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境污染(三廢)會帶來什么后果
隨著人類活動能力的增強,使用的工具也日益改善,人類開始懂得改變環境,將大片的荒山、草地辟為良田,水利事業的發展,又為農業的豐收提供了保證。然而,在其發展的背后,與環境的矛盾卻顯得突出起來。由于不節制地毀林墾荒,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草原的毀滅招致荒漠的擴張,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又造成土壤鹽化的形成。這些矛盾的激化,曾使繁榮一時的巴比倫文明古國變為一片沙荒,也使瑪雅人經受不住干旱、洪水、風沙的侵襲,而不得不丟棄自己親手創造的文明,離開了故鄉,……
☆人為原因引起的環境問題:
(一)濫采濫用自然資源。
包括:①濫伐森林,濫捕濫殺野生動物,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環境;
②濫墾草原,造成土地沙漠化;
③無節制地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并引起地面下沉;
④濫采濫用礦產資源,對有害人體的汞、鉛、鎘、砷等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從地層深處采掘出來以后,不加妥善處理,任其散落到地表各地,污染環境,等等。
(二)任意排放有害物質。工業“三廢”和有害人體健康的農藥,不加處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到大氣、江河湖海和土壤中,污染和毒化環境;有的為農作物或魚類吸收并富集,最終危害人類健康。
(三)城市人口不斷膨脹,產生垃圾、污水、噪聲、汽車廢氣、交通擁塞等一系列城市環境問題。
(四)某些大型工程建設不當。例如修建水庫大壩未注意生態問題,誘發地震,引起土壤鹽堿化,造成某些魚類絕跡,等等。
由于人類利用自然的不合理,人為原因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日趨嚴重。因此,環境問題已成為世界普遍關心的問題,也是人類社會為了生存和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人為原因破壞生態環境的后果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700萬公頃森林因亂砍濫伐而消失; 600萬公頃土地因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失去生產能力;每天有100多種,全年有5萬種物種滅絕;全世界1/15的人口生活在水荒中, 13億人口幾乎與潔凈的飲用水無緣;每年有50多億噸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氯氟烴等物質被排放到大氣中,出現酸雨、大氣增溫、保護地球生物不受過量紫外線輻射的臭氧層遭到破壞等環境問題。每年有650多萬噸垃圾被傾倒進海洋,使得許多漁場逐漸消失,全球漁業資源面臨枯竭。
遺憾的是,人們并沒有引起警覺,并未認識到這是環境的報復。當時,人類生產力尚不發達,對環境的破壞尚不明顯,環境問題尚未達到危及人類生存的地步,故人類仍是我行我素。到了現代工業時代,情況便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類社會的生產力、人類的數量、生活范圍和規模等已是今非昔比,“人定勝天”的思想占據了人們的頭腦,人類在對環境進行改造的同時,對環境的破壞也日益加劇。
現代工業使大量埋藏在地下的礦產資源被開采出來,投入環境之中,并隨著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又把廢氣、廢水、廢渣排放出來,其中許多廢棄物難以處理、同化,使之對人體及生物造成難以忍受的危害。隨著這些有害廢棄物的不斷累加,造成了環境質量的逐步惡化,使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現代工業還帶來了人口問題、城市化問題,農業現代化也派生出來許多方面的環境問題。可見,人類在發揮其積極作用,創造高度物質文明之時,也同樣給環境帶來消極的副作用,從1934年美國的“黑風暴”到我國大躍進年代內蒙古的“人造荒漠”;從60年代的倫敦煙霧事件、洛杉磯光化學事件、比利時馬斯河谷事件,以至當今世界性的人口的劇增、森林銳減、臭氧層出現空洞等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無一不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這些都是人類與環境對立關系的具體體現。
種種跡象表明,人類生存環境惡化的程度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果我們還沒有一種危機感,還不立即著手行動,保護環境,善待地球,那么人類將失去自己唯一的家園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