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觀測天文的儀器(古代觀測天文的儀器叫什么)
一、常見的天文觀測儀器有哪些?
恒星儀器 行星儀器 編碼器 射電天文儀器 檢測儀器 便攜式望遠鏡 太陽儀器 轉臺系列 數顯表 人衛觀測儀器 天文臺 恒星儀器 行星儀器 編碼器 射電天文儀器 檢測儀器 便攜式望遠鏡 太陽儀器 轉臺系列 數顯表 人衛觀測儀器 天文臺 天體測量儀器 天象館 折射天文望遠鏡、反射天文望遠鏡及折反射天文望遠鏡 射電望遠鏡天體測量儀器 天象館
二、中國元代古觀象臺的天文觀測儀器是?
元代觀象臺, 明初攻克北京時毀于戰火,殘存的天文儀器被運往南京保存。明正統七年(1442年)時重建此臺,古觀象臺是由元代大都城的東南角樓改建而成的高臺磚砌建筑。改名“觀星臺”,并復制了一套儀器,明代臺上置有大型銅鑄天文儀器渾天儀、簡儀、渾象儀(天球儀)等,臺下是紫微殿、漏壺房、晷影堂等建筑,內置圭表、漏壺等儀器。
崇禎年間(1629~1638年)由徐光啟、李天經等人先后制造了極限大儀、平懸渾儀、平面日晷、候時鐘、望遠鏡、沙漏等儀器。
三、沈陽的天文觀測?
沈陽科學宮都沒有 呵呵 天文臺主要是進行天文觀測和研究的機構,大多設在山上 沈 陽空氣質量不好晴天少 所以沒有
四、古代天文儀器發明者是?
張衡發明地動儀,南懷仁發明黃道經緯儀,郭守敬發明簡儀、高表等等。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杰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于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黃道經緯儀是清朝制造的八件大型銅鑄天文儀器之一,是我國重要的古天文觀測儀器,也是中國第一臺以現代的黃道坐標系統作觀測的儀器。適用于作觀測太陽和行星等天體的運動。1673年制成,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古觀象臺的觀測平臺上。它代表著中國和西方文化與科技交流的重要成果。
五、中國古代天文儀器天文儀屬于嗎?
天文儀又稱天體儀,古稱“渾象”,是我國古代一種用于演示天象的儀器。我國古人很早就會制造這種儀器,它可以用來直觀、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運動規律,可以說天體儀是現代天球儀的直接祖先。
六、中國古代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工具?
一、赤道經緯儀
地平經緯儀在康熙八年開始制造,歷經四年于康熙十二年完成,由子午圈、赤道圈、赤經圈等組成。主要用來偵測太陽時和天體的赤經、赤緯。
地平經緯儀
它是由比利時耶穌會士南懷仁于1673年設計制造,重2720千克,高3.380米。最主要的功能是測量太陽時以及天體的赤道坐標(赤經和赤緯)。
二、黃道經緯儀
黃道經緯儀是清朝制造的八件大型銅鑄天文儀器之一,是我國重要的古天文觀測儀器,也是中國第一臺以現代的黃道坐標系統作觀測的儀器。適用于作觀測太陽和行星等天體的運動。
黃道經緯儀
它是由南懷仁于1673年設計制造,重2752千克,高3.492米。最主要的功能是測量恒星的黃道坐標(黃經、黃緯)。
三、天體儀
天體儀在康熙八年開始制造,歷經四年于康熙十二年完成,該儀用途有60多項,但它主要用于黃道、赤道和地平三個坐標系統的相互換算以及演示日、月、星辰在天球上的視位置等。
天體儀
它是由比利時耶穌會士南懷仁于1673年設計制造,重3850千克,高2.735米。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演示天體的運動,以及進行黃道坐標、赤道坐標和地平坐標的換算。
四、紀限儀
紀限儀又稱距度儀,是中國古代用于測量60度角以內的任意兩天體的角距離的天文儀器,現存于北京古觀象臺的觀測平臺上,是中國第一臺在觀象臺上使用的紀限儀,豐富了中國古代天文觀測的內容。
紀限儀
它是由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根據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設計,參照明代儀器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鑄造。重802千克,高3.274米。用來測量兩個恒星的角距離。
五、地平經儀
地平經儀在康熙八年開始制造,歷經四年于康熙十二年完成,由地平圈、龍柱、銅柱支、立表等組成。
地平經儀
它是由比利時耶穌會士南懷仁于1673年設計制造,重1811千克,高3.201米。用來測量天體的方位角。
六、象限儀
象限儀主要用于測定天體在地平上的或天頂距。歷經四年于康熙十二年完成,主要由象限環、數軸、豎軸、橫軸、窺橫等組成。
象限儀
它是由南懷仁于1673年設計制造,也叫四分儀,重2483千克,高3.611米。用來測量天體的高度角。
七、地平經緯儀
地平經緯儀主要由地平圈、象限環、立柱、窺鏡四部分構成,用于測量天體的地平坐標。
地平經緯儀
它是由德國耶穌會士紀理安在1715年設計制造,重7368千克,高4.125米。它合并了地平經儀和象限儀的功能。它也是唯一一架采用文藝復興時期裝飾風格的儀器。
八、璣衡撫辰儀
璣衡撫辰儀又叫精密赤道渾儀,由子午雙圈、赤道經圈和游旋赤道圈、雙層赤經圈三部分組成,是清代制造的最后一架大型銅儀,無論從冶金制造還是雕刻方式,都反映了當時的發展水平,這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精細制造的古儀,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古觀象臺的觀測平臺上。
七、常見的天文觀測對象及觀測方法?
按儀器:肉眼觀測、光學儀器觀測、射電儀器觀測、輻射儀器觀測。
按場所:地球觀測,太空觀測。
八、天文觀測部用途?
1,天文衛星,是用于觀測宇宙天體和其他空間物質的人造地球衛星.天文衛星運行在幾百千米的圓形或近圓形軌道上,沒有地球大氣層的阻擋,衛星所載儀器能接收來自天體的從無線電波段到紅外波段、可見光波段 、紫外波段直到X射線波段和γ射線波段的電磁波輻射,提供一個完整的宇宙圖像。
2,天文衛星按觀測目標的不同劃分為太陽觀測衛星和非太陽觀測衛星;按所載儀器主要觀測波段的不同劃分為紅外天文衛星、紫外天文衛星、X射線天文衛星和γ射線天文衛星,。
3,天文衛星的觀測推動了太陽物理、恒星和星系物理的迅速發展,促進空間天文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
4,天文衛星對于了解宇宙的奧秘,觀察星體的具體運行軌道和周期。一些太空的奇異現象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5,天文衛星從通訊到天氣,都可以幫助人類,還有一些可以為科研所用的。
九、元代古觀象臺的建筑原型為中國古代主要的天文觀測與儀器?
元代古觀象臺的構筑原型為中國古代主要的天文觀測儀器圭表,是具有科學屬性的建筑。
告城元代觀星臺位于登封市告成鎮,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筑物。告城元代觀星臺入選世界九大神秘古觀象臺。在九大神秘古觀象臺中名列第二。
十、觀測日影記時的儀器?
日晷
日晷,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現代的“日晷”指的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并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