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主要自然災害是什么?
一、上海的主要自然災害是什么?
上海市簡稱滬。地處我國東部海岸中段,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主要自然災害是:
一臺風
本市每年都遭受太平洋熱帶氣旋的襲擊,自1949—2002年間,以上海為中心的550公里范圍內經過而影響到上海的熱帶氣旋共186個,并帶來大風、暴雨、風暴潮等災害。
二暴雨
年均降雨量1123毫米,70%集中在4—9月,由于地勢低洼,易造成江河泛濫,田地被淹。市區排澇能力分布不均,尚需進一步加強。
三風暴潮
上海沿江沿海經常發生由臺風引起的風暴潮災害,對海塘、堤壩、內河防汛墻等工程造成嚴重破壞。
四龍卷風
平均每年有2—3次,主要發生在郊區(縣),具有突發性和破壞性,危害較大。
五赤潮
長江口附近海域,每年都要發生多起大規模(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赤潮災害。對海洋生物資源造成嚴重破壞,赤潮生物毒性對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威脅。
六濃霧
上海江海環繞,水氣充沛,受城市熱島效應和大氣環境等因素影響,濃霧天氣有增多趨勢,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冬季,對城市水上、道路和航空交通影響較大。
七高溫
上海每年高于35℃高溫日數一般為9天左右,異常時可達20至30天,對城市供水、供電、農業生產和市民生活有一定影響。
八雷擊
上海屬我國雷擊多發地區,全市年平均雷暴日為53.9天。雷擊造成的人員傷亡每年都有發生,造成經濟損失的嚴重性呈上升趨勢。
九地質
主要威脅是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采取人工回灌等綜合治理措施后,沉降有所控制;但地下水污染面積仍在2100平方公里以上,淺水含水層受污染狀況較普遍。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