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檢定規程最新(儀器儀表檢定規程最新版)
一、儀器儀表計量檢定規程?
XX儀器儀表管理規范 編寫|姓名|日期| 審核|執行|XX目錄 在數據中心日常運維中需要使用多種儀器儀表,為了防止在使用中遺失、損壞或失效,對其采購、儲存、領用、檢定或校準、報廢等環節進行有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根據公司相關規定,并結合數據中心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和《儀表計量檢定規程》制定,未盡事宜,按照國家相關法
二、卡尺檢定規程最新版?
1. 校驗范圍:游標卡尺150m/m、200m/m、300m/m
2. 使用標準件:塊規
3. 校驗環境:溫度20±5OC,R.H.: 60O/O±20O/O
(1)以目測檢驗,外部不得有彎曲變形。
(2)檢驗游尺與本尺全程滑動時,是否順暢。
(3)歸零后,以目視觀察內外側之測量面是否密合。
(4)檢查深度測定桿之磨損狀態。
(5)做好游標卡尺之積屑清潔、上油保養等工作。
三、最新熱電偶檢定規程?
現行的熱電偶檢定規程主要有:JJG 351-1996|工作用廉金屬熱電偶檢定規程JJG 115-1999|標準銅-銅鎳熱電偶檢定規程JJG 167-1995|標準鉑銠30-鉑銠6熱電偶檢定規程JJG 668-1997|工作用鉑銠10-鉑、鉑銠13-鉑 短型熱電偶檢定規程JJG 75-1995|標準鉑銠10-鉑熱電偶檢定規程JJG 344-2005|鎳鉻-金鐵熱電偶檢定規程JJG 833-2007|標準組鉑銠10-鉑熱電偶檢定規程
四、壓力表檢定規程最新?
1、 壓力表檢定規程最新
外觀檢查
1.1 壓力表零部件裝配應牢固、無松動現象。
1.2 新制造的壓力表應均勻光滑、無明顯剝脫現象。
1.3 壓力表應有安全孔,安全孔上須有防塵裝置。(不準被測介質溢出表外的壓力表除外)
1.4 壓力表分度盤上應有如下標志,制造單位或商標;產品名稱;計量單位和數字計量器具制造許可證標志和編號,真空表應有“-”或“負”字,準確度等級,出廠編號。
1.5 讀數部分,表玻璃應無色透明,不應有妨礙讀數的缺陷。分度盤應平整光潔、各標志清晰可辨。
五、量塊檢定規程?
原規程自頒布實施以來,對量塊檢定工作的指導意義明顯,同時,隨著實施的進一步細化,以及近幾年檢測校準實驗室評審工作的開展,原規程中的一些問題以及可操作性不足的缺點顯現出來,給檢定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本次修訂根據原規程實施的實際情況和國家質檢總局對規程要求的詳細程度進行平衡,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實現規程的可操作性和滿足各方用戶的使用要求。
二、
修訂的主要內容
1.量塊長度穩定度的判定
量塊長度穩定度的判定標準是量塊長度的最大允許年變化量。量塊長度的年變化量 l A 計算公式是:
式中: l 2 ——被測量塊考察期間測得的最大長度; l1 ——被測量塊考察期間測得的最小長度; Y ——以年為單位的考察期限。
原規程中, l 2 ——被測量塊考察期間首次測得的長度; l 1 ——被測量塊考察期間末次測得的長度; Y 沒有變化。這個變化是技術委員會審定時專家提出并獲得委員會認定后修改的。
新規程的變化一:強調計算 l A 前要確認量塊沒有經過修理等條件。
新規程的變化二:增加 Y >4時,用 lA 直接與表8的規定比較,穩定度超差的應降低等、級或作廢。 Y ≤4時,用 lA 與新增加的表13的規定比較。超出允許值的量塊應該依據超出部分的大小采取減小有效期、封存、報廢等方式處理。
新規程的變化三:3等及以下和1級及以下量塊可以都采用 l A 應符合表13的規定進行穩定度判定。
新規程增加的表13的說明:表13是1個周期間隔時計算出 l A 的最大允許值。該允許值是根據 l A 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結果和量塊長度年變化量最大允許值綜合考慮后給出的。按照原規程的規定應該考慮測量不確定度的影響就是這個意思。由于不同人員對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差別較大,以及處理方法多種多樣,造成原規程的可操作性差。
本次修訂給出了具體的方法,操作性強且處理方法統一。
2.量塊檢定周期
原規程的檢定周期是:“使用中的量塊,根據量塊長度的穩定度、磨損和保養情況確定量塊長度測量結果有效期。有效期可在3個月到2年之間選取。”
從以上文字看,量塊檢定周期的選取范圍跨度大,出現隨意選取檢定周期時難以管理。且對于缺乏經驗的檢定員要選取檢定周期時也不易操作。因此,本次修訂首先改為:“檢定周期一般為1年。”這既是量塊使用特性決定的通常情況,也是我國量塊檢定的實際情況。其次修改為:“
六、卡尺檢定規程?
1. 校驗范圍:游標卡尺150m/m、200m/m、300m/m
2. 使用標準件:塊規
3. 校驗環境:溫度20±5OC,R.H.: 60O/O±20O/O
(1)以目測檢驗,外部不得有彎曲變形。
(2)檢驗游尺與本尺全程滑動時,是否順暢。
(3)歸零后,以目視觀察內外側之測量面是否密合。
(4)檢查深度測定桿之磨損狀態。
(5)做好游標卡尺之積屑清潔、上油保養等工作。
七、PH 檢定規程?
酸度計的級別是按其指示器(簡稱電計)的分度值(分辨率或最小顯示值)表示的,例如:分度為0.1pH的儀器稱為0.1級儀器;最小顯示值為0.001pH的儀器稱為0.001級儀器,等等。
儀器的準確度是電計與電極配套測試標準溶液的綜合誤差,它不僅與電計有關,而且與玻璃電極和參比電極更有關。從實際使用要求出發,目前電計的分度值為0.1~0.001pH,如果有必要的話,依當前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制作出更精密的電計。但是,由于結構和制造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常用電極的性能還不能達到完全理想的程度。玻璃電極的重復性誤差和參比電極的溶液接界電勢穩定性都不優于0.01pH。
酸度計的級別與其測試準確度的關系在酸度計國家計量檢定規程(JJG119-84)中規定如下:
儀器的級別0.2級0.1級0.02級0.01級0.001級
分度值或最小顯示值(pH)0.20.10.020.010.001
電計示值誤差(pH)±0.1±0.05±0.01±0.01±0.002
配套測試示值總誤差(pH)±0.2±0.1±0.02±0.02±0.01
八、2021年衡器檢定檢定規程?
答:2021年衡器檢定檢定規程:JJF1847《電子天平校準規范》
九、拉力計檢定規程?
拉力試驗機檢定計量介紹
什么是計量呢?計量其實是一個比較的過程,把被測量與同種類的單位量通過一定的測量方法進行比較,以確定被測量是該單位的若干倍。被測量的數值與所選單位成反比。Z后計量結果的值由兩部分組成:計量結果數值和單位名稱。
拉力試驗機計量檢定規程具體的操作是:根據試驗機被檢區間的力值,將相應力值的標準拉力試樣裝夾在試驗機上,按GB/T228-2002標準規定的速度讓試驗機對標準拉力試樣進行拉伸,當標準拉力試樣處于拉伸狀態時在其上裝上引伸計或貼上應變片,讓拉力試驗機/拉力機繼續對標準拉力試樣進行拉伸,引伸計或應變片將標準拉力試樣的伸長量顯示出來,將伸長量換算為拉力值,再與拉力試驗機度盤上與標準拉力試樣相同的力值點進行對比,根據比對值的差來確定試驗機技術狀態及精度。
拉力試驗機計量檢定相關標準
標準有:GB/T 16491-2008、GB/T 1040-1992、JJG_139-1999、 GB/T 17200-2008、GB/T19022、GB/T228-2002、GB/T3159-2008、JJG139-2014、JJG157-2008、JJG475-2008、JJG762-2007等。
拉力試驗機計量需要測量的量
1. 力值
測量原理:經過測力傳感器(Z常用的,屬于應變片式傳感器)、擴大器和數據處置系統來完成測量。
應變片式傳感器是由應變片、彈性元件和某些附件(賠償元件、防護罩、接線插座、加載件構成),應變式傳感器能夠將某種機械質變成電量輸出的器件。應變片式傳感器的拉、壓力傳感器國表里品種繁復,首要有筒狀力傳感器、輪輻式力傳感器、S雙連孔型傳感器、十字梁式傳感器等類型。
2. 形變
測量原理:經過形變測量的安裝來測量,拉力試驗機是用來測量試樣在測試的過程中發生的形變物理值。
在該安裝上有兩個夾頭,在經過一系傳紀的念頭構與裝在測量安裝頂部的光電編碼器連在一起,當兩夾頭之間的間隔發生轉變的時候,帶動光電編碼器的軸扭轉,光電編碼器就會有脈沖旌旗燈號輸出。再由處置器對此旌旗燈進行處置,就可以得出試樣的變形量。
3. 拉力試驗機橫梁位移
測量原理:原理同變形測量大致是相同的,都是經過測量光電編碼器的輸出脈沖數來取得橫梁的位移量。
十、餾程儀檢定規程?
1. 開機,打開冷浴開關,儀器自檢。
2. 量筒標定,將清潔干燥的量筒放置平穩,按“量標1”,“零點校驗”,反復進行2-3次,至兩個數據之差小于140,按“確定”保存。
取下量筒,準確倒入100mL無水酒精,按“量標1”,“體積校驗”,反復進行2-3次,至兩個數據之差小于140,按“確定”保存。取下量筒,吹干后,放上接液舌。
3. 標定完的量筒數據會存儲在儀器內部,下次使用可直接選擇量筒編號即可。
4. 稱取不含水原油樣品50g,插溫度計時,確保兩個觸點落在燒瓶頸部刻線上,固定好。調整爐盤高度將蒸餾燒瓶垂直固定在加熱源上,旋緊支管處的密封裝置。
5. 按“啟動”鍵,啟動程序。當檢測到量筒已放好且冷浴溫度到達設定值后,加熱器自動加熱。
6. 儀器自動檢測初餾點,升溫到設定值后,儀器自動結束實驗。按“數據1”,“打印”,同時,旋下電爐架,清洗吹干量筒,待燒瓶冷卻后,進行清洗,注意勿損壞溫度計。擦拭回餾管時,注意動作要輕。
7. 按“數據1”鍵,進入下一個樣品測定。 注意:
1.每次油樣預熱溫度在50 ℃左右。
2.儀器正常工作狀態下,面板上兩個燈亮。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