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氣環境標準? 大氣一氧化碳環境標準值?
一、河北省大氣環境標準?
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編制的《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平板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三項地方標準正式公布,自今年5月1日起對新建企業和現有企業分階段實施。
據專家測算,與原標準相比,新標準實施后,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每年分別減排約1.13萬噸、4.52萬噸、7.79萬噸,將有力促進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耿建擴 陳元秋)
二、大氣一氧化碳環境標準值?
職業接觸限值(GBZ230-2010) 最高容許濃度(MAC)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TWA)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STEL)— 20 mg/m3 30 mg/m 2.環境標準 中國(TJ36-79) 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3.00mg/m(一次值) 1.00mg/m(日均值) 中國(GB3092-1996)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mg/m) 一級 二級 三級* 日平均 4.00 4.00 4.00 1小時平均 10.00 10.00 20.00 檢測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濃度可以使用專業的一氧化碳報警器來進行監控
三、急!大氣環境標準的種類和作用是什么?
(一)大氣環境標準的種類和作用
大氣環境標準按其用途可分為: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標準及大氣污染警報標準。按其適用范圍可分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行業標準。
1.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是以保障人體健康和正常生活條件為主要目標,規定出大氣環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的最高允許濃度。它是進行大氣污染評價,制訂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依據,是進行大氣環境管理的依據。
2.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這是以實現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為目標,對污染源排入大氣的污染物容許含量作出限制,是控制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和進行凈化裝置設計的依據,同時也是環境管理部門的執法依據。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可分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行業標準。
3.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標準:這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一種輔助規定。它根據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結合生產工藝特點、燃料、原料使用標準、凈化裝置選用標準、煙囪高度標準及衛生防護帶標準等,都是為保證達到污染物排放標準而從某一方面作出的具體技術規定,目的是使生產、設計和管理人員易掌握和執行。
4.警報標準:這是大氣環境污染不致惡化或根據大氣污染發展趨勢,預防發生污染事故而規定的污染物含量的極限值。超過這一極限值時就發生警報,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警報標準的制訂,主要建立在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和生物承受限度的綜合研究基礎之上。
四、a級環境標準?
GB 18918-2002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標準共要求指標12項,其中化學需氧量(COD)與懸浮物(SS)以及氨氮和總磷是常規重點控制的污染物指標,具體詳見下表內容
擴展資料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適用范圍明確規定為:
專門針對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廢氣、污泥污染物排放制定的國家專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適用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排放、廢氣的排放和污泥處置的排放與控制管理。
根據國家綜合排放標準與國家專業排放標準不交叉執行的原則,本標準實施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廢氣和污泥的排放不再執行綜合排放標準。
污水處理廠噪音控制仍執行國家或地方的噪音控制標準。
五、大氣環境標準性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大氣環境標準性管理的基本原則有四條:
其一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從我國國情出發作出適合的規定。
其二是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原則,合理規劃工業布局,采取措施保護和改善大氣環境。
其三是獎勵和懲罰相結合的原則。
其四是權利和義務一致的原則,人民群眾有享受大氣環境的權利,同時義須履行保護大氣環境的義務。
六、工人宿舍環境標準?
2020年關于員工宿舍配置標準做出范圍,入住條件,員工與市區累無固定住所,身體健康 無 任何傳染性疾病及無不良 嗜好,為了最大限度優化宿舍資源,保證急需月度入住周期達到25天以上人員方可享受員工宿舍福利 如父對象一線人員,優先考慮售前,售后基層員工條件允許情況 想同時盡量滿足其他部門基層員工需求 。
七、養雞聲音環境標準?
我國規定噪音限制在85 分貝以下。《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有關條款,對規模養殖場選址要選擇場區空氣清潔、無污染,環境安靜,無噪音干擾或干擾較輕。
八、工業尾礦環境標準?
防治尾礦污染環境管理規定
(1992年8月17日國家環保局令第11號)
第一條 為保護環境,防治尾礦污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中所稱尾礦是指選礦和濕法冶煉過程中產生的廢物。
第三條 本規定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企業所產生尾礦的污染防治及監督管理。氧化鋁廠的赤泥和燃煤電廠水力清除的粉煤灰渣的污染防治也適用本規定。放射性尾礦、伴有放射性尾礦的非放射性尾礦的污染防治,依照國家有關放射性廢物防護規定執行。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內的尾礦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在尾礦污染防治工作中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對綜合利用尾礦的,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優惠。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管轄范圍內產生尾礦的企業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的企業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機關應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第七條 產生尾礦的企業必須制定尾礦污染防治計劃,建立污染防治責任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尾礦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八條 產生尾礦的企業必須按規定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排污申報登記。
第九條 產生尾礦的新建、改建、或擴建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第十條 企業產生的尾礦必須排入尾礦設施,不得隨意排放。無尾礦設施,或尾礦設施不完善并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法律規定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限期建成或完善。
第十一條 貯存含屬于有害廢物的尾礦,其尾礦庫必須采取防滲漏措施。
第十二條 在國務院、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的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內不得建設產生尾礦的企業;已建的企業所排放的尾礦水必須符合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向上述區域內排放尾礦水超過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限期治理。
第十三條 尾礦貯存設施必須有防止尾礦流失和尾礦塵飛揚的措施。
第十四條 產生尾礦的企業應加強尾礦設施的管理和檢查,采取預防措施,消除事故隱患。
第十五條 因發生事故或其他突然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尾礦污染事故的企業,必須立即采取應急措施處理,及時通報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企業主管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尾礦污染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向當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對于特大的尾礦污染事故,由地、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國家環境保護局。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擾對事故的搶救和處理工作。可能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業,應當采取措施,加強防范。
第十六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尾礦設施上任意挖掘、墾殖、放牧、建筑及其他妨礙尾礦設施正常使用和可能造成污染危害的行為。
第十七條 尾礦貯存設施仃止使用后必須進行處置,保證壩體安全,不污染環境,消除污染事故隱患。關閉尾礦設施必須經企業主管部門報當地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批準。經驗收移交后的尾礦設施其污染防治由接收單位負責。利用處置過的尾礦或其設施,需經地、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并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八條 對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一)產生尾礦的企業未向當地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登記的,可處以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并限期補辦排污申報登記手續;(二)違反本規定第十條規定,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建成或完善尾礦設施,或者違反本規定第十二條規定,經限期治理未完成治理任務的,根據所造成的危害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或提請人民政府責令停產;(三)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現場檢查或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給予警告,或處以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九條 本規定所稱尾礦設施是指尾礦的貯存設施(尾礦庫、赤泥庫、灰渣庫等)、漿體輸送系統、澄清水回收系統、滲透水截流及回收系統、排洪工程、尾礦綜合利用及其他污染防治設施。
第二十條 本規定自一九九二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九、電池車間環境標準?
鋰電池生產車間要求
鋰電池生產車間一般要求很高。一般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才能做出好的產品來。
第一,全封閉式無塵車間,打造優良品質
生產車間采用全封閉式無塵車間,可以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嚴格控制環境的溫度、濕度及粉塵等,從而保證了產品的優良品質。 就是生產員工在無塵車間里作業。
第二,規模化、自動化生產能力,締造優質產品
采用的是國內外先進的自動生產設備,將不良產品的發生率降至最低,確保了穩定的制造水準及供貨能力。 為找工正在打操作全自動極片碾壓機。
第三,每道工藝要有完善的品質控制。
每條生產線上至少有質檢人員進行跟蹤檢測,并按照嚴格的品質管理流程專業控制,通過來料品質控制(IQC)、制程品質控制(IPQC)、出貨品質控制(OQC)、電池可靠性及安全性能檢測、客戶服務、質量工程、儀器校準及體系管理等
十、強制性環境標準?
國家強制性標準:
(一)藥品標準,食品衛生標準,獸藥標準;
(二)產品及產品生產、儲運和使用中的安全、衛生標準,勞動安全、衛生標準,運輸安全標準;
(三)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衛生標準及國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設標準;
(四)環境保護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環境質量標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