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污泥一般都是怎么處理的?
一、工業污泥一般都是怎么處理的?
可以搭建一個太陽能溫室系統,山東福航環保有這個,你可以去問一下
二、問題是"井水中含鋅量高達22mg/l,這種水能飲用嗎?長期飲用對人的身體有什么影響?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開采的井水不宜飲用
據疾控中心專家介紹,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中,對生活飲用水至少要檢測35個以上指標,根據近10多年來對我市居民提供的井水的檢測結果,自己開采的井水最好不要飲用。原因有三:
一是無機毒性
指標超標。一般市民家中開采的井水為淺表水,而淺表水易受地表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等污染。根據檢測統計,90%以上的井水中,鐵或錳含量超過國家標準,有的甚至超過國家衛生標準10多倍。細心的市民會發現,剛打出來的井水開始沒有什么顏色,放一段時間后就會變紅,原因就是水中的鐵或錳元素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高價離子而呈現的顏色。如果井旁有電鍍廠、化工廠、冶金廠等,其它金屬含量也會非常高,如鉛、鎘、砷等,長期飲用將損害身體。
二是井水水質不穩定,有機污染指標易超標。因為自己開采水井,選址上沒有科學論證,周圍垃圾場、糞便池、化工廠的污染物可能通過土壤滲透或雨水沖刷對井水造成污染,往往出現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等偏高。武進某村多戶村民使用同一口老井,幾年下來,出現好幾例胃癌病人,經市衛生檢測中心檢測,發現水中及周圍土壤中含有較高濃度的“六六六”、“滴滴涕”農藥殘留。
三是細菌指標不合格。由于井水沒有經過專業消毒,細菌指標往往達不到直接飲用水要求。井水一旦遭到人畜糞便中傳染性較強的致病菌污染,飲用后常常造成群體性的疾病爆發。用這種水清洗餐具后,這些細菌往往會附著在餐具上污染食物,導致人生病。
所以,在目前環境污染比較重的情況下,市民應飲用和使用經嚴格消毒處理、檢驗合格的管網自來水。
鋅成年男女每天需要量15.5mg和11.5mg。長期過量吸收會引起貧血、HDL降低、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受損。還會阻礙銅的吸收,從而使心肌受損。
根據我國2007年7月1日起實施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強制性國家標準,飲用水中鋅含量不得超過1.0mg/L。
水中含鋅量高達22mg/l的話,別說飲用,連農業灌溉用水的國家標準都達不到了,只能算含鋅廢水了哦。
三、鍍鋅鋼材在海洋環境中會產生哪種化學反應?是否對海洋生物有害?!
zn的活潑性高于鐵,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犧牲陽極保護法),防止鐵被腐蝕,zn被氧化成+2價離子溶解于海水中。
高濃度的鋅離子有毒性,微量的影響不大。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 從鋅詿痿味、口渴、胸部緊束感、干咳、頭痛、頭暈、高熱、寒戰等。粉塵對眼有刺激性。口服刺激胃腸道。長期反復接觸對皮膚有刺激性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遷移轉化:天然水中的鋅以可溶的絡合物狀態存在。天然水中的鋅還要向底質沉積物遷移轉化。鋅可與天然水中的粘土礦物締合,被吸附在日格中成為吸著離子,吸持的形式為Zn2+、ZnOH+及ZnCl+。此時鋅隨同粘土礦物沉積遷移到底質中。鋅還可形成化學沉淀物向底質遷移。含鋅廢水排放到天然水體中后,在堿性環境生成Zn(OH)2絮狀沉積物遷移到底質中。Zn2+與S2-有很的親合力,也可形成溶度積極小的ZnS沉積到底質中。測定結果表明,底質沉積物中含鋅范圍為45~2221ppm,平均110ppn,是水體中鋅含量的10,000倍。水生動植物有很強的吸收鋅的能力,致使水中的鋅向生物體內遷移。 一般說來,水生動植物體內鋅的濃度可比水相中鋅的濃度高出1000~100,000倍。因此鳳眼蓮、菹草、金魚草、浮萍有希望作污水中鋅的凈化植物。土壤中鋅的遷移性取決于土壤的pH值。鋅在酸性土壤中容易發生遷移。當土壤為酸性時,被粘土礦物吸附的鋅易于解脫,土壤中不溶的氫氧化鋅可和酸作用,轉變成可溶的Zn2+狀態,土壤中鋅以Zn2+為主,容易淋失遷移或被植物吸收,因此,缺鋅現象常常在酸性土壤中存在。 鋅濃度為2mg/L時,水有異味,濃度為5mg/L時水呈乳濁狀。 對生物降解的影響:水中濃度1-3mg/L時,廢水的生物處理受抑制。
化:天然水中的鋅以可溶的絡合物狀態存在。天然水中的鋅還要向底質沉積物遷移轉化。鋅可與天然水中的粘土礦物締合,被吸附在日格中成為吸著離子,吸持的形式為Zn2+、ZnOH+及ZnCl+。此時鋅隨同粘土礦物沉積遷移到底質中。鋅還可形成化學沉淀物向底質遷移。含鋅廢水排放到天然水體中后,在堿性環境生成Zn(OH)2絮狀沉積物遷移到底質中。Zn2+與S2-有很的親合力,也可形成溶度積極小的ZnS沉積到底質中。測定結果表明,底質沉積物中
四、鋼鐵廠除塵灰含鋅嗎
含量很低,由于Zn的揮發性很差,都進入廢水中去了,所以鍍Zn車間的廢水過濾出來的污泥含Zn量較高。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