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施工過程中出現工程延誤及工程延期,該如何處理?
從形式結果上來看,工程延期和工程延誤最終都將導致工程拖延,但由于建設單位與承包單位兩者所承擔的責任劃分不同,工程延期和工程延誤在性質上也有不同。
工程延期:由于建設單位原因造成的,經項目監理機構和建設單位的認可同意延長施工工期的工程拖延情況。如,由于建設單位要求設計變更、工程量增加而導致工程拖延就屬于工程延期。即工程延期是非承包單位責任形成的工程拖延,此時承包單位不僅有權要求延長工期,而且還有權向建設單位提出費用索賠要求,以彌補由此造成的額外損失。
工程延誤:由承包單位責任造成的工程拖延。如施工單位完成的工程質量不合格而造成返工引起的工程拖延。工程延誤所造成的一切損失應由承包單位自行承擔,同時,建設單位還有權依據施工合同對承包單位執行違約誤期罰款。
明確工程延期與工程延誤的區別很重要,不同的責任劃分與處理結果,能夠促使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更加重視工程建設進度,提高把控意識,避免工程拖延的發生。當然,實務中只能做到盡量避免,無法完全杜絕,一旦發生工程拖延,判定屬于工期延誤,則對承包商按照合同約定進行處理;判定屬于工程延期,則需要申報工程延期處理。
1、工程延期的處理
對于工程延期的處理主要包括延期申報與延期審批兩部分。其中,延期申報需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延期申報條件;延期審批則主要由監理工程師與監理機構負責。
工程延期申報條件
因圖紙或建設單位要求的原因,監理工程師發出工程變更指令而導致工程量增加。
因異常惡劣的氣候條件,導致承包單位難以掌控的特殊情況。
由建設單位造成的任何延遲、干擾或障礙,如未及時提供施工場地、未及時付款等。
合同所涉及的任何可能造成工期延期的原因,如延期交付圖紙、工程暫停施工(不包括監理工程師糾正施工單位錯誤行為的暫停施工)、對合格工程的剝離檢查及不利的外界條件等。
除施工單位自身以外的其他任何原因,如一周內非承包單位原因停水、停電、停氣造成停工累計超過8小時等。
施工合同專用條款中約定或工程師同意工期順延的其他情況。
工程延期審批
當工程延期事件發生后,承包單位在合同規定的有效期內向監理機構提交工程延期申請表。延期申請表中應詳細說明工程延期的依據、工期計算、申請延期竣工日期,并應附有證明材料,如工期的影響事件、監理指令、工程變更單等。
監理工程師在接到申請后應及時進行調查核實,對延期要求符合施工合同文件中規定條件的應予以受理。當影響工期時間具有持續性時,項目監理機構可在收到承包單位提交的階段性工程延期申請表并經過審查后,先由總監簽署工程臨時延期審批表并報建設單位。當承包單位提交最終的工程延期申請表后,項目監理機構應復查工程延期及及時延期情況,并由總監簽署工程最終延期審批表。
2、如何避免和減少工程拖延
建設工程工期拖延會導致建設單位經濟上的損失,同時,也會降低施工單位的信譽,因此,如何避免和減少工程拖延,有效保障工期進行就顯得尤為重要。
管理保障
在工程項目的管理工作上,作出相應的工作任務分配,組織相關人員全面負責項目施工進度的安排與協調。依據施工重點,高效協調勞動力、機器設備、建設材料的周轉調配,保證工程進度的可控性。
充分利用獎懲制度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如組織生產競賽,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實行工期競賽獎懲。提前者重獎、拖延者重罰。
技術保障
在技術上,做好圖紙設計工作,為整個工程項目提供詳盡有力的技術支撐。加強設計人員與施工人員的溝通,做好施工技術交底,嚴格驗收,防止因技術質量問題返工。
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提高工程建設效率,同時不斷優化施工方案,確保工期。
在入場前,做好各項人員的技術培訓,保證施工人員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技術,遵守相關操作規章。重視工程機械的檢修維修工作,保證各項工程機械設備正常工作。
施工準備保障
1、高效率工作,在簽訂合同同時,即開始工程建設的全面準備工作。
2、加強與工程項目各主體的溝通工作,與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及政府部門保持有效溝通,協調安排進場事宜。
3、及時進場,組織施工隊伍快速清理施工現場,搭建相關臨時實施,同時做好相關建設材料、建設機具的運輸進場工作,確保工程項目能夠順利、按時開工。
4、做好相關工作的提前準備,可以超前進行的部分應打好提前量,如模板方案設計、制作、混凝土配合設計等。
資金保證、關鍵機具提前安裝
保證工程款項資金充足,按時發放施工人員勞務費用,為建設施工人員提供充足保障;同時提前安裝相關關鍵的建設機械器具,如塔式起重機、龍門架。
需要注意的是,在重視項目工期的同時也要做到保證工程質量。若為了避免工期拖延情況發生,一味關注追趕工期,忽視工程質量管理,最終將會得不償失。
工程延期與工程延誤雖然在責任劃分上并不相同,但兩者卻都為建設工程帶來嚴重的工程拖延問題,造成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經濟損失與信譽損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應充分了解工程延期、工程延誤兩者區別,明確各自在工程建設中的相關責任義務,避免工程拖延問題發生。
在裝飾行業,延期是常見現象,背后是系統的缺失與組織效率的弱化。要知道,系統=流程+制度+工具。制度是用來解決標準問題的,而流程是解決行為問題,高效流程=簡單+重復。而好的工具勝過一百次的指導。構建完善的簽單系統、客戶管理系統、交付系統是非常重要的。而完成這些目標的前提就是,逐步完善和規范化工作中的流程、制度。
我們必須從系統上解決,單從某一方面是沒有辦法有效避免的。
首先是加強訂單審核,訂單是一切問題的源頭
訂單指的是設計師在與客戶簽定的施工項目和主材項目等等合同。訂單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師簽單時候亂承諾,導致后天客戶扯皮影響整體施工節奏。解決方法是加強書面化管理,所有承諾必須形成書面文字申請才有效,同時把這一項寫進合同備注條款。
2、訂單數據和項目尺寸等明細不夠精準,導致后期下單的數量、尺寸出現較大的偏差。比如說地磚這個項目,由于拼花與正鋪、斜鋪的用料有很大的不同,我們設計師不出拼花圖并進行現場二次復尺,很有可能造成施工現場地磚用量與實際面積不符,從而導致施工成本增加,施工協調問題難度加大,客戶信任指數開始下降。解決方案是,對設計師必須建立圖紙規范與審核流程,同時加強二次復尺流程,以保障數據準確性。
3、設計師施工圖紙缺乏標準和規范,很多設計師制作施工圖紙時候,都沒有按照圖紙規范標準進行,導致施工過程在不斷的進行設計變更,客戶沒有搞暈,施工隊先暈倒了。
其次、建立計劃管理體制和部門協同機制
構建計劃管理的第一要求就是時間要素,每個環節每項工作都要有具體的時間標準。比如:產品下單工作時間控制點。定制產品開工時間:三天必須進行現場測量、六天必須出圖、十八天必須跟客戶簽訂合同、合同簽署三天必須下單;非定制產品瓷磚開工三天后測量,測量后兩天出圖,圖紙出完四天簽訂合同,合同簽署第二天下單;壁紙類,開工50天后或者客戶繳納中期款下工地測量,測量后一天內出圖,圖紙出來后三天簽訂合同,合同簽署后一個工作日下單。
構建計劃管理的第二要素就是建立項目制管理,完善責任體制。項目制管理有三個角色需要完善,分別是決策、執行、監督這三個角色,決策就是遇到問題怎么辦,執行就是圍繞目標去落實方法,監督是是否按照計劃和流程規范進行。
部門協同機制,說到底就是部門之間如何協同,崗位之間如何協調的問題。部門之間的協同首先要解決主次問題,從行政級別來看,設計部、工程部和產品部都是平行部門,但是項目制管理要求,就項目而言,我們必須建立以工程為主,設計、產品部為輔的管理方式。這樣的話,有一個問題我們就很清楚了,設計部與產品部怎么配合就由工程部來統一調度了。產品部什么時候配送、什么時候安裝都由工程部來統籌。其次我們要根據流程建立下游對上游工作的驗收機制,比如,木工結束,由油漆工進行驗收。
崗位之間如何協調,核心是責任清晰,為此我們建立告知、執行反饋和檢視三大責任。告知的人就是流程發起人,執行反饋者就是被告知的人,他要對告知的結果進行評估反饋,檢視人通常是監理來擔當,他的首要責任就是告知與執行者責任必須清晰,一旦不清晰就是檢視人的責任。
最后,加強預警管控,杜絕計劃趕不上變化
我們經常抱怨計劃趕不上變化,殊不知,問題的本質就是我們制定計劃的時候出了問題,沒有將變化充分評估,納入計劃進行管理。為此,我們必須建立一套預警管理體系。
預警管理包括客情預警、設計預警、施工預警。客情預警:是指以客戶需求和滿意度為核心,建立一套事先告知、事中反饋、事后回訪的客戶跟進流程。比如開工前,我們必須圍繞客戶關注點建立提示信息,什么時間開工、開工現場客戶要準備哪些工作、開工要具備哪些條件,需要客戶配合的事項有哪些,特別是涉及到錢的問題,產品下單的問題要提前告知。施工預警包括:進度預警、質量預警。為此我們建立預交底程序、施工現場動態交底程序、現場會管控程序、體檢式工程巡查程序和工程結案程序等過程管理的模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