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發展出路在哪?
中國農業發展出路在哪?
中國農業的出路在做好兩個農業,一個農業是智慧農業,隨著5G時代的到來,物聯網,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在農業上會廣泛應用,人們通過手機客戶端就能指揮澆水,施肥,除草,收割,采摘。農業無人機,農業機器人,農業大數據會廣泛應用。人工影響天氣的技術更加成熟,防災減災能力更加強大。
第二個農業是健康農業。化學農業逐漸退出,生態農業,中醫農業,休閑農業不斷發展強大,生產的農產品安全,好吃,有營養。土壤逐漸修復,生態環境好轉,天藍,水清,山綠。農村成為社會的奢侈品,農民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農業的命脈是水源。去年國家巳經全國的土地確權了,徹底打破了邊邊界界的限制,以南方山區為例,在山頂或山腰或山底,機械大片整理,小則幾十畝,大則上千畝都有。適宜機械操作,加上水源,資金,管理,在農村這塊土地上,是有作為的。現在國家公司加農戶,各個村鄉的特色果園,或種田能手集中種植,都是農村將來發展的路子。
八十年國家政策釋放了勞動力,讓中國發揮了單干的積極性,一下解決了溫飽問題。近年中國工業化的快速沖擊,讓農業沒有跟上工業化的發展步伐。讓工業化和科技高速發展,而又反輔助農業的發展。八十后的人,對于莊稼巳經不知怎么種了,國家對土地的確權工作就是先幾十年的高瞻遠矚的超前意識。加上,每個山村都通了公路。農業巳經待勢而發了。
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及修復技術?
土壤是一個開放的緩沖動力學系統,承載著環境中50%~90%的污染負荷[1-2]。隨著礦產資源開發、冶煉、加工企業等規模的擴大以及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飼料等用量的增加和不合理的使用,致使土壤中重金屬含量逐年累積,明顯高于其背景值,造成生態破壞和環境質量惡化,對農業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重金屬在土壤中移動性差、滯留時間長、難降解,可以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進入到農牧產品中[3],從而影響產出物的生長、產量和品質,潛在威脅人體健康[4]。本文對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概述了土壤中重金屬的來源,簡單介紹了物理修復、化學修復和生物修復技術在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方面的研究進展,以期為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提供參考。
1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
隨著礦山開采、冶煉、電鍍以及制革行業的蓬勃發展,一些企業盲目追逐經濟利益,輕視環境保護,再加上農藥、化肥、地膜、飼料添加劑等的大量使用,我國土壤中Pb、Cd、Zn等重金屬的污染狀況日益嚴重,污染面積逐年擴大,危害人類和動物的生命健康。據報道,2008年以來,全國已發生100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其中Pb、Cd、As等重金屬污染事故達30多起。據2014年國家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總狀況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
2土壤重金屬來源
土壤中重金屬來源主要有內部來源和外部來源兩種。在內部來源中,由于成土母質、地形地貌、水文氣象及植被和土地利用類型等的不同,對土壤重金屬含量的影響有很大差異[7],致使部分地區土壤背景值較高。外部原因主要是人為活動的影響,是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隨大氣沉降進入土壤中的重金屬大氣沉降是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一個重要途徑[6]。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及輪胎摩擦可產生含有重金屬的有毒氣體和粉塵,經自然沉降和雨雪沉降進入土壤中,污染元素主要為Pb、Cu、Zn等。礦山開采和冶煉所帶來的大氣沉降也是土壤重金屬的重要來源[5]。有毒氣體和粉塵容易遷移和擴散,在工礦煙囪、廢物堆和磨梁簡公路附近的土壤中,土壤重金屬含量較高,向四周和兩側擴散減弱。研究人員對某鉛鋅冶煉廠的土壤重金屬空間分布特征的研究發現,Zn、Pb、As的主要污染來源是廢氣的大氣沉降,風力和風向是其空間分布的主要影響因子[7]。
2.2隨污水灌溉進入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水灌溉一般是指利用經過一定處理的城市污水灌溉農田[6],利用污水灌溉是農業灌溉用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隨污水進入到土壤中,使得土壤中重金屬含量不斷富集。我國自20世紀60年代至今,污灌面積迅速擴大,以北方旱做地區污染最為普遍,約占全國污灌面積的90%以上,污灌導致農田重金屬Hg、Cd、Cr、Cu、Zn、Pb等含量的增加[7]。
2.3工礦企業生產帶入土壤中的重金屬工業生產中廣泛使用重金屬元素,工礦企業將未經嚴格處理的廢水直接排放,瞎褲導致廢水中的重金屬滲入到土壤中,使得土壤中有毒重金屬含量增加[11]。礦業和工業固體廢棄物露天堆放或處理過程中,經日曬、雨淋、水洗等作用,使重金屬以輻射狀、漏斗狀向周圍土壤擴散。南京某合金廠周圍土壤中的Cr大大超過土壤背景值,Cr污染以工廠煙囪為中心,范圍達到1.5km2[12]。電子廢棄物在堆放和拆解過渣旅程中,會造成Pb、Cr等重金屬進入農田土壤[13-14]。
3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
3.1物理修復一是客土、換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通過這一措施,可以降低表層土壤重金屬含量,減少土壤重金屬對植物的毒害。深耕翻土適用于輕度污染的土壤,客土和換土適用于重度污染的土壤。工程措施具有穩定、徹底的有點,效果較好,但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資較大,并會破壞土體結構,降低土壤肥力。二是電動修復、電熱修復、土壤淋洗等。物理修復效果好,但是成本高,還存在著造成二次污染的風險。
3.2化學修復化學修復是主要是采用化學的方法改變土壤中重金屬的化學性質,來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的遷移性和生物可利用率,減少甚至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屬,達到的土壤治理和修復的效果[17]。該技術的關鍵在于經濟有效改良劑的選擇,常用的改良劑有石灰、沸石、碳酸鈣等無機改良劑和堆肥、綠肥、泥炭等有機改良劑,不同的改良劑對重金屬的作用機理不同。化學修復是在土壤原位上進行,不會破壞土地結構,簡單易行。但是化學修復只是改變了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并沒有去除,在一定條件下容易活化,再度造成污染。
3.3生物修復生修復是利用微生物或植物的生命代謝活動,改變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化學形態,使重金屬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環境中的移動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該方法效果好,易于操作,是目前重金屬污染的研究重點。目前生物修復技術主要集中在植物和微生物2個方面[18-19],對植物修復方面研究的較多[20-23]。生物修復不會引起二次污染,成本低,易于推廣,在技術和經濟上都優于物理修復和化學修復,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是目前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的研究熱點。
3.4農業生態修復不同作物對重金屬有不同的吸附作用,可以通過采取不同的耕作制度、作物品種和種植結構的調整、肥料種類的選取等措施,增加作物對土壤重金屬的吸收,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研究表明,調節土壤水分、pH值以及土壤水分、養分等狀況,實現對污染物所處環境介質的調控[24-25],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促使土壤中重金屬被作物有效地吸收。
4展望
土壤是人來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資源之一,是人類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主要環境問題之一。2016年出臺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無疑是我國土壤環境管理歷史上里程碑式的文件,明確了我國土壤污染防治路線圖和時間表。
土壤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一旦受到污染,要將進入到土壤中的污染物清除,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是十分困難的。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以現有的技術而言是不可逆的。因此,土壤污染預防要比土壤污染治理重要的多。要堅持源頭預防和過程治理,以源頭控制為主,杜絕污染物進入水體、土體,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在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研究中,要把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物技術和農業生態修復措施綜合起來處理污染問題,研究出更加經濟高效的治理措施,應該加大生物修復技術研究,減少物理和化學方法的使用,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以上由中達咨詢搜集整理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