤爐、汽車尾氣中均有其存在。
二氧化氮為高溫下棕紅色有毒氣體。在常溫下二氧化氮與四氧化二氮混合而共存。二氧化氮有毒、有刺激性、溶于濃硝酸中而生成發煙硝酸。
六、地球大氣層最下層的是?
大氣的底層是對流層和平流層中下部。低層大氣指的是海拔在25千米以下的地球大氣層。所含空氣占整個地球大氣層超過百分之80以上,對天氣和氣候有直接的影響。對低層大氣而言,太陽輻射幾乎不能被它吸收,它的主要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
此外,地面熱量輸送到大氣層中的方式還有兩種:潛熱輸送和湍流輸送。太陽高度角是我們觀察太陽時的仰角,也就是太陽光線與地面之間的夾角。由于地球的自轉,造成太陽東升西落,太陽高度角在一日內不斷發生變化.太陽高度指太陽光線與地平面之間的夾角,即太陽在當地的仰角。
其實太陽高度和太陽高度角是一樣的高層大氣的3個主要熱源,即太陽紫外輻射、磁層電磁擾動引起的電流焦耳熱和粒子注入碰撞加熱。平流層是由于臭氧吸收了200-320nm的陽光紫外輻射而得以加熱的,臭氧是其主要的熱源。
擴展資料:
整個地球大氣層按其成分、溫度、密度等物理性質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世界氣象組織把它分為五層,自下而上依次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
自對流層頂到55km左右為平流層。在平流層內,隨著高度的增高,氣溫最初保持不變或微有上升。大約到30km以上,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顯著升高,在55km高度上可達-3℃。平流層這種氣溫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溫度影響很小,特別是存在著大量臭氧能夠直接吸收太陽輻射有關。
雖然30km以上臭氧的含量已逐漸減少,但這里紫外線輻射很強烈,故溫度隨高度增加得以迅速增高,造成顯著的暖層。平流層內氣流比較平穩,空氣的垂直混合作用顯著減弱。平流層中水汽含量極少,大多數時間天空是晴朗的。
有時對流層中發展旺盛的積雨云也可伸展到平流層下部。在高緯度20km以上高度,有時在早、晚可觀測到貝母云(又稱珍珠云)。平流層中的微塵遠較對流層中少,但是當火山猛烈爆發時,火山塵可到達平流層,影響能見度和氣溫。
七、為什么地球沒有大氣,是黑的?
地球上天空有顏色是因為大氣對陽光的散射作用.人看見有顏色,是光照亮了有顏色的東西讓人看見.如果沒有大氣,天空中什么都沒有,也就看不見任何東西,所以是黑色的.另外說明一下,純黑色的物體,吸收了所有的光,不反射任何光,所以人是看不見它的.人看見黑色的物體,是因為它處在不是黑色的背景之中,人才能看出它的輪廓.
八、為什么地球是大氣的直接熱源,而太陽是地球和大氣的唯一能量來源?
準確的說,地面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太陽是地面和大氣運動的能量源泉。
太陽通過核聚變源源不斷的向宇宙空間輻射能量,其中的二十二億分之一到達地球的大氣圈上界后,需要通過厚厚的大氣圈到達地面。
太陽輻射雖然首先經過大氣圈,但大部分并沒有被大氣吸收,在電離層,大氣圈中的氧離子可以吸收部分紫外線使大氣增溫。到達平流層,平流層中的臭氧再次吸收部分紫外線。
當太陽輻射經過對流層時,該層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它們基本不吸收太陽輻射。
原因是,太陽的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輻射,電磁波家族大致可分成紅外區、可見光區和紫外區,由于太陽表面溫度高達6000K,太陽輻射能量最集中部分集中在波長較短的可見光部分,所以太陽輻射屬于短波輻射。
而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具有選擇性,對流層中的主要成分氮和氧不吸收太陽輻射或者吸收的很少,其他大氣成分如二氧化碳只能吸收波長較長的紅外線輻射。所以,對于能量集中在可見光區的太陽輻射直接到達地面,沒有被大氣吸收。
當波長較短的可見光到達地面,地面吸收太陽輻射,使地面增溫。太陽的能量被傳遞到了地面,地面增溫后,能量也會向外傳遞,以地面輻射的形式傳遞到大氣。
地面的溫度比太陽低得多,輻射的能量集中在波長較長的紅外線部分,所以,地面輻射被稱為長波輻射。
再次強調,大氣的能量吸收具有選擇性!對流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可以強烈吸收紅外線長波輻射,大氣增溫。
簡單說,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這就是太陽能量在大地和大氣之間的傳遞過程。
所以,地面輻射成為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而太陽輻射是地面和大氣的能量源泉。
九、造成大氣污染的有害氣體是?
A、氮氣和氧氣都不是造成大氣污染的有害氣體,故A錯誤;
B、稀有氣體、二氧化碳都不是造成大氣污染的有害氣體,但是二氧化碳的含量過高會造成溫室效應,故B錯誤;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都有毒,所以都是造成大氣污染的有害氣體,故C正確;
D、氮氣和二氧化碳都不是造成大氣污染的有害氣體,但是二氧化碳的含量過高會造成溫室效應,故D錯誤; 故選:C.
十、大氣是由無數的氣體微團構成的?
可以這么說。
在大氣中,我們取一升空氣或說取一克空氣作為一個大氣微團看待完全是恰當的。由于大氣總質量約為1021克。這時我們看到大氣總體是由大約1021個大氣微團組成的。換言之,大氣總體是由極其眾多的大氣微團組成的。這與統計物理中經常研究N個粒子,而N值經常理解為具有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量級(1023)是十分相近的。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