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節約三大體系?
一:完善統計體系建設
二:加強監測體系建設
三:強化考核體系建設
能源節約是指從能源的開采、運輸、加工、轉換、使用等各個環節上努力減少能源的損失和浪費,以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程度的一系列活動。它不是簡單地壓縮能源消耗數量,而是力求在滿足相同需要或達到相同目的前提下,使能源消耗量減少,或者以相同數量的能源消耗生產出更多的產品或產值。直接節能和間接節能相結合,稱為廣義節能。廣義節能著眼于降低產品的全能耗。
由于能源普遍短缺,當前世界各國都把節能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方針。我國能源嚴重短缺,但能源有效利用率很低,存在著很大浪費,節能潛力很大。
能源節約的意義
1.基于國情,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需要
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短缺。生產力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工業化還遠未完成,這是當前我國的基本國情。在當前大力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實現工業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國經濟規模將不斷擴大,鋼鐵、水泥、化肥等高能耗工業產品的需求量將繼續增加。與之相適應,能源消費將進一步增長,這將給我國能源供應產生巨大的壓力。
要應對這種情況,除加快能源生產和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外.還必須同時注意“節流”,加強能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因此,大力推進節約,建立節能型工業、節能型社會,是基于我國國情順利實現全面建實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
2.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
我國的能源消費以煤、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礦產資源為主。由于我國能源供求長期面臨著國內資源賦存煤(碳)多油少的形勢,因此油氣是能源問題的核心,能源安全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油氣資源安全問題。據預測,2020年我國GDP達到約4萬億美元時能源需求總量將至少達到24.5t油當量。其中石油消費需求為5.8~7.2t,20年累計消費需求量約為80~94t;天然氣為2400m^3,20年累計消費需求量為2.3m^3;煤炭消費需求介于25~28t,20年累計消費需求360t。
除煤炭資源外,石油、天然氣等均不能滿足當前和長遠發展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把節約放在優先的地位,加強能源的節約利用,才能延長煤、油、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礦產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年限,保障能源供應安全。
3.保護環境的需要
當前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量開發利用,產生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據統計,大氣環境中76%的二氧化硫,88%的氮氧化物和66%的二氧化碳以及各類粉塵、廢棄物等,都來自能源的應用,其中以燃煤最為嚴重。
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的形勢不會改變,短期內我國以煤炭為主的消費結構也不會改變,因此,節約使用能源也是減輕污染,保護環境的需要。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