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記錄大氣污染(最早記錄大氣污染慘案)
一、熊貓最早的記錄?
熊貓最早記錄出現在《詩經》大雅的《韓奕》。
“韓樂韓土,川澤訏訏,魴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羆,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姞燕譽?!?/p>
二、最早的水文記錄?
白鶴梁題刻是世界江河水文最早的記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惟一古代水文站”。與水文有關的題刻一百多處,記載了唐代之后共千余年間的七十多個枯水年份。
石梁上還刻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白鶴、彌勒佛以及風格不同、甚為寶貴的歷代文人的詩文、書法和繪畫作品。因此白鶴梁又被稱為中國書法繪畫藝術的水下博物館。1988年國務院將白鶴梁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華山最早的記錄?
華山古稱“西岳”,位于陜西省渭南華陰市境內,為中國的“五岳”之一。華山地勢險要,多是絕崖千丈,似刀削鋸截,令人望而生畏。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
自晉代起,眾多名僧道士來此隱居,留下無數的歷史遺跡和人文故事。歷代文人墨客亦紛紛前來賞景游覽,吟詩作賦,留下了眾多的摩崖題刻。
摩崖石刻不僅是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許多摩崖石刻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題,書法精美,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同時,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體量巨大、氣勢恢弘,或為名家手筆,為秀美的自然風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內涵。
巨崖大石上則鐫刻歷代名人游客華山石刻題記,除風化剝落者外,尚存數百處。許多摩崖文字,書法勁挺,言語精粹,與山川相映生輝,山上歷代開鑿石階、碥道、棧道、天梯則隨山勢險易變化,構成一幅幅絕險的自然景觀與巧奪天工的人文景觀的和諧畫圖。是研究中國傳統旅游文化的重要資料。
摩崖石刻書法文化今華山景區內遺存的摩崖題刻計570處,碑石300余方。華山石刻自春秋戰國時期秦昭王令工匠施鉤梯登華山勒石起至今,約570多則,有年可考255則,宋代以前的摩巖石刻多已無存,然而明朝以后保留完好。
華山摩崖石刻浩如煙海,其年代之久遠、規模之宏大、數量之眾多、字體演變之繁復、藝術價值之高,品位之雅俗共賞,堪稱中國書法藝術寶庫。更像是一幅幅凝固的歷史畫卷,經歷了歲月的風風雨雨,儼然成了華山的一部分,它們讓游客在飽覽自然美景的同時,也受到了人文藝術的熏陶。
四、上海最早入秋記錄?
根據氣象學劃分,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22℃,其首日作為秋季開始的日期。所以,長江流域真正的秋季要比“立秋”晚一個半月到兩個月。對于上海來說,真正的秋天要到一個月之后的9月下旬或10月初。
新世紀以來的這些年,申城多數在10月上旬入秋,近三十年的平均入秋日為10月2日,而近十年的平均入秋日是10月6日。以去年為例,是10月8日才入秋,前年則是在10月10日才步入秋天。近10年以來,入秋時間最早出現的時間是2011年,為9月19日;最晚入秋時間是2013年,為10月15日。夏季時間最短的是2010年108天,最長為2013年157天。
五、孔子的最早記錄?
孔子編訂的《春秋》,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編年史。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十二個國君、二百四十二年的人和事。
孔子編訂的《春秋》,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編年史。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十二個國君、二百四十二年的人和事。
六、最早的美食記錄?
廣東文人美食家寫下了一本《美味求真》,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一本粵菜菜譜(以前,粵菜被認為是沒有菜譜的),是粵菜鼎盛時期的記錄與見證。書中記錄了182種粵菜的做法。清末民初時,此書在廣州、香港、佛山等地進行多版本印刷,廣東的廚師們隨身都會攜帶這樣一本寶典。可惜的是,有80多種菜譜到現在已經失傳了。
七、長江最早水文記錄?
長江最早的水位測量為公元前約 250年的石人“水則”,最早正式有連續記錄的水位是 1865 年開始的漢口海關水尺,最早的水文站為 1917年設立的南通水文站。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政局動蕩、戰禍頻繁、經濟凋蔽等諸多原因,長江流域水文測報工作發展緩慢,至 1949 年全流域僅有流量站 104 處,水位站 219處,雨量站 34 處,水文站點稀少,精度較差,大多頻于癱瘓狀況,且其他水文業務幾近空白。
八、英國最早航行記錄?
最早航行記錄在16世紀
1497年英國卡伯特父子發現了一塊“新發現的大陸”,即紐芬蘭島。16世紀,荷蘭航海家巴倫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留下了詳細的航行記錄和準確的航海圖。
17世紀初,效力于荷蘭的英國人哈得遜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
九、人類文明最早記錄?
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開始的。
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這段時期,就稱做是古代文明時期。
古代文明基本都以河流及流域為發源地。不同的時期往往由不同的文明占據,以地域環境大致分為:
兩河文明:發源于亞洲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尼羅河文明:發源于非洲尼羅河流域,又稱古埃及文明,其歷史也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國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開始了史稱的埃及王朝時期,也就代表了古埃及文明的正式開始。
四大文明古國一般用來指代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代中國、古印度等四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但對由于古文明缺乏準確的文獻紀錄,其具體誕生時間學術界尚有爭論。人類今天所擁有的很多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都可以追溯到這些古老文明的貢獻.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臺地附近。
在北半球的兩河流域、尼羅河、黃河、長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繼產生了世界四大文明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說。他們利用神話來加強自己的專制主義統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古巴比倫的統治者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后裔”,中國的君主自稱天子。
十、苗繡最早文字記錄
苗繡是指中國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流傳在貴州省雷山縣、貴陽市、劍河縣等地的苗繡有著不同的形式與風格。苗族的刺繡藝術,是苗族歷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現形式之一,是苗族婦女勤勞智慧的結晶。
苗家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清《開化府志》、《廣南府志》、民國《馬關縣志》、《邱北縣志》都記載有苗族婦女“能織苗錦”之句。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