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院地理研究包含哪些學科?
一、北京中科院地理研究包含哪些學科?
地理所重點學科: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生態學、生物學等。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地理學、生態學、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地理學(含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自然資源學專業4個二級學科)、生態學、農林經濟管理。二級學科碩士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自然資源學、氣象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碩士培養點:農村與區域發展(農業推廣)、農業信息化(農業推廣)、環境工程(專業學位)。
二、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怎么樣?
很好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起源于 1928 年由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創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1950 年 1 月,中國科學院將氣象、地磁和地震等部分科研機構合并組建成立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66 年 1 月,根據我國氣象事業發展的需要,中國科學院決定將氣象研究室從地球物理研究所分出,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地球系統模式發展與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大氣化學、大氣環境變化及其預測機理研究、東亞季風氣候系統動力學研究與氣候預測、中層大氣過程與大氣遙感研究、高影響天氣的物理、動力及可預報性研究、全球及區域氣候環境變化集成研究與有序適應。
三、物理系中國哪些大學厲害,怎么樣?
在中國,物理專業有五大高手。
1. 北京大學
在很早以前,中國有一所傳奇大學,西南聯大,它培養了很多物理學大師,楊振寧、李政道、陳省身都是這個學校畢業,另外還出了鄧稼先、郭永懷等8名“兩彈一星”元勛,還出了黃昆等上百位院士。這所學校是由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這學校的物理實力,拿到世界上去都是第一流的。
到了1952年,院系調整時,清華的物理系和地質地理氣象系里的氣象部分,還有燕京大學的物理系全部并入北大。清華過去的著名教授有:周培源、王竹溪、葉企孫、楊立銘等人。這些人中周培源當過北大的校長,中科院的副院長。王竹溪是劍橋博士,楊振寧、李政道的老師,楊振寧科研的一大興趣是統計力學,而這興趣就是來自于王竹溪。葉企孫是哈佛博士,1948年就是院士,他是物理界的教育大家,大家耳熟能詳的科學家們基本都出自他的門下:黃昆、錢三強、何澤慧……幾乎是老一輩院士的半壁江山。燕京大學又是原先京城的四大名校之一:清華、北大、燕京、輔仁。相當于北大物理系的實力回到了西南聯大的水平。數學其實也是。在院系調整中,清華元氣大傷。
因此,很長時間,北大物理系獨步海內,無人能抗衡,即便中科大那么厲害,也撼動不了北大物理系的地位。北大物理系也出了好幾位北大校長:周培源、陳佳洱、王恩哥。
北大物理系開創了我國很多的第一個專業,像半導體專業,就是把北大、南大、廈大、吉大、復旦的師生聚集在一起,由黃昆和謝希德主持培訓、上課,開出了這個專業。核物理也是如此,從全國抽調著名專家、老師和學生,組建核物理專業。
1978年后,百廢待興,物理迎來大發展,北大物理系的各位教授編寫了很多教材,在全國影響很大,許多高校的教授們都是學這些書成長的,自然,北大物理成了中國物理的引領者和領導者。
不過,這幾年北大物理系有些退步,年輕的著名學者不多,有影響力的成果也不多。現在北大物理學院院長是高原寧,北大畢業,但在清華工作了很多年,北大有點人才匱乏的意思。
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科大的成立就是在搞兩彈一星的大環境下,國家深感缺乏這方面的高端人才,所以要建一所培養這方面的高端人才的學校,因此說中科大是一所物理大學,毫不為過。當時著名的物理學家很多都到中科大當老師,像錢學森、嚴濟慈、趙忠堯、趙九章、郭永懷等。
中科大在物理方面的成果顯著,培養的人才各方稱道,現在在美國物理方面的華人院士中,中科大校友排第一。科學研究也非常厲害,中科大有兩個國家實驗室,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內只有中科大有兩個國家實驗室,而且都是物理方面的。清華只有一個國家實驗室,是信息技術方面的。
中科大的科研還很強的體現是,它獲得過兩次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物理性質研究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這在高校里也是絕無僅有的。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三大獎中的最高獎,有時候經常空缺,含金量非常高,北大就沒有獲得過。
3.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的物理系在歷史上輝煌過,后來給了北大,到了上世紀80年代,開始重建物理系。我認為是國內發展最快,也是最好的物理系,實力上已經達到,不過大家還沒有完全接受。
現在清華物理系有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和光物理、高能物理、核物理、天體物理等幾個研究方向,這些研究方向上都有很不錯的成果。尤其在凝聚態方面,低維量子物質的制備、量子現象等研究出了很多成果。薛其坤院士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驗發現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被楊振寧稱贊為可得諾獎的成果。
現在清華物理系人才濟濟,有10位院士,長江學者9人,杰青15人,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除了科研,我覺得清華物理系的發力還在后面。原來物理系系主任朱邦芬院士,他是黃昆的弟子,對人才培養極為重視,從基科班到現在的學堂班,都是他在主導。現在科大校友在物理界聲勢很大,也許20年后就是清華校友了。
從去年起,國家物理奧賽的集訓由清華物理系來主抓,原來是北大在負責。這個的結果就是大量物理奧賽金牌得主將會進入清華,一部分會接著研究物理,是非常好的物理后備人才,清華又用學堂班這種高規格的人才培養方式去承接,應該會出一些牛人。
4. 南京大學
北有北大,南有南大,南大的文理跟北大很像,尤其在物理學這塊,南大一直實力很強,著名學生有吳健雄、嚴濟慈、吳有訓等人。全國高校重視SCI論文,就是從南大物理系開始的,引領全國風尚。
南大物理學院現在有院士9人,長江學者17人,杰青21人,正在籌備國家實驗室:南京微結構實驗室。南大物理系也曾經得過一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介電體超晶格材料的設計、制備、性能和應用。
除了物理系,南大還有一個系更為厲害,絕對國內第一,天文學系。這是我國最早開設天文學專業的學校,也是唯一的一個全國天文學的重點學科,我國的天文學人才的搖籃。
天文學是物理的一個分支,密不可分。
在物理這塊,南大名聲還在,但最近感覺人才有些跟不上,新出來的院士很少。
5.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曾經物理是可以比拼進前三的,現在越來越后退,真是慚愧啊。想當年,它在院系調整時,獲得了浙大的物理系。浙大也是民國幾大名校之一,真是可惜了。當年中國創建第一個半導體專業,還是北大黃昆和復旦謝希德一起搞的,現在的聲音幾乎沒有了。再這么發展下去,復旦的物理要被上海交大超過了。
四、氣象專業考研最好是哪個學校?
1,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毫無疑問師資力量最強,科研水平最高。但也是最難考的。
2,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局直屬)。最近這些年發展勢頭良好,和業務結合比較緊密,就業前景不錯,很多直接進入中國氣象局。
3,南京大學。國內氣象學專業最老的大學,師資力量比較豐富而且水平比較高。亦可體驗綜合性大學氛圍,開闊思路。
4,北京大學。師資水平雖高但不夠豐富,可選擇的研究方向不夠多。我那會兒比較難考,幾乎和大氣所差不多,不知道最近幾年怎么樣。
5,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國內最早以氣象學為招牌的大學,師資力量豐富,水平一般,側重業務和技術。地理位置偏僻。
6,北師大。這些年發展得不錯,也有一些很不錯的導師。不過感覺整體氛圍浮躁,方向不穩定,畢竟不是專業氣象學的底子。
7,中山大學。老資格的氣象學專業,師資力量尚可,有一些特色方向較有影響力。
8,蘭州大學。總體水平和中大差不多,國內具有氣象學專業的老資格大學,但城市背景欠佳可能會影響就業發展前景。
9,云南大學。幾乎沒有什么影響力。 其它中科院其它所(如寒旱所、南海海洋所)、氣象局其它地方研究所(如城市氣象所、高原氣象所),相對研究方向比較單一,去了會比較單調,思路不夠開闊。如果暫時欠缺進入大氣所、氣科院的實力,可以考慮進入這些院所過渡一下,讀博士再向大氣所氣科院發展。但其實考研難度也不低。 其它有一些名牌大學也新近開設了氣象學專業的碩士點(比如復旦大學),但說實話不大推薦。師資力量雖然看著還可以,但導師也多是兼職,軟硬件也不到位,還是需要中科院、氣科院來培養,而且總體研究思路并沒有建立起來,發展方向不夠明朗。
五、大氣化學哪個學校好?
大氣科學學科最好的10所大學,高考學子們,看看有沒有你想要報考的高校吧。
學科評估結果為A+的院校(共3所,排名不分先后):
1、中國科學院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擁有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建有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空間天氣學重點實驗室等等。
2、北京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
北京大學本科設置有大氣與海洋科學,隸屬于物理學院,學校擁有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該校的大氣科學還入選了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北京大學的大氣探測學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一所以大氣科學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前身為南京氣象學院。
學校擁有大氣科學、應用氣象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大氣科學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大氣科學專業課主干程群國家級教學團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建有大氣科學與環境氣象實驗國家級教學中心、大氣科學與氣象信息虛擬仿真實驗國家級教學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理科實踐教育基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該校還有用天氣學、數值天氣預報等國家級精品課程,以及氣象與生活、大氣污染——人類面臨的挑戰、氣象史話等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
學校的“共建體制下‘大氣象’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獲得了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大氣科學成功入選了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江蘇省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入選了江蘇省高校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十一五”期間江蘇省重點學科,天氣動力學、大氣探測與大氣遙感、農業氣象學、氣候學等為中國氣象局重點學科。
學校建有中國氣象局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重點開放實驗室、中國氣象局氣溶膠與云降水重點開放實驗室、氣象災害預警預報與評估協同創新中心、氣象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氣候與環境變化教育部國際聯合實驗室、氣候與氣象災害協同創新中心、大氣環境與裝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江蘇省農業氣象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大氣環境監測與污染控制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氣象探測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大氣海洋光電探測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大氣污染控制聯合實驗室等科研機構。
學科評估結果為B的院校(共2所,排名不分先后):
4、南京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
南京大學
5、國防科技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
學科評估結果為B-的院校:
6、蘭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
學科評估結果為C+的院校(共2所,排名不分先后):
7、清華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
8、中國海洋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
學科評估結果為C的院校:
9、中山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
學科評估結果為C-的院校:
10、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
想報考大氣科學專業的高考學子們,填報志愿的時候,可以參考下上面教育部對大氣科學學科的評估結果,其權威性是可以保證的,完全可以作為參考!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