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碳中和是什么?
農業農村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途徑主要包括降低強度、提高固碳、可再生能源抵扣三個方面。
一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單位產量或產品的排放強度。如采用水稻間歇灌溉控制甲烷、提高肥效降低N2O排放,以及改善動物健康和飼料消化率控制腸道CH4,提高畜禽廢棄物利用率和效率減少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等措施,降低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強度。
二是改善土壤質量,提高農田和草地固碳增匯能力。包括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有機肥施用、人工種草和草畜平衡等,通過提升農田草地有機質可增加溫室氣體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能力,轉農田從碳源到碳匯。據專家估算,按照目前國際計量要求,不包括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情況下,我國農田和草地土壤固碳量分別為1.2和0.49億噸二氧化碳。
三是推進可再生能源替代,抵扣生產生活能源碳排放。秸稈、畜禽糞便等生物質可生產生物天然氣、生物液體燃料、燃燒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抵扣生產生活使用的化石能源的排放,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