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節能減排的國家政策有哪些呀?
關于節能減排的國家政策有哪些呀?
1. 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四條 企業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投資額,可以按一定比例實行稅額抵免。
2. 為實現“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約束性指標,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發 〔2006〕28號)和《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07〕15號),中央財政將安排必要的引導資金,采取 “以獎代補”方式對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給予適當支持和獎勵,獎勵金額按項目技術改造完成后實際取得的節能量和規定的標準確定。同時,要明確企業的節能主體地位,落實責任,加強考核和監督。
好像對一些小火電有一些政策,如果要具體的政策的話(實例方面的),對于湖南株洲火電有獲得這方面的獎勵
中國的中小企業的能耗和節能標準是多少?
一、前言 中國發展改革委員會制定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確定2010年中國節能減排的目標和總體要求。中國「十一五」規劃提出,到2010年,每單位萬元 GDP能耗由2005年的1. 22噸標準煤下降到1噸標準煤以下,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 2,549萬噸減少到2,295萬噸,化學需氧量(COD)由1,414萬噸減少到1,273萬噸;全國市級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此項政策預期將對中國的化工產業產生重大影響。 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面臨節能嚴峻挑戰 目前石油和化學工業面臨著節能嚴峻挑戰。主要原因:一是能源供應日趨緊張,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二是能源消費量大,產品能耗高,能源費用在產品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 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既是能源、原材料工業,也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屬消費能源大戶。2005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能源消費36,072萬噸標準煤,占中國能源消耗總量的16.2%,占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22.8%。能源費用在化工產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高能耗產品的能耗費用占60%-70%,一般產品能耗費用占20%-30%,其中氮肥、純堿、燒堿、電石和黃磷等重大耗能產業的能耗約占化工行業總能耗的60%。此外,石油和化工產業的廢水排放量、廢氣排放量及固體廢物產生量在中國工業行業中都排在前五名之內。石油和化學工業節能與減少能耗可謂任重道遠,因此,中國化工業面對中央節能減排政策的實行,將受到嚴重沖擊,節能及產業結構調整是必行的方向。三、節能減排政策對染料、PVC兩個子行業影響大(一)節能減排對染料行業的影響 中國限制廢水排放量,小廠被迫限產或停產,導致染料等化學品供給減少,染料供應持續緊張。年初以來染料產量呈下滑趨勢,其中廢水排放量較多的分散染料產量下滑約30%,排放量較少的活性染料成長較快,產品結構已呈現有所調整現象。(二)節能減排對PVC行業的影響 1. PVC的生產分為乙烯法和電石法。乙烯法應用廣泛,具有生產裝置規模大、污染易控制、能耗低的優點,但由于與油價相連結,因此生產成本往往較高。近期原油價格持續高漲,使乙烯法使用的原材料VCM和EDC價格高居不下,這對于中國國內大部分依靠進口的乙烯法廠家來說無疑雪上加霜。相較之下,電石法生產 PVC更易于降低成本。中國煤炭、原鹽資源豐富,電石法PVC以此為原材料,產能近幾年得到快速擴張。但由于受到中國環保整治以及電價上調等影響,電石價格今年出現大幅上調,加重了電石法PVC成本壓力。盡管如此,未來電石法仍將在中國PVC生產中占據相當重要的位置,目前中國國內PVC產能的70%都是由電石法制造。 2.中國節能減排限制電石產能,抑制開工率。中國電石行業結構調整的目標包括:■關閉和淘汰1萬噸/年以下電石爐及開放式電石爐及排放不達標準的電石爐。 ■嚴格控制新電石項目,使其三年內達到生產能力與市場需求相適應。■加強排放控制和污染治理,電石生產企業各項污染物排放要達到環保要求。■強化核準管理,發展大型、現代化的電石生產裝置,調整行業結構,提高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產業集中度。 3.由于資源價格與電石價格上漲,進而推動成本上升,支撐PVC價格上移。電石漲價原因有二:高能耗行業差別電價提高電力成本;關閉電石小產能使得電石產量下降,供給緊縮。由于預期煤、焦炭、電力價格仍將上漲,成本仍將上升;而中國仍將持續整頓電石產能,電石供應仍可能偏緊;預計電石價格仍將上漲,推動 PVC價格上漲。四、化工產業面對節能減排政策宜采取之措施 中國「十一五」規劃要求,到「十一五」期末萬元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首次對節能提出了限制性目標。節約能源必須多管齊下,多方努力,從石油和化學行業出發,透過以下步驟采取有效措施:(一)加強技術創新:要做好節能減排必須依靠技術創新,技術進步是節能減排的主要支撐和重要措施。化工行業依靠技術進步實現節能減排的成功事例很多,例如:磷肥生產過程中排出的磷石膏原來就是一種廢棄物,廠商只能長期、大量堆置,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環境,特別是對地下水污染嚴重。中國魯北化工集團等單位,透過技術的進步,將這種廢棄物轉廢為寶,作為生產硫酸和水泥的原料。此后企業生產磷肥時,環境污染減少了,完全實現了綜合利用,此即是技術進步的結果。(二)提升化工環保設備性能:隨著中國推行排污總量控制、加嚴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實施清潔生產等,化工環保設備的性能和技術也需要進化,并藉由科技的進步,為清潔生產和環境保護提供技術支撐。質量上的缺陷、材料性能和質量的不適應,以及少數產品適用性不佳等,是影響化工環保設備質量穩定的重要因素,必須加以改進。同時,提高新技術產品的比例和重大技術裝備的水平、開創關鍵技術來發展領域缺乏的技術裝備及高效低成本的環保機械產品,是當前和未來提高產品滿足度的重要課題。五、節能減排政策對臺商發展的影響 根據經濟部最新研究,由于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中國已感受到國際減排壓力,這將使飽受宏觀調控,承受生產成本壓力的臺商,再遭沖擊。中國政府執行節能減排政策,嚴厲取締整頓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只要被認定不符合環保要求,將被迫關廠或遷廠。面對大陸這一波環保風暴,傳統臺商產業恐難逃被整頓命運,中國臺商將遭受三大沖擊:一為建廠成本提高或建廠計畫受阻,二為高耗能等兩高一資產品出口退稅率取消,三為環保成本上升。 由于大陸為避免工業污染環境,正重點鎖定化工、五金、電鍍、紡織染整等業者,實施嚴格的環保法律或檢查,也使得涉及這些高污染臺資企業,包括江蘇、浙江、廣東等企業,將被迫集中設廠,不僅面臨新一波遷徙沖擊,更可能因遷徒造成停工損失。作者:蕭錦惠 石化高分子(本文摘自ITIS產業信息服務網2007/11/16)參考資料: www.baidu.com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所長助理趙新華昨日透露,針對平板電視能耗過高的問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已經著手制定相應標準,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時刻保持與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的同步進展,相信馬上就會在國內出臺相應行業標準。
新能耗大戶
趙新華表示,“相對空調、冰箱、洗衣機產品,平板電視在能耗方面的標準規范確實有些滯后。”目前,平板電視運行功耗的標準規范在全球范圍內都是一個新的課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已經著手制定相應標準,但還未最終確定。
在昨日舉行的“2008年中國平板電視能耗測試結果發布會”上,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指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消費者對家電節能的關注點都集中在空調、冰箱、洗衣機這些產品上,殊不知大屏幕平板電視的耗電量與傳統CRT電視相比已經有了大幅度的增長。
現階段,大屏幕平板電視耗電已經占據日常生活用電的重要位置。以一臺42英寸普通液晶電視為例,一個月大約觀看120個小時,耗電30度,而一般消費者家庭每月用電為100-120度,彩電耗電就占到30%。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調研數據預測,到2008年底,中國城市家庭平板電視保有量將超過2500萬臺,平板電視整機消耗功率每降低10W,意味著每年可節約3.6億度電,這基本可以滿足一個百萬人口的中型城市一年的日常生活用電。測試數據顯示,現階段普及率最高的32英寸液晶電視中,整機消耗功率最低的是85瓦,比32英寸液晶電視行業平均水平115瓦低30瓦,推廣普及運用相應節能技術,一年便能節約出3個中型城市全年的生活用電量,平板電視節能大有可為。
家電行業加快節能轉型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和綜合利用司余薇處長表示,國家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宏觀推動,為綠色產業帶來了發展之機,從節能空調、綠色冰箱、節水洗衣機開始,到降低大屏幕平板電視功耗,正全面帶動家電行業向低能耗、環保型產品轉型。
趙新華介紹說,我國平板電視產品節能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相比2003年平板電視消費市場啟動初期,現在的平板電視產品在能耗方面已經有了很大改善。早期一臺32英寸的液晶電視整機消耗功率基本為180瓦―200瓦,現在能耗低的普遍為110瓦。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認證監管部處長沈軍認為,提升平板電視節能水平關鍵還是要在標準和認證規范方面下工夫。業內專家指出,評判一款平板電視的節能效果至少應該從待機功率、整機消耗功率、能效指數三個方面來綜合考慮。
相對于能效指數而言,整機消耗功率更能讓消費者直觀的感受平板電視的能耗情況。測試研究發現,不同尺寸規格平板電視整機消耗功率水平參差不齊,以46/47英寸液晶電視最為突出,測試中整機消耗功率最高為289瓦,與最低的相差118瓦,差距懸殊,產品節能發展的空間還很大。
七大行業的能耗標準大部分已經過時,并且與相關的產業等政策不符合。而這些行業占據了工業能耗中相當大的比重。
有關鋼鐵、鋁、鎳、銅、水泥、建筑衛生陶瓷、平板玻璃等7個行業的能耗標準正面臨修訂。
有行業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行業能耗標準將上調,對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中小型企業將具有影響。
1月12日,國家發改委在印發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指南(2006)通知中指出,對于評估標準標齡較長,個別指標落后于當前實際情況的項目,發改委“正在組織有關單位抓緊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此前,在2006年12月中旬,國家發改委發布文件說,必須認真抓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對未進行節能審查或未通過節能審查的項目一律不得審批、核準,更不得開工建設。否則“要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上述7個行業的能耗標準大部分已經過時,并且與相關的產業等政策不符合。而這些行業占據了工業能耗中相當大的比重。再按照舊的標準執行,勢必將引起工業能耗,特別是全國單位GDP能耗的上升。
7大行業標準上調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標準化研究所所長李愛仙指出,一般行業標準過了5~10年就需要修訂一次,原因是由于技術進步很快,原先的標準已經不合時宜。
前述7個行業的節能技術標準,以及能源消耗定額大都是在1992~1998年制定的,而這些行業的實際技術水平今年來已經大大提高。
以鋼鐵為例,我國整體的鋼鐵業技術水平已經與國際差距不大,少數企業,甚至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比如寶鋼已經提前14年實現了我國鋼鐵工業2020年的節能降耗目標。其中,寶鋼分公司以噸鋼綜合能耗687公斤標煤、噸鋼耗新水3.75噸,居于世界先進水平。
而實際的行業能耗技術水平,與數年前也不可同日而語。比如2006年前5個月,76家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5.4%,噸鋼可比能耗下降7.7%。有色金屬、水泥行業單位產品能耗同比分別下降0.8%和4.1%。據測算,電解鋁行業通過降低噸鋁綜合交流電耗,節電4.3億千瓦時。上半年,全國火電機組供電煤耗率同比下降6克/千瓦時。工業節能產生的效益十分可觀。
正是因為實際的行業能耗技術水平提高,國家適時調高技術標準成為必然。
目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正在企業能耗計算,以及整體綜合能耗的計算方法研究。各個行業部門也正在發改委的組織下,加快行業能耗標準的修訂。國家發改委也預備完善能效標識和節能產品認證制度,擴大能效標識在家用電器、電動機、汽車和建筑上的應用。
不過,上述7大行業標準的重新制定可能只是一個開端,更多的行業新標準還在制定之中。
另一方面,國家環保總局日前公布了82個嚴重違反環評項目,涉及全國22個省市的鋼鐵、冶金、電力、化工等12個行業。這些行業與發改委預備上調7大能耗標準的行業關系密切。此顯示出國家能源環保部門聯手遏制地方違規投資沖動的決心。
新標準劍指中小企業
新的行業標準制定,主要是為了遏制過快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投資過快增長。其中,沒有通過環境評估、能耗評估,特別是技術水平低的中小企業投資將受到影響。
首鋼發展研究院戴國慶指出,鋼鐵行業能耗標準的上調,對于小企業的影響很大,比如唐山的小企業就是如此。
記者獲悉,這些中小鋼鐵企業大多沒有審批,實際能耗水平高,污染也相當嚴重。
按照國家環保總局1月10日披露的信息,唐山市70家鋼鐵企業,80%沒有經過環評,近幾年鋼產量已達到全國十分之一,但鋼鐵企業的平均產量僅在65萬噸以下,規模小且布局分散,造成能耗高踞,大氣和水的嚴重污染。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指出,鋼鐵、冶金行業不符合產業政策、未批先建和越權審批現象嚴重,違規項目高達30個,占違規項目總數的37%。
潘岳在1月10日的新聞會上指出,“國務院(2006)年初提出的能耗降低4%、污染物排放降低2%的目標并沒有實現”。
原因正是在地方利益和部門利益的驅動下,一些地方和行業不顧當地的環境資源限制和國家的產業政策,以違法手段盲目發展鋼鐵、冶金、電力、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為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帶來更大成本與極大困難。
除了中小違規企業違規嚴重,全國鋼鐵以及其他工業行業能耗高于世界水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比如目前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僅33%,比發達國家低約10個百分點。其中,電力、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化工、輕工、紡織等8個行業主要產品的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鋼、水泥、紙板的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分別高21%、45%、12%。
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2007年的發改委工作會議上指出,今年將嚴把源頭關口,把能耗作為項目審核的強制性門檻,組織實施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完善主要工業耗能設備和產品能效標準,制定并實施產品能耗限額,擴大強制性能效標準實施范圍。
記者獲悉,除了通過技術標準預備提高高耗能的投資門檻外,新的技能技術政策大綱,以及相關能源法規也在加緊修訂。
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國家是有標準的。
還可以去咨詢的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