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字體比較大氣的毛筆字?
一、有哪些字體比較大氣的毛筆字?
書法家于右任先生的字比較大氣,有氣度、有氣勢和浩然之氣。
于右任先生青年時追隨孫中山先生,為推翻滿清封建統治立下漢馬功勞。并積極倡導國共合作,興辦教育,是一位真誠的愛國人士。
于右任先生1922年10月在上海大學當校長。1924年國民黨在廣洲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他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
1926年,與馮玉祥、劉覺民等人為解救西安之圍,出任駐陜總司令。擔任國民政府審計院長、監察院長。
于右任先生書法早年學魏碑,方硬、古樸、奇絕。中年后專研草書,氣勢暢達,奇趣橫生。大氣磅礡。拙樸自然。
于右任先生草書特點是碑帖相結合,以魏碑入草,探索開辟了一條學書新路,給后來學草書者創作提供了寶貴經驗,有借鑒啟示作用。
楊吉平說:"于右任草書是懷素小草的繼承和強化,他解決了小草的碑化問題。″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上圖書法作品為于右任先生所書。)
二、什么字體寫出來的字最大氣?
這個問題過于廣義,確實不好回答。就書法而言,是靠感性的視覺效果來實現其美感的。所謂的大氣、瀟灑、入木三分等等都不過是字的筆畫形態符合特定的比例來造就的而已。換言之,最大氣的字體就是寫出屬于自己特色和氣勢的書法作品。
下面介紹幾位有代表性的書法家的字體特點,希望對你有用!
一、王羲之: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評曰:“漂若游浮云,嬌如驚龍”。其著名的《蘭亭集序》等帖,皆為后人臨摹。他在我國書法發展史上有繼往開來的巨大貢獻,被尊為“書圣”。
二、顏真卿: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后為行草書開一生面。
其傳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爭座位》以及《麻姑碑》等眾多碑刻唐朝大書法家,以其豐腴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名世,對后世影響巨大。楷書代表作有《多寶塔》、《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等,一改王羲之以來的秀美之風及初唐瘦硬的書法標準,轉為陽剛之美,可謂楷書藝術的巔峰。另外,他在行書領域上也有很高深的造詣,《祭侄稿》被喻為“天下第二行書”。
三、王獻之:其書法可和王羲之比較,父子在書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為顯,獻則以行草為能。“二王”最有創新意義和存在價值的,是其流美飄逸的行草書。王獻之不為其父所囿,別創新法,英俊豪邁,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
王獻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書以《洛神賦十三行》為代表,用筆外拓,結體勻稱嚴整,如大家閨秀,姿態嫵媚雍容。其行書以《鴨頭丸帖》最著。
四、柳公權:其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筋柳骨",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并稱"楷書四大家"。
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構嚴謹,有著“顏筋柳骨”的說法。“書貴瘦硬方通神”他的楷書,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五、歐陽詢: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勁,結構獨異,后人稱為“歐體”。其源出于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于平正中見險絕,于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等,行書以《夢奠帖》、《張翰帖》等為最著名。
當然從古到今,肯定還有其他優秀的書法家,這里不再一一列舉。要想讓作品具有自己的風格,前期還是要大量臨帖,后期則側重于讀帖,意在體會書家筆意,風韻。風格是長時間進行創作培養的,不要擔心。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