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道反應性的氣道反應性測定試驗
氣道反應性的氣道反應性測定試驗
氣道反應性測定,過去稱支氣管激發試驗(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BPT),是用以測試支氣管對吸入刺激性物質產生收縮反應程度的方法。通常情況下,氣道反應性測定采用標準的霧化器霧化吸入一定量的激發劑,比較吸入前后的肺通氣功能指標,如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呼吸阻力(airway resistance,Rrs)或峰流速值(PEF)等的變化來衡量氣道對刺激的反應程度。
氣道反應性測定試驗中的激發方法主要有吸入激發試驗和運動激發試驗。吸入激發試驗是最常用的試驗方法。
(一) 吸入激發試驗
吸入激發試驗常用的試驗激發劑包括以下:
1.藥物:組胺和乙酰甲膽堿是最常用的試驗藥物。組胺(histamine)是具有生物活性的介質,吸入后既可直接作用于氣道平滑肌,使之收縮,也可通過刺激膽堿能神經末梢,反射性地引起平滑肌收縮;而乙酰甲膽堿(methacholine)則為膽堿能藥物,吸入后可與氣道平滑肌細胞上的乙酰膽堿受體結合,使平滑肌收縮。上述兩種激發劑對氣道平滑肌的收縮效應基本一致。
目前,國際和國內醫學組織均推薦使用組胺和乙酰甲膽堿,特別是乙酰甲膽堿。組胺和乙酰甲膽堿之所以被廣泛應用,其優點在于依次遞增的濃度、劑量等有一定的規范,簡單易行,敏感性高,較為安全。與組胺相比,乙酰甲膽堿在體內滅活快,即使大劑量使用,全身反應輕微,更為安全。乙酰甲膽堿雖較組胺更理想,但因組胺的價格優勢,國內至今仍經常使用組胺。
2.高滲或低滲溶液
氣道內粘膜表面液體滲透壓的改變會引起氣道狹窄,尤其是在哮喘患者。致使氣道狹窄的機制可能與支氣管管腔內滲透壓改變而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細胞釋放介質、神經-受體的相互作用等有關。因此,在缺乏組胺、乙酰甲膽堿等藥物激發劑的條件下,可采用高滲鹽水或蒸餾水進行氣道反應性測定。采用高滲或低滲溶液進行激發的特點是比較安全,價格低廉,但敏感性稍差。
3.過敏原提取液
吸入過敏原提取液的激發試驗又稱特異性支氣管激發試驗(非過敏原溶液吸入的則稱為非特異性支氣管激發試驗)。特異性支氣管激發試驗的目的在于通過吸入可疑過敏原后的氣道反應程度來確定患者的氣道是否對某種吸入性過敏原過敏。常用的吸入性過敏原有塵螨、真菌、各種花粉等。雖然該方法具有特異性強和敏感性好的優點,但由于過敏原刺激后會引起患者不必要的哮喘發作,加上目前體外測定過敏原的方法越來越多,所以目前吸入過敏原提取液的激發試驗主要用于基礎和臨床研究。
(二)運動激發試驗
為了診斷和評價運動性哮喘的嚴重程度,運動激發試驗時最好要達到發生運動性哮喘的理想狀態。在室內環境中,病人要以盡可能大的運動量運動6-8分鐘。當吸入干燥空氣時,如壓縮的醫用空氣或冷空氣,激發試驗時間可減少4分鐘。病人應通過口呼吸,因此需要一個鼻夾。因為哮喘病人對運動后不適感的程度不同,心率是測量運動強度的理想方法。通過監測心率,適當地調整運動量,保證安全。在運動激發試驗中,運動后的呼氣峰值流速(PEF)和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比運動前下降至少15%就可診斷為運動性哮喘。如果應用特異性傳導(SGaw)或最大呼氣中期流速(FEF25-75,FEF50)評價運動性哮喘,降低35%或以上具有診斷意義。一般在運動后3-12分鐘可以記錄到PEF、FEV1和SGaw的最低值。用這個數值計算肺功能下降的百分數,評價運動性哮喘的嚴重程度。
我們從哮喘病患者休息狀態的肺功能水平預測不出運動后是否發生運動性哮喘和其嚴重程度。肺功能正常的哮喘病患者有73%發生運動性哮喘,在運動前存在氣道阻塞的哮喘病患者中有85%可發生運動性哮喘。
(三)過度通氣激發試驗
借助患者的過度通氣來進行激發試驗。過度通氣激發試驗一般吸入經冷卻(-20℃)的空氣,因此也稱冷空氣激發試驗。也可吸入室溫空氣進行激發。為防止患者過度通氣致使肺泡CO2濃度過低,通常以吸入5% 的CO2進行過度通氣激發。有條件者可監測呼出氣體的CO2濃度來調節吸入的CO2量。正常人在深吸氣時可使氣道平滑肌舒張,肺傳導性增加。但哮喘病人在深吸氣時則可出現反常的短暫氣道平滑肌痙攣和明顯的氣道狹窄,并且快速深吸氣較慢速深吸氣引起氣道管徑縮窄性改變更加明顯,在靜息狀態下,哮喘病人深吸氣引起的氣道通氣障礙與哮喘病情的嚴重程度相關。
因過度通氣所需條件所限,目前國內還未得到推廣。
兒童哮喘進行病情評估需進行哪些檢查
兒童哮喘患者的病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改變,加之病程遷延,需要定期進行病情評估,以指導臨床診斷及判斷預后。進行病情評估時一般需要進行肺功能檢查、過敏狀態檢查及氣道無創炎癥指標檢測等檢查。
肺功能測定有助于哮喘的診斷,是評估哮喘病情嚴重程度和控制情況的主要依據之一。對于疑似哮喘的患兒,可進行支氣管激發試驗測定氣道反應性,支氣管舒張試驗評估氣流受限的可逆性,如果檢查為陽性結果則提示哮喘診斷。經過抗哮喘治療后進行肺功能測定,可以評估患者對于藥物的反應性及呼吸功能改善情況。
吸入變應原致敏是兒童持續性哮喘的主要危險因素,進行過敏狀態檢查可以預測患者持續性哮喘的發生。對于反復喘息疑似診斷哮喘的兒童,應通過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或血清變應原特異性IgE測定檢查機體的過敏狀態。通過過敏狀態檢查有助于哮喘診斷,也有利于了解個體致敏因素,有助于日常預防及采取脫敏治療。
氣道無創炎癥指標檢測包括痰或誘導痰中嗜酸性粒細胞、呼出氣一氧化氮水平等,用于評估哮喘患者氣道炎癥情況,一般用于評估哮喘的控制情況,有利于制定最佳哮喘治療方案。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