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與防治的實踐報告
“大氣污染的危害與防治”開題報告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 馬春艷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下午好!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我們醞釀已久,期盼已久的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程今天正式開題了。作為指導教師,我來陳述一下我們的開題報告。一.什么是研究性學習?為什么在高中設置研究性學習課程?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的特點。二.我們選題的背景。我們的主課題是《大氣污染的危害與防治》,下面分4個子課題。之所以選擇這個題目是由于隨著工業發展,人口增加,森林砍伐等原因,使大氣成分發生了變化。大量的污染物進入環境,這些污染物破壞生態環境,影響人體健康,并損害其他生物。大氣污染的危害是嚴重的,保護大氣已成為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心愿,基于以上原因,我們課題組就選擇了就大氣污染的危害與防治展開研究,通過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有關大氣污染的調查、宣傳活動,使學生認識大氣污染的特點及大氣污染對環境的嚴重危害,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并能根據我們周圍空氣污染的情況,提出建議\防治或減少大氣污染。三.作為一門課程,研究性學習應當達到的目標有以下幾個: 1.整個研究過程都由學生獨立完成,在這個過程中能培養學生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能力。 2.對于大氣污染很多學生是一知半解的,通過調查研究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對正常的課堂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4.我們本次研究過程主要是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 5.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6.以前很少有學生關心我們周圍的環境問題,通過此次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我要陳述的就是以上三方面內容。 對于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程,我們高一整個研究性學習小組的教師也是一直在摸索,在探討,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有經驗不足,指導不當的地方,希望全校的領導和老師能給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 另外,在學生的活動中可能需要某些部門和老師的幫助,在此我代表小組先向你們表示感謝。 最后,我祝愿研究性學習這朵奇葩能在我們六中的校園里開出絢麗的花朵。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