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具體指什么?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這五項。
市民參與“五水共治”有兩種情況:一是參與部門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的“五水共治”活動;二是日常生活中市民主動參與“五水共治”活動。
從治污水來說,不向河道扔垃圾;購買使用無磷洗衣粉;不在河道洗衣服、拖把,不在河道釣魚、捕魚、電魚;對家庭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投放,方便填埋場進行回收處置,減少垃圾滲濾液對水體污染;農村生活污水主動納管處理;使用有機肥,減少農藥化肥使用,減輕對水體污染;外出吃飯少點菜,盡量光盤,清洗餐具就可以少用水;清理河面、河岸綠化帶等處垃圾;舉報河道污染問題;參與治污水系列志愿活動。
從防洪水來說,不占用河床種菜、搭建非法建筑;不毀林燒山、亂砍林木,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不往行洪河道傾倒建筑垃圾、渣土等。
從排澇水來說,支持配合政府在小區內實施易澇易淹改造工程;不向下水道亂扔垃圾、雜物,以免堵塞排水管道;對周邊實施的排水工程參與監督,并提出合理建議;參與社區組織的疏通清理排水渠道;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路面積水等信息。
從抓節水來說,關緊水龍頭,洗菜、洗衣不用流水沖洗,使用節水器具,如節水馬桶、節水龍頭,支持政府開展節水器具改造;日常生活一水多用,如用洗菜水拖地、沖馬桶,淘米水澆灌陽臺花草;小區內實施雨水收集,收集的雨水用來灌溉樹木;及時報告自來水管破裂、消防水井凍裂等現象;洗滌廢水污水接到污水管,不流入雨水管;少用盆浴多用淋浴。
從保供水來說,冬季對戶外裸露的自來水管、水表等進行包裹防止凍裂,減少自來水流失;不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種菜、耕作、施肥、扔垃圾,以免影響水質;不在飲用水源水域內游泳、垂釣、洗滌,不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從事生豬、雞鴨鵝等養殖;主動勸阻在飲用水源游泳現象。
除了上述以外,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還參與了這些“五水共治”:參與河道巡河,勸阻河道不文明行為,當“民間河長”、護河志愿者,為治水提出建議,參加新區水環境保護活動;參與治水有關的各類征文、知識問答等活動,觀看治水文藝表演,通過媒體了解“五水共治”最新情況;參與“五水共治”社會實踐或滿意度調查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