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綜合防治
所謂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實質上就是為了達到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控制目標,對多種大氣污染控制方案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區域適應性和實施可能性等進行最優化選擇和評價,從而得出最優的控制技術方案和工程措施。例如,對于我國大中城市存在的顆粒物和SO2等污染的控制,除了應對工業企業的集中點源進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外,還應同時對分散的居民生活用燃料結構、燃用方式、爐具等進行控制和改革,對機動車排氣染、城市道路揚塵、建筑施工現場環境、城市綠化、城市環境衛生、城市功能區規劃等方面,一并納入城市環境規劃與管理,才能取得綜合防治的顯著效果。
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從區域環境整體出發,綜合運用各種防治大氣污染的技術措施和對策,充分考慮區域的環境特征,對影響大氣質量的多種因素進行綜合系統分析,得出最優的控制技術方案和工程措施,并加以實施,以期達到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控制目標。
《大氣污染防治先進技術匯編》涵蓋電站鍋爐煙氣排放控制、工業鍋爐及爐窯煙氣 排放控制、典型有毒有害工業廢氣凈化、機動車尾氣排放控制、居室及公共場所典型空氣污染物凈化、無組織排放源控制、大氣復合污染 監測模擬與決策支持、清潔生產等八個領域的關鍵技術,入選技術大多源于“十一五”以來相關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或自主創新的研究成果。
方法與步驟
(1) 收集調查有關城市或地區各種大氣污染源的位置,排放的主要有害物質種類、數量、時空分布及污染源高度、排氣速度等參數。對大量分散的小污染源,如居民和商業飲食爐灶等,則應把整個區域劃分為若干個小區,每個小區內的小污染源按面源處理。
(2) 監測區域內各有關監測點的大氣污染物濃度,并計算出各點的日、月、年平均濃度。
(3) 研究確定適用于當地的大氣污染物擴散模式,并計算出區域內各類污染源排放的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值,步確定使環境中大氣污染物降低到允許值或目標值時,區域內各類污染源的削減量方案。確定這一方案時,需充分利用大氣環境容量。
(4) 調查了解在一定時期內,可用于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資金。
(5) 研究各種可能減輕大氣環境污染的措施。如為減輕鍋爐煙塵對環境的污染,可安裝除塵器來消煙除塵,減少燃煤量以削減煙塵量。此外也可采用集中供熱,使用無污染能源等。
治理措施
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①改革能源結構,采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力、水力)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沼氣、酒精)。②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燃料脫硫、煤的液化和氣化),以減少燃燒時產生污染大氣的物質。③改進燃燒裝置和燃燒技術(如改革爐灶、采用沸騰爐燃燒等)以提高燃燒效率和降低有害氣體排放量。④采用無污染或低污染的工業生產工藝(如不用和少用易引起污染的原料,采用閉路循環工藝等)。⑤節約能源和開展資源綜合利用。⑥加強企業管理,減少事故性排放和逸散。⑦及時清理和妥善處置工業、生活和建筑廢渣,減少地面揚塵。
治理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燃燒過程和工業生產過程在采取上述措施后,仍有一些污染物排入大氣,應控制其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使之不超過該地區的環境容量。主要方法有:
①利用各種除塵器去除煙塵和各種工業粉塵。②采用氣體吸收塔處理有害氣體(如用氨水、氫氧化鈉、碳酸鈉等堿性溶液吸收廢氣中二氧化硫;用堿吸收法處理排煙中的氮氧化物)。③應用其他物理的(如冷凝)、化學的(如催化轉化)、物理化學的(如分子篩、活性炭吸附、膜分離)方法回收利用廢氣中的有用物質,或使有害氣體無害化。
發展植物凈化
植物具有美化環境、調節氣候、截留粉塵、吸收大氣中有害氣體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積的范圍內,長時間地、連續地凈化大氣。尤其是大氣中污染物影響范圍廣、濃度比較低的情況下,植物凈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城市和工業區有計劃地、有選擇地擴大綠地面積是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具有長效能和多功能的措施。
利用環境的自凈能力
大氣環境的自凈有物理、化學作用(擴散、稀釋、氧化、還原、降水洗滌等)和生物作用。在排出的污染物總量恒定的情況下,污染物濃度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分布同氣象條件有關,認識和掌握氣象變化規律,充分利用大氣自凈能力,可以降低大氣中污染物濃度,避免或減少大氣污染危害。例如,以不同地區、不同高度的大氣層的空氣動力學和熱力學的變化規律為依據,可以合理地確定不同地區的煙囪高度,使經煙囪排放的大氣污染物能在大氣中迅速地擴散稀釋。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