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圍內四個大氣環境問題?
一、全球范圍內四個大氣環境問題?
1、酸雨污染。20世紀50年代隨工業生產的發展和人口的激增,人類使用石化燃料增多出現的。其主要的危害就是導致大片的森林死亡。
2、溫室效應(或全球變暖)。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其中,美國是第一大國,中國是第二大國。
3、城市大氣污染。我國城市大氣污染非常嚴重。我國現有600多座城市,其中大氣質量符合國家一級標準的不到 l%。污染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我國以排放大量污染物的煤炭為主要能源;二是我國城市越來越多的汽車排放的尾氣對空氣污染嚴重。
4、垃圾成災。目前與日俱增的垃圾,包括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都感到棘手的難題。我國的垃圾因為沒有處理,不僅越積越多,而且占用耕地,污染空氣和地下水。現在我國有2/3的城市都陷入了垃圾重圍。
二、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中的三個典型問題是?
全球性大氣污染,是指由來源于眾多國家的大氣污染物造成的危害全球環境的大氣污染。全球性大氣污染問題主要有:
1、溫室效應:大氣中的CO2和其他微量氣體如甲烷、一氧化碳、臭氧、氟氯碳(CFCS)、水蒸氣等可以使太陽短波輻射幾乎無衰減的通過,但卻可以吸收地表的長波輻射,由此引起全球氣溫升高的現象,稱為“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溫室氣體。
2、臭氧層破壞:O3層具有強烈吸收太陽紫外線的功能,從而保護地球上各種生命的存在、繁衍和發展。
氟氯碳、NOX等物質是導致其破壞的主要原因。
三、全球變暖對于中國大氣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
1.導致兩極冰川融化淹沒我國沿海部分地區,影響較大的如渤海灣和東南沿海。
2.溫度升高往往伴隨著干旱的加重,造成我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北方地區供水不足,這又會使農作物作物減產。
3.全球變暖會影響整個水循環過程,可能使蒸發加大,改變我國東部季風區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極端異常事件的發生,導致洪澇、干旱災害的頻次和強度增加,以及地表徑流發生變化。
四、全球變暖問題?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于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
由于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陸地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大陸氣溫升高,與海洋溫差變小,進而造成了空氣流動減慢,霧霾無法短時間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霧霾天氣增多,影響人類健康。汽車限行,暫停生產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氣候變暖和霧霾污染。
五、工業革命以來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
主要的問題有:
①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由于人類活動排放大量的溫室效應氣體如二氧化碳等所致,氣候變暖除造成冰川積雪融化,海平面升高(每年約2.6mm)等生態環境破壞外。
②臭氧層破壞,其主要原因是人類大量使用氯氟烴造成的,其對健康的危害在于大氣中的臭氧對太陽紫外線的阻擋作用減弱,而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可使人類皮膚癌,白內障的發生率增加。
③酸雨,主要是由于大氣中的成酸物質如硫氧化物等遇水而形成的,酸雨除對水生和陸生生態系統產生嚴重危害外,也可對人體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④生物多樣性銳減,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如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及其存在的生態綜合體。它由生物的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部分組成。
六、全球如何治理全球環境問題?
目前的全球環境問題包括氣候變暖;水污染;大氣污染;白色污染;荒漠化加重;還有過量使用農藥和化肥等造成的食品和水產品污染等問題。
但是導致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是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工業及農業生產中大量排放的有毒有害廢水等造成的水污染,大量的森林被砍伐,被毀壞,人們不能很好的保護和營造森林,爛采爛伐造成的。對于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各國所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第一,各國應出臺嚴厲的環境保護政策,并嚴格執行;第二,嚴格執行諸如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嚴格控制森林的砍伐,鼓勵人民植樹造林,提高國土綠化率。在調節城市濕度溫度、制造氧氣、消音隔塵等方面,草坪也遠不如樹木。
七、大氣環境量化標準?
大氣環境標準,是進行大氣質量管理和評價,制定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和污染排放標準的依據,同時也是環境部門的工作指標和監督依據。
基本信息
分類
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行業標準
作用
大氣環境管理的科學依據和手段
學科
環境評價
大氣環境標準:
它是進行大氣質量管理和評價,制定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和污染排放標準的依據,同時也是環境部門的工作指標和監督依據。為消除日趨嚴重的大氣污染,除抓緊對大氣污染源治理,盡量減少以致消除某些大氣污染物的排放之外,還應通過其他一系列措施做好對大氣質量的管理工作,包括制訂和貫徹執行環境保護方針政策,通過立法手段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法規,加強環境保護管理等。制訂大氣環境標準是執行環境保護法規,實施大氣環境管理的科學依據和手段。
八、全球大氣氣候問題?
地球可容納的生命體將近飽和,同時氣候也瀕臨打破的臨界點。而且多個國家組成的專家研究團隊還指出,溫室氣體排放等諸多環境問題,已經讓地球達到了難以承受的狀態,全球應該迅速進入緊急狀態。
近些年來,氣候變暖一直都是諸多國際會議中主要討論的議題,氣候變暖將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到時候人類的生存也會受到影響。因此,中法德三國的領導人曾就氣候問題進行了討論。
氣候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因此希望發達國家可以在減排行動中作出表率,號召全球都為節能減排貢獻出一份力量。另外法德兩國的領導人也表示想要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合作,用更好的方法來解決氣候問題。
全球氣候急劇惡化,氣溫變暖將會對整個人類造成威脅。美國的總統拜登指出,全球的氣候不斷變暖,海水會持續上漲,生活在近海地區的人們將會受到威脅,這也意味著人們生存空間受到擠壓。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也向中國拋出橄欖枝,希望在氣候問題這方面,加強和中國的合作。當人們的生存空間受到威脅時,世界各地必將會因此產生激烈的斗爭與沖突。面對這種緊急狀況,美國也無法單獨抵御,希望兩國可以共同治理氣候問題。
近些年來,中國迅速發展,讓我們了解到了中國速度,但是發展避免不了會對環境產生破壞,但是中國始終秉持著“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原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此前表示,中國決定7月16日啟動碳市場上線交易,納入首批碳市場覆蓋的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這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中國將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九、全球化還是逆全球化是問題?
是,全球化已經勢不可擋,逆全球化除非你本身特別的強,強到不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顯然這是不現實的。
十、大氣環境達標判定依據?
1、采用手工監測時,按照監測規范要求測得的監測數據等于或者低于排放限值的,即屬于達標排放。
2、采用自動監測時,按照監測規范要求測得的任意 1 h 平均濃度值等于或者低于本標準規定的限值,即屬于達標排排放。
3、若同一時段的現場手工監測數據與有效自動監測數據不一致,優先使用符合法定監測標準和監測方法的現場手工監測數據。
4、啟動、停機等非正常情況下,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自動監測數據可不作為達標判定依據。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