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說來話長。十堰是什么樣的城市,用幾個方面來看。
一、移民城市向大型農村的轉變。建設二汽的老一輩人和后代都在此生活過,當時都是響應國家號召,在這個隱蔽的山區建廠。也是考慮到了戰爭威脅。但是現在總部已經搬走,我覺得這越來越不像移民城市,除了沒機會繼續升官還有就是各種原因走不了的一些人,十堰城區有幾個外地人?當然,也有后代留下來的,但是現在進來的人不要說外省,就連外地的人都沒幾個,如果沒有門路誰愿意進來這么一個發展緩慢、沒有前途的城市?80、90后基本沒有幾個。我估計等到十堰人當中80、90后這些仍然沒走出去的外來人口以及移民后代老死在這里,十堰將成為大型的農村。東風內部是兩回事,現在十堰投資創業的人,外來人口真沒幾個?,F在的十堰城區再不是五湖四海的像什么東北、上海、江南、廣東、川、陜、渝、西北一帶的人愿意進來的地方。我在此不愿意評論當地人怎么樣,說多了是找罵,而且也沒幾個人愿意承認。所以我知道很多當地人不愿意維護現代社會的秩序,更多的是自己的面子高于一切??傊F在看上去已經除了方言就是亂七八糟的街道。所以不是一個大型的農村還能是什么呢?
當然,十堰城區就是靠工業發展起來的城市,東風進來以前什么都沒有,土地很貧瘠,水源地在黃龍那里,發達程度可以說連下面縣都比不了。自古以來窮鄉僻壤,什么作物都不長,哪有什么文化底蘊?在那里生存的人都什么樣不用多說。
二、產業單一。離開東風公司,恐怕十堰絕對廢了。保留了商用車,換來了東風的延安的稱號。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東風在十堰的產值可以說就高于其他任何中小企業,內部就是通過做零部件和配件通過裝配成整車下線,無論是重商還是軍品都是如此,確實能給十堰帶來高收入。用逆向思維判斷,要是沒有東風公司,十堰絕對廢了。張灣區這樣絕對依賴于東風公司而發展也就先倒下。茅箭區馬上碾壓張灣區。都已經用“碾壓”這個詞,甩出幾條街都是有可能的。茅箭區好歹比張灣區開明一些,1991年就建立了經濟開發區和東城開發區,在發展東風的同時也在發展其它中小企業,包括對外招商引資。現在港澳臺工業園、溫州工業園都來了。張灣區卻并沒有重視中小企業,所以為啥用反證法證明了沒有東風,十堰整體下滑,張灣區必然下滑呢?這么一個大型的產業還在,你確實牛叉,沒有了這個產業,什么都不是。如果不是十堰當年沒有同意輕卡在十堰立項,外加兩個總部搬遷,哪里明白什么叫窮怕了?人家得不到發展的時候怎么會不走?商用車坐鎮十堰整個產業,給自己留下最后一張底牌。
張灣區說是有外商投資,除了沃爾沃與商用車,全國各地也沒什么企業進來了。還有企業改制以后京能、首創、中燃、國藥進駐,完全是國企,而且由地方代管。看看這個工業新區,它的企業布局就是東風的那些老廠新廠和當地人的企業,少數外來移民以十堰的名義辦理的企業。整個工業園里面沒幾家商店和飯店、居民區。但是現在正在新建一些地方,雖然晚了一點,但也有點意思。西城開發區我覺得沒有什么特殊的,其實就是按照老城區的標準建立的。只不過路面寬一點,還是雙黃線四車道,比東邊紅衛轉盤到花果6264門口的單黃線四車道寬一些。雖然有商鋪有企業,但是太偏了,西部地區土地資源有限。雖然有很多民營企業,估計張灣區只作為行政管轄,至于招商引資,它的上級單位應該是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下轄東城和西城兩個開發區,東城發展的很好。在招商引資方面可能應該有更多的自主權。但是西城地方太小,規劃也不行。這幾年都很少有新項目。估計也是當地人的企業居多。盡管是以湖北的名義命名。但是十堰的西部地區并不讓人滿意。也許是得益于開發區的特殊身份才得到相比于老城區而言相對較多的土地資源。雖然受制于地形地貌的原因。
三、東西部城區交通差異顯著。東城發展的好得益于土地和地形資源。在我國也只是這樣。西高東低。西部城區的山地太多。08年開始山地整理,到13年初估計就夭折了,叫停了向山要地,再也沒有了大規模的開發。所以只能從紅衛到花果的開發。至少目前是這樣,柏林公交駕校那里還沒有到頭。發展大道延長線連續幾年幾乎沒動靜。三峽路,說的難聽點,沒人搞得清楚能不能修。要么多給一些被拆遷戶的錢多一點,然后安置起來。這樣什么問題都解決了,做人的思想工作比做事難得多,如果做成了都不是問題。所以這個所謂的西部新城看上去也就只是東風商用車的生產基地,其他的什么也看不到。東部新城倒是各方面很齊全,除了不能和同一時期的襄陽、武漢相比以外,別的都比西城要完善。西部新城夭折了,想搞工業或者發展其他產業也搞不成了。其實本身規劃過的地方也沒有宣傳的那樣高大上,現在也沒有辦法再和規劃的時候那樣發展。說實話,這個當年吹捧的西部新城現在怎么沒再提了?因為搞得很失敗。連吃飯的地方都沒幾個,都得去吃路邊的流動盒飯攤。再過三十年也不見得能有多大進展。
也就是凱旋大道、發展大道、風神大道,這些直通十堰東和十堰西的道路,十堰東主要朝向武漢、上海,十堰西雖然是朝向西北部,但是如果要到武漢、上海,地理位置還是要好過張灣。東風公司的企業都是享受著交通便利,臨近福銀高速,可能也是考慮到省內外流通的方便。主要是十堰東最方便。
西部城區已經不行了,發展了一半就夭折。所以只能往北城長嶺以及漢江流域發展,工業園、物流園、生態農業都搞起來了。但是鄖陽區感覺漢江南岸應該改名為長嶺區或者濱江區。漢江北岸叫鄖陽區也蠻合適,江河穿城而過的城市基本以水劃分。而且也能提現大氣的一面。鄖陽漢江北岸倒是可以在北部搞出幾畝地建一個工業園。除此之外還有旅游業和休閑產業作為支撐。
不過話說回來,十堰西部的黃龍也只能搞旅游產業,工業充其量也只是發水電。唯一的生態工業。其實旅游業并不能吸引外地人口常駐。況且名氣擺在那里。所以創造不了產值,而且缺乏人性化和宣傳力度以及實實在在的軟硬件設施。交通也很不方便,至少修建成雙向四車道。在黃龍壹號園那里條件還不錯,但是整個西部城區的交通太落后了。真的!
四、如果沒有華中地區這樣一個國家劃分的地區范圍,十堰根本不能算中部地區,從地理位置的層面看,十堰應該算西部。如果按照朝秦暮楚這樣一個成語來理解,鄖西縣的上津鎮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竹山竹溪估計也是,古代屬于前蜀的地方估計就是那里。如果按照國家對省界的劃分,十堰確實是中部,但是地理位置絕對是西部,地處秦巴山區,還能不是西部嗎?至少可以說是西部的東大門,或者中部的西大門,前者的形容看上去更恰當。應該算是中西部地區吧!地理位置和國家層面對省界的劃分。
最后,關于十堰的規劃我只能這樣評論。在山里面建立的城市,因東風而興,卻毀于自己的封閉意識是小農意識。這十幾年還能上升到四線城市的梯隊,雖然排名非??亢笠膊蝗菀?。
謝謝邀請。
十堰是一個風光秀麗的山水城市,是一座新型的工業城市。
仙山,秀水,汽車城,綠寶石,是十堰四張世界級的名片。
武當山,天下第一仙山,道教名山,國家地址公園,世界遺產。武當文化,武當風光,武當建筑,武當武術,響滿世界。
太和,太極,人生,生命,問道武當山。
漢江,中國的母親河,十堰的母親河,風光如畫,氣候宜人。是一條中國最古老的河流。
漢,云漢,宵漢,云宵之漢,天上之水。
漢民族,漢文化,漢人,與漢有關的皆因它有緣。
孔子蒼浪山下聽歌,午孑胥筑渠。曾留下可歌可泣的故事。
最新歷史資料探明,當年的屈大夫不是投于汩羅江,而是漢江。
十堰鄖陽,人類的老家,恐龍的故鄉。
丹江是漢江的最大支流,丹江,風光無限,讓人想望。丹江大壩雄偉壯觀,一江清水北送,一江清水進京,留下了多少移民的故事,傳頌著十堰人民的多少貢獻情懷。
丹江水被評為中國好水。
汽車城,當年毛主席曾指示,一定要把二汽建在鄖縣(現是十堰的鄖陽區)當時三線建設,為的是防空,隱蔽,是中國的中心位置。
十堰被稱為東方的底特律,是中國卡車之都,商用車世界前三。
十堰是國家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安全城市,中國魅力城,中國山水城市,中國最佳旅游城市。
綠松石,又稱綠寶石,中國四大寶石之一。有吉祥,幸福,辟邪,長壽,健康之意。非常貴重,稀有。全世界綠松石藏量,土爾其百分之三十,十堰占百分之六十。
十堰,一個人人稱道的地方,十堰一個騰飛的城市,十堰一個已長上綠色翅膀的城市。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