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的物理法和生化法的優缺點?
一、污水處理的物理法和生化法的優缺點?
污水處理可采用多種方法,這取決于污水的主要成分。
物理法一般只能處理雨水等含有較多顆粒物的雨水,而當雨水中含有較高的有機物時,此法效果很差。此時較為有效的處理方法是采用生化法。后者可使有機污染物有效分解。
前者優點是較為簡便,但適用范圍有效。后者優點是適用范圍廣泛,但缺點是系統構成復雜。
二、污水處理生化法,進水的氨氮濃度最高能達到多少不影響生化系統?
進水的氨氮最高達到200mg/L不影響生化系統。
三、污水處理生化池進水大?
進水大是瞬時的還是長期的,瞬時可以考慮前端加池子調節,長期的一般會出問題 可以考慮加大曝氣量,提高污泥濃度,以降低負荷保證效果,強化預處理也是可行的方案。
四、污水處理生化池沉降標準?
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氣池內混合液在100毫升量筒中,靜止沉淀30分鐘后,沉淀污泥與混合液之體積比(%),因此有時也用SV30來表示。一般來說生化池內的SV在20-40%之間。污泥沉降比測定比較簡單,是評定活性污泥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常被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和及時反時污泥膨脹等異常現象。顯然,SV與污泥濃度也有關系。
五、生化污水處理后出水臟的原因?
1.
污泥,也就是細菌,在生化處理中具有單一選擇性,由于進水流量和性質發生變化,造成如下結果:
2.
負荷過大,造成分解困難,沉降效果下降等。這種情況在短時間內只體現排水渾濁,也就是懸浮物過多,但COD等指標正常。如果時間長了,水質也會下降。針對這種情況,一是控制進水的穩定性和均衡的流量;二是,如果在總量上沒有增加,那就加大調節池的容水量,以調節和控制均衡進水。
六、污水處理廠生化池的原理?
生化池利用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作用,進行缺百氧、厭氧、好養反應,去除廢度水中有機物和氮磷知,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污水廠正常運行的控制參數根據處理工藝道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控制參數有DO、MLSS、HRT、SRT、內外回流回比等。
七、糖醛衍生化法?
糠醛,又稱2-呋喃甲醛,與糖醛是同一物質。其學名為α-呋喃甲醛,是呋喃2位上的氫原子被醛基取代的衍生物。它最初從米糠與稀酸共熱制得,所以叫做糠醛。糠醛是由戊聚糖在酸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戊糖,再由戊糖脫水環化而成。生產的主要原料為玉米芯等農副產品。合成方法有多種。糠醛是呋喃環系最重要的衍生物,化學性質活潑,可以通過氧化、縮合等反應制取眾多的衍生物,被廣泛應用于合成塑料、醫藥、農藥等工業。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糠醛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
八、厭氧生化法的產物?
厭氧生物處理又稱厭氧消化,厭氧發酵,厭氧穩定技術,厭氣 生物處理。習慣上是指污泥消化。利用厭氧微生物 (主要是厭氧菌),在無氧情況下,分解污水、污泥中 有機物的厭氧過程。
? 處理的最終產物主要是甲烷 (約占50%-75%)和二氧化碳等氣體(約占20%- 30%)。過去主要處理對象是有機污泥,如一次沉淀 池的沉淀污泥和二次沉淀池的腐殖污泥或剩余活性 污泥等。 但近年來發展到應用于處理食品、飲料、造 紙、石油化工、制藥、有機合成等工業的有機廢水和 城市污水。
九、污水處理廠生化池計算?
想快速估算用泥齡,計算舉例: 泥齡是10d的話,先不考慮濃縮,每日排泥量=生化池容積×泥齡的倒數=10%V 再考慮經過濃縮后,含固率增加1~2倍,則每日排泥量≈(3~5%)V
十、生化污水處理如何養好細菌?
營養(污水量和污染物的乘積)和微生物量(好氧池容積*好氧池內污泥濃度)的比值要合適。
最好做到0.1-0.2,才能保證出水COD較低。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