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資源.為改善空氣質量而啟動的“藍天工程”得到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
A、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燒后產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氣,推廣使用燃煤脫硫技術,防治SO 2 污染,有利于“藍天工程”的建設;故A不符合題意;
B、化石燃料的燃燒會產生大量空氣污染物,如粉塵、有害氣體等,所以加大石油、煤炭的開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應量,不利于“藍天工程”建設,故B符合題意;
C、實施綠化工程,大量植樹造林,能夠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也防治了揚塵的污染,故C不符合題意;
D、機動車尾氣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污染物,利用和開發新能源汽車,消除了機動車尾氣污染,有利于“藍天工程”的建設,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揚塵治理涉及大氣,水,土壤是指什么?
人類大量燃燒含硫和氮的燃料,排放大量的硫和氮的氣體氧化物(酸性氣體)到空氣中,在降雨時,雨水與酸性氣體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相應弱酸,當PH值小于5.6時就形成的酸雨.酸雨的形成與酸性氣體的排放量成正相關,與降雨特點相關,與地形和大氣運動特點有關.影響因素:
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轉換條件
一般說來,某地SO2污染越嚴重,降水中硫酸根離子濃度就越高,導致ph值越低。
2. 大氣中的氨
大氣中的氨(NH3)對酸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氨是大氣中唯一的常見氣態堿。由于它的水溶性,能與酸性氣溶膠或雨水中的酸反應,起中和作用而降低 酸度。大氣中氨的來源主要是有機物的分解和農田施用的氮肥的揮發。土壤的氨的揮發量隨著土壤pH值的上升而增大。京津地區土壤pH值為7~8以上,而重 慶、貴陽地區則一般為5~6,這是大氣氨水平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偏酸性的地方,風沙揚塵的緩沖能力低。這兩個因素合在一起,至少在目前可以解釋 我國酸雨多發生在南方的分布狀況。
3. 顆粒物酸度及其緩沖能力
大氣中的污染物除酸性氣體SO2和NO2外,還有一個重要成員——顆粒物。顆粒物的來源很復雜。主要有煤塵和風沙揚塵。后者在北方約占一半,在南 方估計約占三分之一。顆粒物對酸雨的形成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所含的催化金屬促使SO2氧化成酸;二是對酸起中和作用。但如果顆粒物本身是酸性的,就不能 起中和作用,而且還會成為酸的來源之一。目前我國大氣顆粒物濃度水平普遍很高,為國外的幾倍到十幾倍,在酸雨研究中自然是不能忽視的。
4.天氣形勢的影響
如果氣象條件和地形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則大氣中污染物濃度降低,酸雨就減弱,反之則加重(如逆溫現象)。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