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球的大氣層次叫什么?
一、保護地球的大氣層次叫什么?
對流層集中了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和四分之三的大氣質量,對人類影響最大的風雨云霧電都發生在一層,對人類影響最大.而平流層主要是臭氧吸收紫外線保護地球.而高層大氣存在電離層,反射無線電短波.故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是對流層.保護我們人類的是平流層。
二、大氣層是怎樣的保護著地球的?
我們的氣候形成于包圍在地球周圍的多層的大氣結構之中。大氣層的厚度為600英里(996千米)。與地球7928英里(12,759千米)長的直徑相比,大氣就像對著臺球呼一口氣所形成的薄霧一樣。然而,在地球和對人體有害的太空之間,也幸好有這一層薄薄的大氣層。大氣層吸納著我們生命所必需的氧氣、水汽,防止地球被太陽發出的紫外線烤干。大氣層也保護著地球,防止它遭受流星雨的襲擊。每年,有數十萬噸的宇宙碎片以某一角度進入大氣層,但其中許多碎片都在大氣層中跳躍(就像打水漂時,在水面上飛行的石頭一樣)。而另外一些則在大氣層中燒毀了。月球,正是由于沒有大氣的保護,不斷遭受宇宙碎片的襲擊,形成了坑坑洼洼的表面。
三、地球保護是什么?
地球保護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節日時間為每年的4月22日。旨在提高民眾對于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并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地球保護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發起?,F今,地球日的慶祝活動已發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
四、地球最高的大氣層是什么?
1、對流層
對流層是地球大氣中最低的一層。云、霧、雨雪等主要大氣現象都出現在此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對流層主要是從地面得到熱量,因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層
在平流層內,隨著高度的增高,氣溫最初保持不變或微有上升。平流層這種氣溫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溫度影響很小,特別是存在著大量臭氧能夠直接吸收太陽輻射有關。
3、中間層
自平流層頂到80km左右為中間層。該層的特點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相當強烈的垂直運動。
4、暖層
暖層它位于中間層頂以上。該層中,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這是由于波長小于0.175μm的太陽紫外輻射都被該層中的大氣物質所吸收的緣故。
5、散逸層
這是大氣的最高層,又稱外層。這一層中氣溫隨高度增加很少變化。由于溫度高,空氣粒子運動速度很大,又因距地心較遠,地心引力較小,所以這一層的主要特點是大氣粒子經常散逸至星際空間,本層是大氣圈與星際空間的過渡地帶。
五、地球上的大氣層是什么?
作為一個星球來說,它的外面有沒有大氣層,對星球本身來說沒有什么作用。只是因為星球質量產生的引力把一些氣態物質吸引在它的表面。但對于地球來說,大氣層對于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是必不可少的。
地球大氣層獨特的成分比例,使地球生命得到了一個保護傘。
大氣層中的氧氣在太陽紫外線照射下產生臭氧,阻擋了對生命有害的紫外線到達地球表面。
大氣層的存在,阻止了地球水分的蒸發和水的分解,使地球上有了對生物生存至關重要的水環境。
氧是一種活潑元素。大氣層中的氧含量超過20%,但又不超過25%,對于生物來說,既保證了生物生存需要,又不會因為氧含量過高而危及生物生存。
大氣層在太陽照射下產生緯度和高度上的溫差,使地球上產生了各種氣象現象,使地球表面各處環境趨于一致,保證了地表各處都有適合生物生存的環境。
大氣層還是地球的保溫層,還是溫度調節器。在白天把多余的太陽熱量反射出去,使地表溫度不會太高,在夜晚又把白天得到的熱量保留下來,讓地表溫度不會降低太多。
六、地球大氣層?
地球的大氣層為:
1.對流層:位于大氣的最低層,從地球表面開始向高空伸展。平均厚度約為12km,其厚度在地球兩極上空為8km,在赤道上空為17km,是大氣中最稠密的一層,集中了約75%的大氣質量和90%以上的水汽質量,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層:距地表約10~50km處的大氣層,位于對流層之上,逸散層之下,是地球大氣層里上熱下冷的一層。
3.中間層:自平流層頂到85km之間的大氣層。該層溫度垂直遞減率很大,對流運動強盛,中間層頂附近的溫度約為190K。
4.熱層:也稱暖層,位于中間層之上及散逸層之下,其頂部離地面約800km。熱層的空氣受太陽短波輻射而處于高度電離的狀態,電離層便存在于在本層之中,而極光也是在熱層頂部發生的。
5.散逸層:也稱外層,距離地表800km至2000-3000km,是地球大氣的最外層,逃逸層空氣極為稀薄,其密度幾乎與太空密度相同,溫度隨高度增加略有增加。
七、地球大氣組成比例?
大氣層,地質學專業術語,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占78.1%;氧氣占20.9%;氬氣占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氦氣、氖氣、氬氣、氪氣、氙氣、氡氣)和水蒸氣。
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米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八、地球大氣被稱為氮氧大氣的原因?
我們地球的大氣層是由78%的氮氣、21%的氧氣以及其他諸如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痕量氣體組成。相對于其他行星的大氣層而言,這是一種比較奇怪的混合。木星和土星主要由氫氣和氦氣組成;金星那厚厚的大氣層中有大約96%為二氧化碳,而只有3%的氮氣,火星那稀薄的大氣層中的氣體比例與此相類似。那為什么我們地球的大氣層是主要由氮氣構成的呢?
事實上,情況并非總是如此。就像大多數行星一樣,地球最早的大氣主要是氫和氦組成。這兩種元素是目前宇宙中最為豐富的,恒星的最主要成分就是氫,其次是氦。在宇宙大爆炸所產生的原子之中,有大約92%是氫,其余的大部分是氦。而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其他元素都是通過諸如在恒星中心進行核聚變等天體物理過程中形成的。時至今日,這些天體物理過程只形成了很少量的宇宙元素。
整個太陽系都是誕生自同一片太陽星云
因為恒星與行星都是形成自同一片星云,所以當行星最初形成之時,其成分主要是氫和氦。一些氫會與其他元素成鍵,但大多數仍然是游離的氫。氫和氦都是輕元素,所以它們會傾向于揮發進入太空。諸如木星等氣態巨行星有著足夠的引力來束縛住大部分的氫和氦,這就是為什么這些元素主導了氣態巨行星的大氣層。但是地球的引力不夠強大,所以地球早期大氣層中的氦和游離氫揮發進入太空。
在剩下的元素中,碳、氮、氧是最豐富的。這是基于這樣的事實:在大型恒星中的主要核聚變反應是碳氮氧循環,作為副產物產生了碳氮氧這些元素。這些元素很容易與其他元素發生反應,并產生諸如水(H2O)、二氧化碳(CO2)和氨(NH3)等氣體。年輕地球的地質活動要比今天活躍得多,而火山活動釋放出了大量的這些氣體,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主宰了地球的大氣層。
那為什么金星和火星的大氣層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組成,而地球的則不是呢?所有的這一切都要歸結于水。地球的火山活動驅使地球大氣層變成金星和火星那樣被二氧化碳主導,但地球也擁有大量液態水的海洋。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之中,所以我們的海洋吸收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留下一個主要由氨組成的大氣。
結果是,氨在地球大氣層中不穩定。當被來自太陽的紫外線照射時,氨就會分解成氮和氫。然后,游離出的氫揮發進入太空,留下了就是氮。金星的大氣層也可能遵循了類似的過程,但是沒有廣闊的海洋來把二氧化碳從大氣中吸收出來。
即使擁有廣闊的海洋,地球大氣層也可能會被二氧化碳主宰而不適于生命的存在,這里還需要有關鍵的因素。早期的藍藻細菌能使用陽光和溶解于地球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溶解來產生能量,然后氧氣作為副產物被釋放出。早期氧氣與鐵結合形成一層鐵銹,但最終開始構成地球大氣層的主要成分之一。藍藻細菌消耗了二氧化碳,這樣能使更多的二氧化碳溶解到海洋之中。因此,這些過程導致了地球現如今的大氣主要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精彩閱讀
熱門閱讀
九、地球現代大氣和早期大氣最大的區別?
地球大氣層是隨著地球的形成而逐步演變的,經過幾十億年的不斷演化,才成為今天的狀態。一般認為地球大氣層分三個階段演變而成:原始大氣階段:
大約在50億年前,大氣伴隨著地球的誕生就神秘地“出世”了。也就是拉普拉斯所說的星云開始凝聚時,地球周圍就已經包圍了大量的氣體了,此時,氫和氦就構成了早期的原始大氣層。
當地球形成以后,由于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的衰變,進而引起能量的轉換。這種轉換對于地球大氣的維持和消亡都是有作用的,這層大氣壽命很短,不久便被太陽向外不斷散射的強烈的粒子流形成的太陽風吹的無影無蹤了;
同時,地球形成之初,質量還不大,引力較小,加上內部放射性物質衰變和物質融化引起能量轉換和增溫,使分子熱運動加劇,氫、氦這種低分子量的氣體便逃逸到空間去了。次生大氣階段:
隨著地球溫度不斷下降,地球冷凝成固體。這時內部高溫促使火山頻頻爆發,產生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水蒸氣和硫化氫、氨等具有較大的分子量的氣體,它們從地球母親懷抱中誕生,不愿離去,形成了圍繞地球的第二次出現的次生大氣。地球的水圈,也正是在這個階段由水蒸汽凝結降落而形成的。今日大氣階段:
現代學者普遍認為,在生命誕生之前大氣中沒有氧。在40億年前的最初階段,原始大氣中含有的氫氣、氨氣、甲烷和水蒸汽等化合物在雷電、火山等條件下生成了最簡單的生命有機分子--氨基酸。經過漫長的演化,在30—20億年前,原始生命誕生。接著隨著單細胞的藻類的發展,綠色藻類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大量的氧(在光合作用下植物吸進二氧化碳,呼出氧氣),光合作用生成了碳水化合物,這是植物細胞的基本構成部分。
此時海洋有效地阻擋了致命的紫外線輻射,使原始生命在海中繁衍起來。最后,高空氧逐漸增多,在光解作用下產生了臭氧層,它使透過大氣的紫外線大為減少,促使植物進至海洋上層,又增加了光合作用的機會,從而促進植物生命的大大發展。隨著這種相互間的協調和增益過程,直到4億年前,生命終于跨過了漫長的歲月,從海洋登上了陸地。
大氣層成份也逐漸穩定,慢慢演變成今天的樣子??梢?,大氣在生命誕生以前是沒有氧的,隨著光合作用的出現,大氣的含氧量才升但現在的水平。
十、請問地球高層大氣的溫度?
高層大氣從下到上又分中間層、熱成層和散逸層。
因為熱成層里面有若干的電離層,其中的氧原子可以吸收紫外線,從而形成高層大氣的熱源。
中間層氣溫先降低后升高(距離臭氧層和電離層近的地方氣溫高)
熱層的氣溫則高高低低不斷波動的(因為里面有多層電離層,每一層都是一個熱源),但總體來說是波動下降的。
散逸層由于距離電離層這個熱源越來越遠,所以其氣溫是越來越低得。
如果說高層大氣(中間層、熱層、散逸層合起來)整體氣溫特點是:波動下降。到宇宙空間中的時候下降到絕對零度。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