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的機理包括哪些
一、混凝的機理包括哪些
混凝是指通過某種方法(如投加化學藥劑)使水中膠體粒子和微小懸浮物聚集的過程,是水和廢水處理工藝中的一種單元操作。混凝包括凝聚與絮凝兩種過程。把能起凝聚與絮凝作用的藥劑統稱為混凝劑。凝聚主要指膠體脫穩并生成微小聚集體的過程,絮凝主要指脫穩的膠體或微小懸浮物聚結成大的絮凝體的過程。影響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1)水溫:水溫對混凝效果有明顯的影響。(2)pH:對混凝的影響程度,視混凝劑的品種而異。(3)水中雜質的成分、性質和濃度。(4)水力條件。
絮凝
混凝則包括凝聚與絮凝兩種過程。把能起凝聚與絮凝作用的藥劑統稱為混凝劑。
混凝機理:(1)雙電層壓縮機理 當向溶液中投入加電解質,使溶液中離子濃度增高,則擴散層的厚度將減小。當兩個膠粒互相接近時,由于擴散層厚度減小,ζ電位降低,因此它們互相排斥的力就減小了,膠粒得以迅速凝聚。(2)吸附電中和作用機理 吸附電中和作用指膠粒表面對帶異號電荷的部分有強烈的吸附作用,由于這種吸附作用中和了它的部分電荷,減少了靜電斥力,因而容易 與其他顆粒接近而互相吸附。(3)吸附架橋作用原理 吸附架橋作用主要是指高分子物質與膠粒相互吸附,但膠粒與膠粒本身并不直接接觸,而使膠粒凝聚為大的絮凝體。(4)沉淀物網捕機理 當金屬鹽或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作混凝劑,投加量大得足以迅速形成金屬氧化物或金屬碳酸鹽沉淀物時,水中的膠粒可被這些沉淀物在形成時所網捕。當沉淀物帶正電荷時,沉淀速度可因溶液中存在陽離子而加快,此外,水中膠粒本身可作為這些金屬氫氧化物沉淀物形成的核心,所以混凝劑最佳投加量與被除去物質的濃度成反比,即膠粒越多,金屬混凝劑投加量越少。
二、混凝沉淀法處理的對象主要是水中哪些污染物質
混凝沉淀法處理的對象主要是水中哪些污染物質
混凝沉淀除指的是采用在水中投加具有凝聚能力的物質,形成大量膠體物質或沉淀,污染物也隨之凝聚或沉淀,再通過過濾將氟離子從水中除去的過程。
三、城市污水處理主要有哪幾種工藝
1、混凝沉淀技術
利用混凝劑使水中的懸浮顆粒物和膠體物質凝聚形成絮體,然后通過沉淀的方式去除絮體。混凝劑混合反應方式可采用管道混合或機械攪拌等方式。宜選擇鋁鹽和鐵鹽為主的混凝劑,必要時可投加有機高分子助凝劑。沉淀設施主要有平流、豎流、輻流和斜板(管)沉淀池,也可利用澄清池去除絮體。
2、生物過濾
利用濾料及其表面附著的生物膜去除氮、有機污染物和懸浮物。根據處理目標不同分為曝氣生物濾池和反硝化濾池。
3、膜處理技術
膜處理技術包括基于微濾和超濾的固液分離技術,以及基于反滲透的脫鹽及溶解性污染物去除技術。具體包括: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微濾/超濾膜過濾技術;反滲透(RO)技術等。
4、氧化技術
利用臭氧等強氧化劑對水中色度、嗅味及有毒有害有機物等進行氧化去除的技術,根據來水水質狀況和出水水質要求還可以采用臭氧-過氧化氫、紫外-過氧化氫等高級氧化技術。
廣州市綠燁環保給您建議
四、急求:"水解酸化+二級生物基礎氧化+混凝沉淀"處理果汁廢水,每個階段對廢水中污染物去除效率是多少?
先說工業廢水整體的情況:
有機廢水無大量非生化物質和油脂類。水解酸化階段一般停留時間不長2-6h的話一般能做到20―30%就很好了。二級生化一般不能說效率多高,跟停留時間有關,但是BOD基本能降低到10以下,而COD說不清楚,但是大部分不是很麻煩的水肯定都能處理到COD500以下;而如果說具體能到多少,我覺得處理到200以下還是問題不大的;工業廢水200以下應該都是可以做到或者不難做到的,水質容易的基本這個階段都能達標一級B了COD<60(50);如果生化之后還要繼續處理可能是遇到比較麻煩的廢水了,混凝沉淀主要是通過降低水中SS降低COD原理偏多,而降低膠體也能處理一部分COD,溶解態離子造成的COD很難弄下來了。如果二級生化后面接絮凝,估計COD去除率也就是20~40%左右吧,說不好,情況比較復。
再談果汁廢水:
這類廢水水中應該有很多糖類及果酸等污染物質,你工藝中盡量在前面補充一個格柵沉淀的工藝再進入水解酸化更好些,畢竟物理手段去除30%的COD可能問題不大。
而用水解酸化應依據停留時間,如果水中還有其他毒性鹽類如硫酸鹽更長的停留時間都難提升去除率,一般我覺得你這個水20-40%還是問題不大的,能否做到更高需要看停留時間HRT,如果HRT更長些會將水解酸化推進到厭氧的第三階段產酸產甲烷階段,那么去除效率或能增加到60-70%。
二級基礎微生物生化氧化這類水一般能弄到COD<200肯定沒問題,如果排放標準不是很嚴,這個標準基本上可以排放了,犯不著再接絮凝工藝。生化工藝已經非常成熟了,根據COD水質水量選擇合理的生化工藝很重要,水量不大水質波動厲害的可以考慮SBR系列的,水質穩定水量穩定可以選擇AO系列的。深度處理除氨氮為主的在南方的話可以選擇土地處理法系列的作為輔助處理工藝。
而如果接絮凝工藝能提升的就是去除水中SS為主的固態可分離的COD,你可以考慮用些濾池工藝(如連續流過濾池、活性砂過濾器)比較省事,比絮凝好用;
跑題了,我們說絮凝吧,一般經濟的投藥量(絮凝劑)都在50mg/L以下,加多了未必有效果,如果后處理絮凝跟絮凝劑有關,用鐵鹽如三氯化鐵石灰水工藝效率會很好,去除率能做到20%-40%都有可能,鋁鹽可能微差些,但是配合0.1mg/L的PAM陰離子助凝劑應該還能有20~30%COD效率。絮凝必須做實驗定配方,很講究的。試驗不難做,你可以組合多種絮凝劑和助凝劑,多種藥劑選擇不僅可以開闊工藝思路,更重要的是節省藥劑費用有的放矢的選擇絮凝劑。絮凝跟排泥效率有關的,你絮凝要勤排泥防止污泥上浮造成COD反增的現象。
助凝劑可以幫你提升效率PAM可以起到更好的橋接作用,而石灰乳可以提升礬花個頭處理膠體COD很不錯。
就這些吧,先做個試驗吧,起碼絮凝試驗很好做。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