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濃度水為什么用厭氧處理
一、高濃度水為什么用厭氧處理
主要是能耗方面的問題:
一、厭氧處理單元,基本不消耗電能(如充氧曝氣),另外還可以將有機污染物分解還原成甲烷,成為二次能源使用;
而好氧需要大量的能耗,一般的一噸水處理電耗約為0.4-1kWh,這種情況還是COD小于1000的水,氨氮濃度不能太高的情況下。
否則好氧用的能耗會更高,它和去除COD的量成正比。
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厭氧相對承受的毒性物質濃度較大,可以將好氧難于分解的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小分子易生化的有機物,這也是厭氧處理的另一個主要優勢所在。
三、其他的,也有厭氧處理不擔心表面活性劑冒泡的問題等。
二、污水處理好氧+厭氧的作用
好氧+厭氧也就是水處理工藝中經典的A/O工藝,主要來處理類似生活廢水的主要工藝。
一般會根據廢水中COD、有機物、氮、磷的含量來確定好氧和厭氧的順序。一般來講,厭氧適合處理高濃度廢水,也就是,厭氧放置于好氧前。一般厭氧池,僅可以將COD降至2000以下,而好氧池可以進一步將COD降至國標或地方范圍,或者經后續工藝達標。
另外,A/O工藝,同時能夠脫氮除磷,也就是水處理工藝中講的硝化和反硝化,聚磷和放磷。但因兩者相背(就是先厭氧還是先好氧對哪個有力),實際選擇或建設時,均需要考慮。
如今,很多污水處理上,都對好氧+厭氧的模式進行了部分改進,如將好氧池內增加填料,為微生物提高載體,同時提高接觸效率。
大體上,就差不多了。很多細節上的,建議查閱水處理工藝的書籍。
以上,純手工。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三、利用細菌處理污水和廢水的依據是什么?在有氧氣和沒有氧氣的環境中,他們分別是怎樣做的?
搞清楚廢水污水首先是什么就好理解了,廢水污水之所以是廢水、污水,是因為這種水中含有污染物質,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種污染物質處理掉。
這種污染物質絕大部分是有機物和其他富營養化元素,現在的污水指標主要是C、N、P。
而C、N、P則是各類生物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
如果是污染較輕的污水,排放入河中,河流可能會污染一陣,但是不久后又清了,這就是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質的結果。
如果污染較重就要采取集中化處理,污水的處理是化學、物力、生物方法的結合。化學處理最好理解,沉淀、沉降、絮凝、分解。但是現實中處理污水還要考慮成本和可操作性。
這就牽扯到生物處理,現代絕大部分污水處理廠都是采取生物法,就是利用微生物攝取、分解污染物質,在新陳代謝中消耗污染物質,最終水質凈化,這種微生物是從大自然中來的,只不過在污水處理廠集中大量化而已,各類微生物處理相對應的污染物。
打個比方,污水中的NH3-N是污染物,但是硝化細菌攝取氨氮進行新陳代謝,就轉化出N2排放到大氣中,NH3-N這種物質的污染就解決了,相應的其他污染物質也是特定微生物攝取、分解處理的。微生物不斷繁殖,不斷吸收利用污染物就達到持續的污水處理,污水處理就是水中的污染物轉變成氣、固的過程,固可以理解為淘汰微生物,氣排放到大氣中,固可以焚燒、填埋等,相對的就好處理。
就好像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氣一樣。
好氧、厭氧的區別就是你處理污水的微生物的區別,你如果選擇厭氧微生物就必須在厭氧環境中才能使其正常新陳代謝,選擇好氧微生物就要控制在好氧環境中進行新陳代謝,改變了微生物所適應的環境,微生物就會停止生長,達不到所要求的效果。
再打個比方,硝化細菌和反硝化細菌,硝化細菌在有氧環境中進行新陳代謝,反硝化細菌在有氧環境中被抑制,這時:硝化細菌+o2+NH3-N——硝化細菌+NO3+H2O等,
反硝化細菌在缺氧環境下新陳代謝NO3+反硝化細菌——N2+反硝化細菌
總的來說,污水處理生物方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在微生物的同化異化過程中分解污染物質,而特定微生物在特定環境下生長繁殖,好氧厭氧歸根到底都是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只不過是生物種類的區別。
四、厭氧污水處理法 概念
原理就是在厭氧狀態下,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厭氧細菌分解、消化,使得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大幅減少。是一種凈化污水有效的生物處理方法。
厭氧處理相對于好氧處理的特點:
1、厭氧處理的耐受性很高,處理的廢水COD濃度都是非常高的,這樣高的COD直接用好氧處理的話,細菌都直接死光光了,所以厭氧處理一般可以作為好氧處理的前處理,為好氧處理創造一個很好的條件。
2、厭氧處理有消減污泥的作用,其污泥產生量較好氧處理少。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