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通風對室內空氣污染降低有用嗎
其實夏季因室內外的溫差和風速等問題,通過空氣對流開窗會適量的散發室內的空氣污染,但是秋冬季節裝修完工后,當室內溫度低于20℃時,開窗通風去除裝修污染的效果便開始大大減弱.當室內溫度低于10℃時,所有的裝修污染將積存在室內,不再向外釋放.即使整日整月地敞開窗戶通風,去除裝修污染效果不顯著.
雖然秋冬季節溫度較低,但建筑、家具以及內飾等仍會釋放出甲醛、苯系物等有害氣體,加上取暖等因素影響,室內污染氣體仍然很多.秋冬季人們室內活動多,由于溫度較低,開窗通風的時間要比夏季短,容易造成污染物大量聚集.長期在這種環境中生活,會對家庭成員,尤其是老人、兒童以及體弱者的健康產生極大危害.
建議裝修時,不要人為降低室內高度,適當的室內高度將有助于空氣流通.裝修結束后如果急于入住,應找專業人員進行檢測,一旦發現室內空氣污染物超標,及時采取措施凈化.
秋天空氣太干~!應該如何預防疾病???
秋天,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講究秋令衣食住行的衛生,有利于預防疾病保障身體健康。
衣服方面:初秋,氣溫逐漸下降,宜穿素裝薄衣。俗話說:“春捂秋凍”,適當地“凍凍”,可增強皮膚的耐寒力。中秋以后,氣溫降低,宜及時增添衣服、被褥,以免受涼感冒,胃病復發。
飲食方面:首先宜潤。秋季以后,降雨少,空氣干燥,易引起咽干、鼻燥、膚澀等“燥癥”,故應多飲開水、淡茶、菜湯以及牛奶等飲料,還應多吃些蘿卜、番茄、豆腐、銀耳、梨、柿子等,這些食物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功效。其次宜補。深秋季節,人體精氣開始封藏,進食補品易吸收藏納,有助于增強身體素質。此期間可適當多吃雞肉、牛肉、豬肝、魚肉以及大棗、蓮子等。另外,秋季要注意飲食衛生。秋季室外涼爽,室內溫熱,最宜蚊蠅繁殖,蒼蠅是腸炎、痢疾等疾病的傳播體,人體吃了被蚊蠅污染的食物后極易引起腸道傳染病。
居住方面:深秋季節,氣候較冷,夜間睡覺要關好門窗,入睡后腹部要蓋一些衣被,以防腹部受涼,誘發感冒、腹瀉。秋季要避免熬夜,每晚要保證6—8小時的睡眠時間,使機體有較強的免疫力。
活動方面:金秋時節,景色迷人,是人們戶外活動、鍛煉和旅游的黃金季節,早晨到公園做操、打拳、散步、跑步等適量的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秋季氣候涼爽,不冷不熱,工作效果最佳,但也應避免長期超負荷勞動,經常加班加點,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帶狀皰疹、急性蕁麻疹及其他舊病的復發。
秋冬來臨,季節交替,氣候多變,尤其是經常有冷空氣來襲,大氣環流的峰面活動頻繁,是許多慢性疾病的誘發因素。市民應注意日常保健,預防疾病發生。
哮喘好發于10月,在夏秋交替之際,由于天氣多變,草本花粉多,變態反應原食物多,過敏性哮喘的發作較多,支氣管哮喘也容易復發。因此哮喘患者應注意保暖,預防接觸過敏原,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同時結合藥物治療,防止復發。
寒冷是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大敵。隨著秋冬季節來臨,冷空氣不斷南下,常常出現氣溫驟降,會使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本已狹窄的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流減緩,血量減少,引起動脈痙攣,誘發心絞痛、急性心機梗塞、中風等疾病。因此在季節交替、冷空氣來臨時,應及時添衣保暖,適當進行御寒鍛煉,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吸煙酗酒,不過度勞累。尤其是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定期檢查,按時服藥,控制病情。
進入秋天,天氣寒冷干燥,對于糖尿病人易受各種外感疾病侵襲,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人在秋季應注意飲食調節,適當增加營養,補充水分,提高自身抵抗能力。
此外,秋季氣候多變也是消化性潰瘍、急性腸胃炎、便秘、小兒腹瀉等胃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干燥的氣候還容易引發和加重慢性咽炎。因此改善環境、飲食衛生,加強自我防護十分重要。
秋季天氣由暖轉涼,熱、燥、寒氣候皆有,市民應高度重視防病保健,隨時注意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調節飲食,加強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