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光污染聲污染的調查報告(500字)
國際上一般將光污染分成3類,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晝和彩光污染。
1. 白亮污染
當太陽光照射強烈時,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磨光大理石和各種涂料等裝飾反射光線,明晃白亮、眩眼奪目。專家研究發現,長時間在白色光亮污染環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視網膜和虹膜都會受到程度不同的損害,視力急劇下降,白內障的發病率高達45%。還使人頭昏心煩,甚至發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緒低落、身體乏力等類似神經衰弱的癥狀。
夏天,玻璃幕墻強烈的反射光進入附近居民樓房內,增加了室內溫度,影響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墻是半圓形的,反射光匯聚還容易引起火災。烈日下駕車行駛的司機會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墻反射光的突然襲擊,眼睛受到強烈刺激,很容易誘發車禍。
2.人工白晝
夜幕降臨后,商場、酒店上的廣告燈、霓虹燈閃爍奪目,令人眼花繚亂。有些強光束甚至直沖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樣,即所謂人工白晝。在這樣的“不夜城”里,夜晚難以入睡,擾亂人體正常的生物鐘,導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晝還會傷害鳥類和昆蟲,強光可能破壞昆蟲在夜間的正常繁殖過程。
3. 彩光污染
舞廳、夜總會安裝的黑光燈、旋轉燈、熒光燈以及閃爍的彩色光源構成了彩光污染。據測定,黑光燈所產生的紫外線強度大大高于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且對人體有害影響持續時間長。人如果長期接受這種照射,可誘發流鼻血、脫牙、白內障,甚至導致白血病和其他癌變。彩色光源讓人眼花繚亂,不僅對眼睛不利,而且干擾大腦中樞神經,使人感到頭暈目眩,出現惡心嘔吐、失眠等癥狀。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僅有損人的生理功能,還會影響心理健康。人們都知道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卻沒有發覺身邊潛在的威脅--噪光污染,正嚴重損害著人們的眼睛。
近年來,環境污染日益加劇。無數悲劇的發生,讓人們越來越懂得環境對人類生存健康的重要性。人們關注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等,并采取措施大力整治,但對噪光污染卻重視不夠。其后果就是各種眼疾,特別是近視比率迅速攀升。據統計,我國高中生近視率達60%以上,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很少有人認識到噪光污染的危害。據科學測定:一般白粉墻的光反射系數為69-80%,鏡面玻璃的光反射系數為82-88%,特別光滑的粉墻和潔白的書簿紙張的光反射系數高達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裝飾物面高10倍左右,這個數值大大超過了人體所能承受的生理適應范圍,構成了現代新的污染源。經研究表明,噪光污染可對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傷害,抑制視網膜感光細胞功能的發揮,引起視疲勞和視力下降。
視覺環境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效率,每年給人們造成大量損失。為此,關注視覺污染,改善視覺環境,已經刻不容緩。
防治光污染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①加強城市規劃和管理,改善工廠照明條件等,以減少光污染的來源。
②對有紅外線和紫外線污染的場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③采用個人防護措施,主要是戴防護眼鏡和防護面罩。光污染的防護鏡有反射型防護鏡、吸收型防護鏡、反射-吸收型防護鏡、爆炸型防護鏡、光化學反應型防護鏡、光電型防護鏡、變色微晶玻璃型防護鏡等類型。
光污染雖未被列入環境防治范疇,但它的危害顯而易見,并在日益加重和蔓延。因此,人們在生活中應注意,防止各種光污染對健康的危害,避免過長時間接觸污染。
光對環境的污染是實際存在的,但由于缺少相應的污染標準與立法,因而不能形成較完整的環境質量要求與防范措施.防治光污染,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耍有關部門制訂必要的法律和規定,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首先,在企業、衛生、環保等部門,一定要對光的污染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注意控制光污染的源頭,要加強預防性衛生監督,做到防患于未然;科研人員在科學技術上也要探索有利于減少光污染的方法。在設計方案上,合理選擇光源。要教育人們科學地合理使用燈光,注意調整亮度,不可濫用光源,不要再擴大光的污染。
其次對于個人來說要增加環保意識,注意個人保健。個人如果不能避免長期處于光污染的工作環境中,應該考慮到防止光污染的問題,采用個人防護措施:戴防護鏡、防護面罩、防護服等。把光污染的危害消除在萌芽狀態。已出現癥狀的應定期去醫院眼科作檢查,及時發現病情, 以防為主,防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